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费尔巴哈
• 费尔巴哈把实践活动 看成是“不洁”的、实 践活动中“我完全以自 私的态度对待事物”。
• 费尔巴哈:在自由知 性之光中,对象象金 刚石一样发出异样耀 目的光辉,象水晶一 样的清澈透明。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
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 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 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 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 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 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 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 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 个人,实际上是属於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四、“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 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 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
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 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 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 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 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 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 “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费尔巴哈生平
费尔巴哈(1804~1872年)出生于次胡特一个 法学教授之家,1828年在柏林大学毕业,曾任 教于埃尔兰根大学,因宣传无神论,遭受迫害, 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 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哲学改 革的预拟提纲》、《未来哲学原理》等。在他 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 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在政治上,他反对 君主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1870年参加 德国社会民主党。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 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 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 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 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 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 义的起源”
•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 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 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二、实践——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
•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 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 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 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 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 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 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 义当然是不知道真芽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
• 《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 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 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 次发表。
三、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
•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 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 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 他不得不∶
•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 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 、恩格斯的思想及其 理论体系。
•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 、恩格斯的思想及其 后来继承者的思想,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西方 马克思主义。
二、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1、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1)1841年—1848年,马克思主义形成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 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 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 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五、“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 题在於改变世界。”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90年代 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 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 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 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 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 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 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 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 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於 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 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 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的基础使 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 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 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 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
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 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 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 俗家庭之後,对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 从理论上进行批判,并在实践中加以变 革。”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 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 人类感性的活动。”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 的差别》—《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 家族》(1844、11——45、2)—《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1845年春)—《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年9—1846年夏)—《哲学的贫困》 (1847年)—《共产党宣言》(1848)
马克思的精神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 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会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 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 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 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 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 的人们将洒下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