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观察渗透理论_的认知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反思 对 “ 观 察 渗 透 理 论 ”的 认 知 解 析 作 为 一 种 全 新 角 度 的 研 究方法, 可以说是对这一问题传统争论的突破, 开阔了我们 的思维视野, 引发我们向更深层次进发研究问题, 在方法论 层面上具 有 启 发 性 的 意 义 。 然 而 , 当扩展到较为广阔的哲学 思维领域时, 认知角度的解析又并不是完全令人满意的。 首先, 仅作认知解析同样具有狭隘性。认知过程的研究 仅仅说明科学的观察过程中确有大脑原有的某种理论经验 的参与, 然而 , 谈到观察过程中所渗透的理论时, 却不应仅仅 局限为主体 的 背 景 知 识 , 其他心理因素 ( 如 非 理 性 因 素 )、 社 会文化因素, 价值观念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也正是科学认知研究走向语境化的内在要求。 其次, 这一解析在某种程度上又过于宽泛。在科学哲学 中, 理论的表达和结构有着严格的定义, 而认知是一个比较 泛化的概念, 它不仅涵盖了语义、 理论和相关的知识建构, 而 且还涉及到人们的信念、 欲望、 意图、 目 的 等 多 种 因 素 。 0;2 <+45 所以, 认知过程所探讨的理论对于严谨的哲学话语来讲缺乏 一定的精准性。 而且, 对于心理学认知理论的合理性, 以及心理机制与 信息加工原理的隐喻, 都是仍在讨论中的话题, 毕竟人脑的 工作过程是一个复杂、 繁琐的过程, 如果说某些部分的信息 处理过程 可 以 模 拟 为 物 理 编 码 符 号 的 处 理 , 那么这种处理过 程也仅能 被 认 为 是 大 脑 在 初 级 水 平 上 进 行 的 工 作 , 大脑更深 层次的工 作 对 人 类 来 讲 还 是 一 个 未 知 的 领 域 , 所以目前对认 知过程研究的理论成果还是应该持有所保留的态度的。 另外, 必须指出, 认知过程或者说观察过程中确有主体 理论经验的参与, 仅仅是对 “ 观 察 渗 透 理 论 ”的 充 分 条 件 证 明, 可以说并不能以此否证科学具有的客观性, 但更不能因 此就将科 学 视 为 非 理 性 的 事 业 。 并 且 , 我们已经讨论了认知 系统在科 学 观 察 过 程 中 对 主 体 任 意 性 的 抑 制 , 虽然无法构建 准确的心理模 型 , 但是, 可以确定的是, 相对主义的论点在这 一解析视角下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参考文献: 人民出版社, 0=2刘大椿 > 科学哲学 0?2> 北京: 8@@@> 江西 082 李 平 ,陈 向 > 科 学 和 推 理 的 认 知 研 究 0A2>9 江 西 : 人民出版社, 8@@;> 北京大学出 012 王 更 生 B9 汪 安 圣 >9 认 知 心 理 学 0?2>9 北 京 : 版社, =448>
百度文库
符号的逻辑形式加以着色的眼睛来 “ 观看”的。 “ 看”是我们 所谓的渗透理论的操作。2+3% 657+1这一结论对科学哲学领域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不仅动摇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合理性评判基础, 还为其他学派 ( 如历史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出发点。 所以 科学哲学中有什么实 有人曾这 样 说 过 : 如 果 说 +# 世 纪 以 来 , 实在在的具体进步的话, “ 观察渗透理论” 肯定要算上一个。 然而, 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推进, 有些科学哲学家 ( 例如费耶 阿本德)却将其推向了极致, 用来捍卫他们的相对主义论题。 他们认为, 观察过程中始终充斥着观察者的主观理论, 所以观 察过程根本不具有客观性,而建立在观察经验基础上的科学 事业也并不能称为客观的, 所以不具有真理性, 最终走向相对 主义。虽然, 反驳者们并不能以此就否定这一论题, 但拥护者 们却必须为这一理论的强度进行合理的辩护。 二、 “ 观察渗透理论”的认知解析 在科学哲学家们尝试用心理学的理论来解析这一论题 的过程中, 仍然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阵营,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 科学观察仅仅是大脑的静态知觉过程还是主体的动态认知 过程的划 分 上 。 例 如 福 多 作 为 “ 观 察 渗 透 理 论 ”的 反 对 方 就 强 调“ : 知觉过程是隔离的,它们向高水平的认知过程提供 人类有共同的 输入, 但不能被认知渗入”。 2+38657" 1他的结论是: 知觉经验, 所以作为知觉过程的科学观察具有客观性。 然而, 心理学中大量的错觉实验 ( 例 如 鸭 兔 双 关 图 )已 经 证 明 , 观 察中大脑 接 受 外 界 信 息 的 过 程 不 仅 仅 只 停 留 在 知 觉 阶 段 , 还 要经过一系列的信息处理, 形成对事物的整体印象, 历经大
