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
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
:准确,简洁,全面。
.
1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 辅垫;总领下文。 例: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是总起句,在文中起到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的赞美之情。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 例: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 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抒发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好在哪里
?”
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的特点。
.
3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 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 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 无瑕的翡翠。”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漓 江的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
4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例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句话好在
哪里?
答:这句话是设问句,它能引起读者对进入金龙洞的
小船的注意,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例2:难道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
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 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 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 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 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 ,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 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 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 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 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 扣,不能互换。
.
7
“××”词好在哪里? 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 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
2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 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例1:“笔直的公路上,一队队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
仗队。”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灯柱的整齐地立在公路上的特点。
例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 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特点)
.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 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 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 科学性。
.
8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
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 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 ,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
.
6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 否调换?为什么?
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强调了蝙蝠的特点,蝙蝠的
眼睛特别敏锐也不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并加强了语气。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 气。
5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
、对比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