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对流换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
2 m /s ) 热扩散能力(
ν a (粘性扩散能力=热扩散) 若1)
u( x, y, )
则源自文库
t ( x, y, )
解完全相同
( x)
t ( x)
t
ν a t 2)
(粘性扩散能力>热扩散)
ν a t 3)
(粘性扩散<热扩散)
c p ν 定义: Pr a cp

t t
→ 解得平板层流的局部换热系数( x 处) u x 1 2 ν 1 3 hx 0.332 ( ) ( ) x ν a hx x 2 13 Nu x 0.332 Re1 Pr x 2 13 Nux 0.332Re1 Pr x
hx x
(5-17)
(5-19)
特征数方程、准则方程或关联式
t
(1)流动边界层
u 3y 1 y 3 速度分布 u 2 2 ( )
解式(5-20b)得
u x ( Re x ν

x 4.64 Re x
(5-21)
(5-22)
,x 为特征长度)
2 0.323 u 局部切应力 w (5-23) Re x w 12 0.646 Re 摩擦系数 c f (5-24) x 1 2 u 2 1 l 1 2 平均摩擦系数 c fm 0 c f dx 2c f 1.292 Rel l (5-25) 改错
二、热边界层 1、概念
比较 u( x, y, ) ~ t ( x, y, )
对于平板

p p ( x ) p ∵ , y 0
du p Fx 2u d x
N S
方程
p 0 x
du ν 2u d dt a 2t d
粘性扩散能力( m2 / s ) (5-6’)
(1)
dp du u ∵ dx dx
dp du u dx dx


0
du dy dx


0
u dy
du d d 又∵ u dx 0 udy u dx 0 udy dx


0
du udy dx

0
u u u p 2u 2u ( u v ) Fx ( 2 2 ) x y x x y v v v p 2v 2v ( u v ) Fy ( 2 2 ) x y y x y
t t t 2t 2t u v ( 2 2) x y c p x y
du 1 p 2u 2u fx ν ( 2 2) d x x y dv 1 p 2v 2v fy ν ( 2 2) d y x y


d u v Fx f x (单位体积的质量力) d x y u u u p 2u 2u ( u v ) Fx ( 2 2 ) (5-8) x y x x y v v v p 2v 2v (5-9) ( u v ) Fy ( 2 2 ) x y y x y
分布形式完全类同u分布
三、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
——数量级分析法,简化换热微分方程组 (边界层内层流)二维、稳态、无内热源
u v 0 x y u u 1 dp 2u 动量守恒方程 u x v y dx νy 2
连续性方程
(5-14) (5-15) (5-16)
( 2 105 ~ 3 106 )
3、边界层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点
1)流场划分为主流区(理想流体流动)和边界层区
(考虑粘性,粘滞力与惯性力相当)
2) l
1 ,(小于一个数量级)
3)主流区的流动可视为理想流体的流动, 用描述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求解
4)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层流与湍流(层流底层)。
(2)温度边界层(热边界层)
解式(5-20a)得
t tw 3 y 1 y 无量纲温度分布 t t 2 2 w t t
3
(5-26) (5-27)
热边界层厚度
Pr 1 3 1 3 νx t 4.52Pr 1.026 u
§5-9 自然对流换热及其实验关联式
5-1 对流换热概说
一、牛顿冷却公式
q ht
(5-1a)

Ahtm
tm 0
(5-1b)
只是表面传热系数 h 的定义式 q h t At 本章求 h f (u, l , , , , c p ) (5-2)
二、确定 h 的方法
1、分析法(理论解法) 2、实验研究法
(相似原理或量纲分析 确定准则数 实验 h)
3、比拟法 4、数值法
三、对流换热问题的分类
自然对流换热 1、 强制对流换热
(见图5-2)
2、几何形状、布置不同 层流 3、流动状态 紊流 •对流换热与流动分不开 •求h 时,伴随流场求解
四、换热微分方程
流体
壁面间

Nu x
努塞尔(Nusselt)数
5-4 边界层积分方程组的求解及比拟理论
一、卡门的边界层动量积分式 (关于速度分布的积分式) “流体”中学过: d 2 d dp vx dy v vx dy w 0 0 dx dx dx