证明, 指导认知过程的预期假定通过新经验的获得而发生了 改变, 即知觉 系 统 通 过 学 习 , 使认知过程调整了方向, 避免主 体行为的偏差。所以, 在预期和感觉之间发生错配的情况下, 对预期发生 克 知觉的唤醒系统 ( "%,6."7)就有可能唤醒注意, 制作用。 对于这种唤醒作用的发生, 心理学家借用物理学的电 流理论来形象地描述, 例如格斯伯格等人的研究就表明: 如果 注意是预期和实在之间的错配所引起的,那么来自唤醒系统 的输入就构成一种复位波, 引发大脑意识到这种错配, 从而抑
科学 观 察 的 理 论 负 荷 性 问 题 , 一直以来是科学哲学领域 争论的焦点之 一 , 由于科学观察是否中立直接关系到科学事 业是否客观的论证, 所以, 对观察中立性的颠覆足以也已经 导致了科学哲学中主导观念的转变。 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围 绕着这一论题 展 开 了 长 期 的 争 论 , 然而他们都仅仅是停留在 形而上的层面 讨 论 , 最终使问题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境地。近 年来认知科学的经验成果和理论分析工具为科学活动的重 构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对 “ 观 察 渗 透 理 论 ”的 认 知 解 析 就 是 从这一全新角 度 来 思 考 问 题 , 使科学认识论的研究回归到人 的自然认知过程。 一、 “ 观察渗透理论”的提出 逻辑实证主义坚信,科学作为一种追求真理的客观活 动, 其所坚守 的 理 性 标 准 一 定 是 可 被 经 验 证 实 并 符 合 逻 辑 规 则的。 “ 科学所作的一切, 说到底不过是描述人类经验的规 律性。 所有的科学理论必定依赖于经验, 正因为与经验相连, 他 科学词汇才 可 能 有 意 义 ”。 2’3.45"’+1为 了 清 楚 地 表 明 这 一 点 , 们将理论词汇 和 观 察 词 汇 区 分 开 来 。 “ 观 察 词 汇 ”的 无 疑 问 是其理论的坚 固 基 石“ , 理论词汇” 也是在此基础上得以解 释和证实的。 然而, 在科学观察面前, 人类往往更要借助主体的能动 性而不是事物 的 自 然 属 性 来 获 得 经 验 知 识 , 不同的主体甚至 同一主体在不 同 条 件 下 观 察 到 的 结 论 也 不 尽 相 同 。 所 以 , 人 们开始接受汉森的结论: 观察渗透理论。 在汉森看来, 我们通 常带着由我们 过 去 的 经 验 和 知 识 构 成 的 、 以各种特殊语言和
作者简介:张玮 /’-*-0, — 1, 女, 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文理学院人文社科系硕士研究生。
・ -’ ・
“ 观察渗透理论” 的认知解析
脑的认知推理 阶 段 。 所 以 , 倾向于从认知视角研究科学观察 的哲学家们认 为 , 将科学观察停留在知觉装置的静态可靠性 上是十分狭隘 的 , 背景理论通过认知的发生已经渗入了主体 的观察过程。他们的辩护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 一)认知过程中知觉系统的工作方式。 在认 知 过 程 中 , 大 脑 将 感 觉 信 息 组 成 有 意 义 的 对 象 , 知 觉系统的工作 方 式 可 以 分 为 以 下 两 个 层 次 来 考 虑 。 首 先 , 知 觉系统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采用一种自下而 上 的 加 工 方 式 , 或 者 称 之 为“ 数 据 驱 动 加 工 ” ( !"#"$!%&’()*
湖北社会科学
“ 观察渗透理论” 的认知解析
! 张玮
( 海军工程大学 文理学院, 湖北 武汉 !"##"" )
