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跨文化适应与第二语言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对待文化休克的态度—— 西方的新理论
(1)新理论的产生 (2)新理论的特点 A、承认文化休克给文化适应造成的困难,但 不再将其视为静态的、消极的文化适应障 碍,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将其置于动态 的文化适应过程之中,看成是无法躲避但又 是培养文化适应能力过程中积累文化适应经验和学 习新文化的有益步骤。
(2)文化休克的定义
定义:初处异文化环境中的人,对陌生 环境产生的一种不知所措和惶恐不安的 心情,并由此产生的抗拒新文化和留恋 旧文化的病态心理反应。语言不通和交 际困难更加加剧了这一心理病态,甚至 还会导致生理病态的出现。
2、文化休克的主要表现
(1)不知所措 (2)惶恐不安 布朗:“文化休克反映在第二语言学习者情绪 上的变化为感到疏远、气恼、敌视、犹豫不决、 情绪沮丧、心情沉闷、悲伤孤独、思乡,甚至 浑身不适。处于文化休克状态的人对新的环境 采取的是反感的态度。时而怒恨别人对他不理 解,时而又充满了自我伤感。”
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吃饭,没 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 的钱币。晓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 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 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 想象中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 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不好,似乎每个学 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 主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 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 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 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 程。
第四章 跨文化适应与第二语言 教学
第一节 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也称为“文化冲击”、“文化震荡”、 “文化诧异”。
1、文化休克的含义
wenku.baidu.com
(1)“文化休克”术语的诞生 这一术语由人类学家奥伯格(Oberg)于1955 年提出的,他把“culture shock”看成是“人们 突然身处异文化环境中所患的一种职业病,起 因是人们突然身处另一文化之中时,失去了所 有熟悉的交际符号/信号和形式,引起一种惶 恐不安的感觉”。 homesickness(思乡)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适应困难) uprooting(背井离乡)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 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 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以当 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 也是满怀憧憬;但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 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小时的 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 为语言不通。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 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 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 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 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 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 里只有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
A、现代化不是将中国西洋化 案例:楼盘挂洋名,老外怎么看 “原乡美利坚”、“澳洲康都”、“北 欧小镇”、“温莎大道”、“威尼斯花 园”、“米兰阳光”
B、改革开放要避免时尚误区 案例:中国穿着文化陷入时尚误区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8日文章 《形象“加”分》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 篇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 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 证词,使许大同百口莫辩。而以解剖学 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通过口耳 相传的经验中医学。面对控方律师对中 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 许大同最后终于失去冷静和理智……法 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 他与儿子见面。
恼怒的许大同与朋友昆兰之间产生误解 和冲突;为让儿子能留在家里得到母亲 的照顾,许大同搬出了家;父亲也决定 回国,为了让老人临行再见一面孙子, 许大同从儿童监护所偷出儿子丹尼斯到 机场送别。受到通缉的许大同带着儿子 逃逸,和大动干戈围追堵截的警察兜圈 子,玩了一场追车游戏,“从容地”在 逃亡中享受父子团聚的片刻快乐。
3、文化休克的根源
(1)失去了熟悉的行为习性 (2)人际交往失灵 (3)文化身份危机
4、文化休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文化休克的普遍性 文化休克的普遍性首先表现为文化休克 的共同性,即文化休克是初居第二文化 的人所遇到的普遍问题。
(2)文化休克的特殊性
文化休克的特殊性表现为个体差异和社 会差异。前者指的是不同的个体遭受的 文化休克的打击程度和文化休克的表现 多种多样;后者指的是第一文化与第二 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也就是两种文化 之间差异的大小。
第二节 跨文化适应
1、跨文化适应的含义与种类 “跨文化适应”是英语“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的汉译。
(1)定义: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对新文化 环境适应的过程,指的是初居一个新文 化环境的人,不断克服文化休克的负面 影响,从交际行为、生活习惯到思维方 式与价值观念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变, 最终达到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和学会在新 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例如:“赤祼上身招摇过市”、“不谦让 老人 妇女”、“在不打折的店很不礼貌地讨价 还 价”、“酒足饭饱后剔牙的动作毫不掩 饰”、 “咬着牙签东张西望”、“不听导游讲 解”、“在 机场办手续和安检时踩踏黄线”、“损坏 文 物”、“自驾游客把车乱靠碾压草坪”、 “在餐