不变
d 2 d dp u dy u udy w 0 0 dx dx dx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及局部努塞尔数 2 13 hx 0.332 Re1 Pr x x 2 13 Nux 0.332Re1 Pr x 平均努塞尔数(板长上) Nu
hl
(5-28) (5-29) (5-30)
u x u l Re x , Re , 其中: ν ν 特征长度:x 或 l
通过粘性底层: t q y
y 0
(5-3)
流体的
与式(5-2)联立:h
其中 t tw t
h 与温度场联系起来
t
t y
y 0
(5-4)
5-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写
一、研究对象
•设二维( 0 ) z u •牛顿流体 , y •常物性,无内热源(忽略摩擦产生热),不可压缩
(2-8’)
t t t 2t 2t u v ( 2 2) 即: x y c p x y
(5-6)
dt a 2t d
扩散项 对流项 非稳态项
(5-6’)
综合: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u v 0 x y
(5-7) (5-8) (5-9) (5-10) (5-4)
二、边界层能量积分式(关于温度分布的积分式) 对于平板:
du ν 2u d 1、 dt a 2t d
0
u u 2u 1 dp u v ν 2 x y y dx 2、 t t 2t u v a 2 x y y
(5-15)
(5-16)
比较边界层动量积分式(卡门): ν= d u u ( u u ) dy ν ( ) (5-20b) y 0 0 dx y d t 应有 (5-20a) u (t t )dy a( ) y0 0 dx y u u( y) 上2式中未知:u, t , , t , 需 分布假设, t t ( y) 3次方式
取控制体(正六边形), z方向取1
二、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1、连续方程
与换热无关,纯流体力学: ( v ) 0 ( ) 通式: x y z
不变
u v 0 x y
(5-7)
2、动量方程
dv 1 2 f ν v N S 方程: dt
第五章 对流换热
§5-1 对流换热概说
第一讲
§5-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写 §5-3 对流换热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5-4 边界层积分方程组的求解 及比拟理论
第二讲
自学
§5-5 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5-6 相似原理的应用
§5-7 内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第三讲 第四讲
§5-8 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0.664 Re1 2 Pr1 3
Re 2 105
t tw 查表 tm ,ν ,Pr(或 a ) 定性温度: 2
说明:a)式(5-29)与式(5-19)相同
5 Re 2 10 b)式(5-30)与实验结果在层流时(
十分接近,见图5-10 )
三、用比拟理论求湍流(紊流)的 h
当地导数+迁移导数
3、能量方程
从导热微分式导出
事实上,考虑运动中流体换热(导热)能量平衡 对于微元体,导热微分方程式(2-8)成为
dt 2t 2t 2t a( 2 2 2 ) d x y z c 2 2 dt t t 二维无内热源: a( 2 2 ) d x y
1、用比拟理论求湍流(紊流)的 hm 或 Num
2、求得平均表面传热系数hm的计算式(5-42) 3、自学§5-5 §5-6相似原理、量纲分析及应用
自学:例题(5-1)、(5-2) P147
习题:5-2 5-3 5-13 提示:不求法向速度、切应力、
阻力系数
(9)
5-5 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为模型实验服务 一、物理量相似
t t 2t 能量守恒方程 u v a 2 x y y
v ,t , 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未知:u, t t ( x, y ) h t y y 0
(5-4)
dp 0 对于平板, dx y0 若: u0 v0

y
u u
t tw
(5-2’)
习题:认真看5-1,5-2节
(8)
5-3 对流换热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一、流动边界层
1、普朗特理论(流体中已学):
•粘性起作用限于边界层 •层外可认为是理想流动
N S 方程可简化求解
2、流动边界层——针对流动问题而言。
u x x xc,Rec c 5 105 ν
——普朗特数(无量纲数)
粘性扩散能力 热扩散能力
Pr 0.6 常用流体: 4000 (气体小,液体大)
结论:除液体金属外,常用流体流动边界层概念可扩展到
换热→热边界层
2、温度场分区
主流区,
t 0 y
热边界层区,
热边界层内:
( x, 0, ) 0 同u( x, 0, ) 0 令 t tw d 2 a 则: d
h
t
t y
y 0
其中变量: x, y,
已知量: , Fx , Fy , c p , , , t tw t f , , p, t , h, 未知函数:u, ν
•方程组是封闭的 •因为 N S方程的非线性,求解析解十分困难 •简化可见,影响 h 的因素:
h f (u, v, p, , , , c p , Fx , Fy )


0
udy
则式(1):
du d uudy dx 0 dx

udy
du d 2 d u dy uudy dx 0 dx 0 dx


0
du udy dx


0
u dy w
du d (u u )udy (u u )dy w 0 0 dx dx du u 0 ,且 w ( ) y0 对于平板: y dx d u u (u u )dy ( ) y0 (5-20b) 则 0 dx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