摘要: 围绕 “ 观察渗透理论”引发的争论, 直接关系到科学理论的客观性以及科学研究的意义。从认知 研究的视角出发解析这一论题, 避免了形而上的争论, 回归自然化的认识过程。认知视角下, 科学观察不仅 仅是大脑的静态知觉, 还是渗透主体背景理论的 认 知 过 程 。 认 知 系 统 自 上 而 下 的 工 作 方 式 证 明 了 这 一 点 , 并且, 唤醒系统的自调节作用也避免了观察过程 中 的 非 客 观 性 和 主 观 任 意 性 。 而 同 时 , 认知视角下的观点 同样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 科学观察; 知觉; 认知; 错觉; 唤醒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
( +:1) 制知觉定势的形成, 使认知错误不发生成为可能。 0829
+%,-(..&)/)。 外 部 刺 激 的 一 些 简 单 属 性 作 用 于 各 个 感 觉 器
官, 形成我们的视觉、 听觉、 嗅觉等等, 其发生过程可以模拟 为大脑的编码 过 程 , 只 要 大 脑 皮 层 中 的 感 觉 区 域 工 作 正 常 , 大脑就会对同一外界刺激产生相同的编码和图景。 例如人们 在辨认物体形 状 时 , 相同的空间形状刺激对应着一系列相同 的编码特征, 所以大脑才会接受知识的转递, 形成自身的知 识基础。 然而, 主体的认知却不仅仅停留在这一阶段, 还会历 —自 上 而 下 的 加 经 知 觉 系 统 第 二 个 层 面 的 信 息 加 工 过 程—— 工方式, 或者称为 “ 概念驱动加工” ( -,)-(+#$!%&’()* +%,-(..$ 大脑首先形成 &)/)。 这 种 方 式 由 知 觉 对 象 的 一 般 特 征 开 始 , 了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概念、 期望或者假设, 并由此制约认 知的水平和方 向 , 背景理论的渗透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 的。主体对事物的 需 要 、 兴趣、 爱好、 对活动的期待以及事先 所作的准备, 都在这一加工过程中产生影响。 一般 来 说 , 认知过程是知觉系统这两种加工方式共同作 用的过程。如 果 没 有 外 界 刺 激 物 的 直 接 作 用 , 知觉自上而下 的加工只能产 生 幻 觉 ; 如果仅仅只有外界刺激物的低水平刺 激, 大脑所要负担的思维工作必将太重, 接受外界信息的速 度也会变慢, 甚至无法构成对事物的正常认知。在不同的情 况下, 知觉系 统 对 这 两 种 加 工 方 式 也 有 不 同 的 侧 重 。 良 好 条 件下或者在主 体 较 少 重 视 的 过 程 中 , 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方 式较多;而相 对 恶 化 的 环 境 或 者 主 体 较 为 重 视 的 过 程 中 , 自 上而下的方式会逐渐增多, 甚 至 占 据 主 导 地 位 。 012*3+145科 学 的 观察过程是主体倾注较多注意力的过程, 所以, 主张认知解 析的哲学家们 得 出 结 论 : 虽然知觉的这两种工作方式之间的 相互关系我们 还 不 能 准 确 地 加 以 描 述 , 也不能由此为科学观 察过程提供准 确 的 模 型 , 但是在排除观察理论无负荷这一结 论上已经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证据。 ( 二)认知过程中对错觉的抑制。 大脑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所谓的错觉。将 “ 观察渗透理 论 ”的 论 题 绝 对 化 而 得 出 的 相 对 主 义 结 论 , 就是夸大了错觉 产生的范围, 并由此断言科学活动失去了客观性。而从认知 角度来讲, 错觉的产生原因不但能够被认识, 而且错觉的产 生也是可以被 修 正 的 。 实 际 上 , 大脑本身已经具备了协调解 决错觉产生的功能。 神经 科 学 的 研 究 表 明 : 特定或一般的知觉装置都具有可 塑性, 知觉的形成是受大脑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限制的。 并且, 通过知觉学习 , 能 够 有 效 地 改 变 知 觉 系 统 神 经 元 联 结 方 式 , “ 视野颠倒”的 实 验 就 是 这 一 结 论 的 有 效 证 明 。 人 们 带 上 某 种使视野颠倒 的 倒 像 镜 后 , 能够在一段时间训练之后适应这 一视觉环境, 在视野颠倒的情形下做出行为调整。由此可以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