(2)文明行为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础之 上,文明习惯有待长期逐步养成。 案例:在美国排队 “四不”原则 驾车 排队“四不”原则:不贴身、不越线、 不扎堆、不穿越。
4、虚心学习他人之长,但不可 东施效颦,更不可邯郸学步
(1)正确认识自己,全面认识别人 案例:讲文明不宜太自贬 盲目对比西方有失公允 对于中文提示牌,国人不必太敏感 外国城市并不讨厌中国游客
(2)对外国人应当“平视”,不可仰视 或俯视 案例:对老外,热情也要有分寸
(3)邯郸学步只会导向歧途
案例:“抱抱”能改变冷漠吗? 在时下的中国,陌生人之间基本的问候 都很难做到,忽然那么生硬地来一个 “抱抱”,看起来非常矫揉造作,不如 从关爱陌生人做起,从一次点头、一次 微笑,或者一个帮助开始。 (钟玉华,《环球时报》,2006年12月8 日)
(4)现代化不是西化,开放不是 走向洋化,更不是走向低俗化
(4)祖父痛苦地离美回国时,儿子见到 他对孙子依依不舍的悲痛心情,不惜 “违背”美国法律,将儿子“偷出来” 向祖你告别……
(5)许大同在圣诞之夜,不畏“违反法 律”和生命危险偷偷地爬楼回家与家人 团聚。
(6)在传统中医疗法问题上的文化冲突, 是在价值观念问题上对中国移民和美国 主人文化态度最严重的考验。
B、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和应对文化休克,并 不是否认文化休克给文化适应造成的困难 而是仍然认为克服文化休克和实现文化适 应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荆棘载途、崎岖不 平的漫长过程。 C、要克服文化休克造成的困难,学会文化 适应,就必须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 适应新文化环境交际的能力。
D、研究方法应当是从重在文化休克的克 服转到注重摆脱旧文化的束缚,学习与 适应新文化,其核心部分是不断增强跨 文化意识,努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 转变文化身份。
(2)在国内参加国际活动应遵 从国际礼仪要求
A、参加外事活动时,一定要熟悉并严格遵守 国际礼仪要求,还要熟悉和尊重来访团体所在 国的风俗习惯。 B、在有外国人参加,但中国人占绝大多数的 活动中,需要严格遵守中国礼仪规范和充分体 现中华文化的道德风尚,但是也需要注意主动 向周围的外国人有针对性地介绍中华文化和风 俗习惯,消除他们的疑虑,幸他们对中国的了 解和认识。
2、电影《刮痧》反映出的是移 民文化休克和文化适应问题
(1)电影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旅美中国 移民的文化休克
(2)电影结局是电影主人公许大同长期 文化适应的失败
3、许大同面临的是文化身份的 危机和抉择
(1)清醒认识长期文化适应过程中文化休 克与文化适应的特点 (2)决心跨越长期文化适应的“文化适应 门槛”,达到适应新文化价值观念的水 平 (3)坚决做出文化身份适应或转变的抉择
第四节 国际大都市公民的多元 文化适应
1、国际大都市公民面临的文化休克与多 元文化适应 2、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现代化的适应 (1)国人文明行为仍有待大力改进
案例:中国人莫当海外“丑陋的游 客”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8日报道: 七大“不文明行为”:不修边幅、不讲卫生、 不懂礼貌、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 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
(2)跨文化适应的种类
A、短期旅居者的文化适应 指因学习或工作而暂时旅居另一文化的 人对新文化环境的适应。 B、长期文化适应 指长期侨居异国和移民国外者的文化适 应。
2、文化适应的过程
蜜月阶段 (1 ) 初步适应阶段 (3) 结合阶段 (5 )
(2)
文化休克阶段
(4) 孤独阶段
3、短期文化适应与长期文化适应
(3)抗拒心理
表现在A、认为与本文化不同的一切人和物 都是不好的,将文化差异视为对自己安全和 生存的威胁,一概采取厌恶和拒绝的态度, 将文化适应中的困难都看成是新文化的问题。 B、千方百计地将自己与新文化环境隔离开 来,竭力寻求母语文化的支持和庇护。 C、精神紧张,敏感多疑,甚至还会出现严 重病态反应,个别人还可能采取过激行为。
(1)短期文化适应与长期文化适应的区别 A、目的不同 B、达到的标准不同
第三节 从电影《刮痧》看移民 文化适应问题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 圣路易斯。许大同来美八年,事业有成、家 庭幸福。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 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 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使许大同梦中惊 醒。 五岁的丹尼斯闹肚子发烧,在家的爷爷因 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 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就成了 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 据。
案例:鼓掌算不算失礼 小提琴“女神”穆特前不久在上海因听 从不文明行为而罢演3分钟。11日晚,被 称为“德国最佳室内乐组合”的“12把 大提琴”在上海音乐厅举办“弓弦之舞” 音乐会时,又遭遇部分观众迟到、鼓掌、 叫好,甚至吹口哨的尴尬。中西文化的 差异,淋漓尽致地折射于观众的“掌声” 中。 没有“听”德的礼仪之丑 穿西服,就别穿拖鞋 没必要对“鼓掌”嗤之以鼻 “不知礼”的两面解读
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 失……接连不断的灾难恶梦般降临,一个原来 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 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 降的官司彻底粉碎。贫民区的破旧公寓里,偷 偷相聚的大同夫妇借酒浇愁,抱头痛哭。 圣诞之夜,许大同思家团圆盼子心切,只 有铤而走险,装扮成“圣诞老人”,从公寓大 厦楼外的水管向高高的九楼——自己家的窗户 悄悄爬去,结果引来警车呼啸而至……
“四点”精神 A、学习美国人的耐心。 B、学习美国人的平和。 C、学习美国人的执着。 D、学习美国人的认真。 关键时刻
3、国际大都市公民要熟悉与适 应国际交际规则
(1)出国人员要熟悉和遵从所在国风俗习惯 案例:在国外行为举止不可违背当地习俗要求 美国东部一小镇。前些年,当地居民发现,每 到傍晚总有一批东亚人模样的中年男子结伴而 行,循着固定路线,围着特定民宅,周而复始 环行,有人剔着牙,有人边走边做伸臂扩胸 状,但均旁若无人地大声议论说笑,几圈之后 消失无迹。
《刮痧》反映出的中美文化冲突是中国家 庭亲情关系的自然联结与美国家庭契约 关系的法律保障之间的冲突。
1、电影《刮痧》反映出的是家庭 关系中价值观念的文化冲突
(1)中国父亲将五岁幼子一个人留在家 中……
(2)中国父亲在自己孩子与别人的孩子 打架时只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管教……
(3)祖父为孙子刮痧,父亲却出来承担 “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