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镇赣城,指挥四府

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守仁被兵部尚书王琼举荐升任右金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四府。当时,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四省交界处山深林茂,地形复杂,起义军山寨林立,形成浩大的声势。谢志珊在赣南称王,池仲容在广东龙川霸,詹师富在福建漳州称雄,龚福全在湖南郴州割据。他们各占一方,相互连成一片。

王阳明自正德十一年一直到正德十四年(1519年),在赣州有四个年头。他逐个平伏了赣、粤、闽、湘边境的诸路起义军,解决了十几年来令明朝廷头痛的一个大问题,也除掉了四省地方政府的心腹之患。

王阳明为了让地处边远地方的客家人有知识,有文化,听从朝廷的统治,建设一个城市乡村秩序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的社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城市建设,不世不功

王阳明为赣州城的建设花费了很多精力。有据可查的有很多,如:

1、扩寻吉南赣宁道署

在府城南,以前是南赣巡抚治。明宏治八年都御史金泽创建。正德十三年,王阳明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道署范围很大,设施完全。堂前是露台;有宾馆、门屏、坊额等;后堂有抑抑堂、早燕居。有两个轩:思归轩和仕学轩;有一座楼外楼,叫宜南楼;有三座亭:无逸亭,君子亭,观德亭;有射圃。王阳明有《思归轩赋》。

2、增建大校场

在府城镇南外,明正统二年,指挥佥事冯广重建,后倒塌。正德十二年,王阳明重修并增建了营房。

3、修筑城墙

正德十年春,大雨滂沱,洪水为害,赣州城倒塌了一千三百余丈。正德十三年夏,久雨,洪灾,赣州城又倒塌了三十八丈,时任赣州府知府的邢珣在王阳明的指使下,修补完整。

建崇义县,筑崇义城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都御史王阳明镇压谢志山农民起义后,奏割上犹、南康、大庾三县地成立县,及茶寮、铅厂、长龙等三个巡检司。县治设横水,并以崇义里里名为县名,隶属南安府。王阳明上书朝庭曰:“以往为贼所据,今幸则平,必建立县治,以示控制”。

县治所在地的横水,在崇义县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横水位于崇义县中部,地势东部高山耸立,西部低山绵亘,中部是南北走向的狭长盆地,易守难攻。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横水周围山岭设有滚木垒石,县治选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正德十三年四月六日,兴工筑县城,由南康县丞舒富督办筑城及部署衙署等事务。城周围五百丈,高一丈七尺,面宽七尺五寸,脚宽一丈,开设楼于四座城门上。正德十四年,划入尚德里(又称大小挖补),县属疆土始定,改上犹过埠镇巡检司隶属崇义县为上堡巡检司,又设铅厂、长龙2个巡检司,并在文英设兵营,设县之事始告毕。

崇义县城,本来属城上犹县横水地域,近崇义乡。都御使王阳明平横水、左溪、桶冈等巢峒,奏割上犹县的崇义、上保、雁湖三里,大庾县的义安三里,康之至坪一里,立县治。王阳明委任南康县丞舒富、上犹县典史李禄筑城。城的规模和基本构成为:周围五百四十一丈,厚一丈三尺,高二丈六尺。腰墙高三尺,雉堞(城上排列如齿状的矮墙,作掩护用)一千九百有二。有四个城门:东,朝阳门;南,太平门;西,永安门;北,迎恩门。东北临溪,西南凿壕。

建设书院,讲学授徒

王阳明为了维护明王朝的安全和统治,勉力兴教、授徒,对人们进行教化。王阳明在赣州的影响相当广泛而深远,至今仍流传不衰。

建立阳明书院

阳明书院创建于明正德年间,院址设在郁孤台下。是王阳明在赣州的讲学的地方。崇祯十三年(1640),迁光孝寺左(今赣州一中内)。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知府王藩把书院迁回郁狐台下旧址,重新修建成新舍.清末为府立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赣州府中学堂。

修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旧址在赣州市水东玉虚观旁,最初是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通判虔州(今赣州)讲学处,叫“清溪书院”,后来为了纪念周熟敦颐,改为“濂溪书院”。明正德十二年,抚王阳明主政赣南,仰慕理学祖师周敦颐,再次重建濂溪书院,并集四方学者,招收徒众,在书院内讲授理学。

通天岩结庐讲学

赋诗通天岩。通天岩赣州城西北10公里处,属丹霞地貌形成的一处风名胜。自唐代以来,通天岩就被辟为石窟寺。是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最大的一处石窟寺,向有“江南第一石窟”的美称。通天岩现存有历代名人的摩岩题刻128品。王阳明在赣州(古为虔州)期间,曾在通天岩的“观心岩”结庐讲学,收邹守益等二十三人为弟子,史称王阳明“与海内名士大夫讲学设社,教郡邑子弟歌诗习礼,岭北风俗为之一变”。观心岩前有一条深谷,林木茂盛,道路崎岖,非幽僻清静。此处大洞套小洞,王阳明就在这里“观心”,讲授他的“致良知”。王阳明还在通天岩赋诗数首。

兴办社学,传授文化

正德十二年五月,王阳明在赣州大力兴办“社学”。他“立法定制,令赣属各县俱立社学,以宣教风,城中立五社学:东曰义尔书院,南曰蒙正书院,西曰富安书院,又西曰镇宁书院,北曰龙池书院,选生儒行义表俗者,立为教读……教之歌诗习礼,申以孝悌,导之礼让,未期月而民心变,革奸轨而化善良“。他要求各县治,地方“约长”和“里长”等,必须“延师设教”,办好学校,传授诗文和仁、义、礼、智、德、让;要求教师应以国为重,鞠躬尽瘁于教学,使“乡里子弟,不但勤劳于诗礼章句之间,尤在效力于德行心术之本,务使礼让日新,风俗日美,庶不负有司作兴之意,与士民趋向之心”。形成“天下犹为一家,中国犹为一人,”达到“家齐国治而天下太平”之目的。

颁行教谕,教化民众

颁行《训蒙大意示教读》。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平定崇义等地的动乱后,得胜班师。此文是临行前为晓喻赣南各县父老乡亲,兴立学社而颁布的文告。王阳明在《训蒙大意示教读》中说,古时候的教育,讲授的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以后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因而先王的教育之义也就在存在了。有关教育的内容,他提出,现在教育学生,“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有关教育的方法应当通过咏诗唱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借以严肃他们的仪容;教导他们读书,借以开发他们的努力。王阳明最后说,我即将离开此地,所以,我特定再三叮嘱,希望你们这些为人师表者,一不定要理解我的用意,并永远遵守,不要以为世俗的言论而更改了我制定订规矩,“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同时还颁行了《教谕四则》、《谕俗文四首》、《社学教条》、等,都是教化民众的。

优奖廉官,养老济贫

龙韬系赣县人,曾任赣县县丞。在任期间,勤政为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老百姓敬重。王阳明莅赣州后,知道了龙韬的官品,深为感动,饱含感情地写下了《犹奖致仕县丞龙韬牌》。王阳明说,赣县致仕县丞龙韬,平素居官清谨,老年归休,贫乏不能自存。薄俗愚鄙,反相讥笑。看看那些贪污者乘肥衣轻,扬扬自以为得志,而愚民反而羡慕他们;清廉勤谨之的人无以为生,乡党邻里不知以为周恤,反而笑之。这些薄恶的风俗,政府是要负责的。为此,王阳明以政府的名义周济龙韬,给予官银十两,米二石,羊酒一,叫付掌印官亲自送到龙韬家里。王阳明要求赣县官吏年年岁岁常加慰问,给予柴米。王阳明动情地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