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觉提出和定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自觉的提出和定义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日本、台湾、香港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大陆虽然在这方面较为滞后,但可喜的是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逐渐认识到“21世纪……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1997年,叶澜先生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号召。

2003年9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

2004年清华大学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拓展训练活动。

2004年11月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在沈阳启动。

2005年3月,《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公布。

2005年1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育教育论坛,吴甘霖先生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华生命教育的前景与策划”的主题发言,提出了生命教育的九大策略。

2006年12月,“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并决定自2007年起全面关注青少年生命教育并列人科研计划,争取尽快发布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白皮书。

从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生命教育这一概念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
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在未来的教育中,重视生命教育会成为教育部门新的教育使命,生命教育的同时拓宽渠道,生动活泼地开展生命教育和生命教育研究,重视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家庭、社会力量,形成生命教育合力。

学校生命教育事在必行,各学科之间也在关注生命教育这一课题,并以不同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生成生命自觉。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渠道就是语文教育,而处于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学语文教育就有着主要的责任。

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关注生命。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

我们要让孩子具有浓烈的“生命情怀”,这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确认、接纳和喜爱,是对生命意义的肯定、欣赏和沉浸,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和珍惜”。

因此我们就要从多个层次人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形成生命自觉。

生命自觉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主动地设计自我,能动地完善自我,把握自身生命发展的主动权。

一个拥有生命自觉意识的人,才能真正拥有一个有价值的童年,继而拥有一个完整幸福人生。

将生命自觉与中学语文教育有机结合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基本走向。

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与生活牵手,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是为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而进行的语文教育。

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美生动的语言、感人至深的形象、深邃的哲理、丰富高尚的感情,当教师对它作深入透彻的分析,就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哲学、美学、伦理、道德、品质、意志、情感等方面的精髓-当这种理解与培养学生的高尚责任感相互撞击的时候,当它“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渗透在教学里、渗透在学生的心田的时候,语文就会闪烁出人文思想的光辉,渗透在语文教育各个环节的生命自觉意识会丝丝入扣浸润学生的思想,这种潜移默化的心路历程也许只有语文这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才会全面地展示出来,从教材的解读和赏析,到教学的实施以及对实践的总结与审视,生命自觉作为一种意识的主动性会成为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具光彩的一环。

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也是用生命而为的教育。

在教育
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别以远主体和近主体的角色进入源客体(教
材等教育资源),形成诸我共同体,在丰富绚丽的语文世界中,获得
人与世界的亲近,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并最终获得一种优化了的
高品质的生命形式。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人,教育的核心在于使人人化,教育的价值在根本上是通过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而体现的,
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就是使人领悟到生命的内涵;并使人的灵
魂觉醒。

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生命的唯一性,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

只有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整个过程、理解了生命的终极价值,他们才会真正热爱生命,在遭遇风浪时懂得如何去安
顿自己的灵魂,确立下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生命教育中,教师是直面生命成长、迷恋生命成长、研究生命成长、体验生命成长幸福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创造孩子精神生命的人,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生命自觉的老师。

建构主义是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知识和人的认识的。

生命语文秉承此理念,认为师生均是诸我共同体中的一员,学习中的主体性不仅仅是个人的,人们在“我思”中不仅发现了自己,也发现了他人,他人的自我和我的自我一样真实而重要。

生命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应当构成支撑这项重任的“等边三角形”,环环相扣,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全力以赴。

家庭应当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民主、平等的成长氛围。

社会则应向青少年提供更加健康和绿色的文化产品、便
利多样的活动场所。

如果一个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能够一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强大而稳定的支持,人生中纵有再大的波澜或挫折,也一定会作出冷静而理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王卫东主编生命化教育
2 魏本亚,语文教育研究方法
3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