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 蛋白质变性的理论是我国科学家吴宪创立的。
三、生物化学与药学科学
(一)生物化学是药学的基础学科
生理学 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医学学科 药学学科
诊断医学 预防医学...
新药研究开发
药理学
药物化学 生物药剂学
生物制药
化学制药 中药学
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
三、生物化学与药学科学
▪ 21世纪的药物研发、先进材料、环保科技、营养保 健、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高科技生物 学的。
▪ 因此生命科学还是个非常有前途和后劲的学科。
中美专家找到耐药基因 2010年01月25日
▪ 中美两国医生联手,找到了肺癌“靶向治疗” 的耐药基因,从而使该项治疗的有效率从71% 提高到93%!标志着肿瘤治疗进入全基因时代。 实现了癌症病人的完全个体化治疗。
介绍,小晴外表看上去很好,吃奶正常,心跳呼吸等各项状
态都很稳定。出生仅40天的小晴系孕35周2天早产,出生20天
时因呕吐在云南一县级医院住院时发现血脂增高、血红蛋白
增高,当地医生考虑为“乳糜血”。因考虑到病情复杂,7月
27日转至湖南省儿童医院。入院时护士在给小晴抽血时,发
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小晴血的颜色比正常血颜色偏淡,尤
学习生物化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起以生物功能为轴线的思维体系。
因为生物化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生物功能为轴 线建立起来的,不同于无机化学以元素周期 系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也不同于有机化学以 官能团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从静态生化到动 态生化都贯穿着生物功能这根轴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注意学习技巧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婴儿血液竟像牛奶,国内首例!
▪ 2010年08月06日14:05羊城晚报
▪ 记者昨日从湖南省儿童医院获悉,该院近日接 诊了这样一名罕见的患儿小晴(化名)。新生 儿血液由红变白,国内就此一人。
▪ 左侧试管里是正常孩子的血液;右侧试管里是小晴的血液, 静置1-2分钟后,血液变成牛奶状.

记者在新生儿科见到了小晴。据新生儿科护士长肖艾青
其是静置1-2分钟之后血竟会慢慢变成乳白色,似牛奶状。医
院接着给小晴做眼底数码照相检查发现,她的眼底有明显改
变,视网膜动静脉呈白色(正常的应为鲜红色)。

“这种现象是非常罕见的,尤其是发生在婴儿身上。
但是目前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该患儿属于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
据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黄瑞文教授介绍,这种现象非常罕
地贫女孩的重生路倒计时
▪ 重度β-地贫患儿需要长期输血才能维持生命, 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临床上根治本病的唯 一方法。遗憾的是,要找到配型相符的造血干 细胞十分困难,因此大多数地贫患儿都在苦苦 等待。
地贫夫妇如何生出健康宝宝?
2012-08-10 16:35:07 来源: 羊城晚报
▪ 近日,一名特殊女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 呱呱坠地,这是中国首例成功通过植入前遗传学诊 断(简称PGD)技术而诞生的健康女宝宝,她的父母 均是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她还有一个重度β-地 中海贫血的姐姐。为了救姐姐,父母终于通过试管 婴儿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让宝宝一出生便成 为姐姐的救命恩人。
生化内容无论怎样编排, 前后内容都是互相联系, 互相依存。前面的内容 常常需要学到后面才能 深入理解,学习后面的 内容又离不开前面的知 识。因此,学习方法上 需要前挂后联,温故知
新。
根据经验,随学随消化, 则越学越容易,否则, 越学困难越大。经常复 习,总结归纳,是很重 要的方法。复习时要由 纲到目,先粗后细,否 则,会觉得内容多,零
➢ 1953年沃森、克里克创立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随后证明了遗传的中心法则,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
➢1973年Cohen建立了体外重组DNA方法,标志着生 物工程的诞生
➢1981年西克发现四膜虫rRNA的自我拼接,从而打破 了一切酶都是蛋白质的传统概念 ➢1985年PCR首次以文字形式出现
(二)生物化学与制药工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 1. 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 2. 药品生产中无菌操作多利用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原
理。 3. 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发展
起来的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已经成为制药工业的一个新 门类。
▪ 到2020年,90%的药品都是通过转基因方式制作。
生物化学内容
▪ 糖代谢 ▪ 脂代谢 ▪ 生物氧化
▪ 氨基酸代 谢
▪ 核苷酸代 谢
▪ DNA复制 ▪ 转录 ▪ 翻译
肝生化 血液生化 神经传导 肌肉收缩

功能生化
分子生物学
动态生化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18世纪下半叶(清朝乾隆年间)出现萌芽
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 研究呼吸作用
➢19世纪,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 德国医生 霍佩-赛勒 于1877年首次提出 Biochemistry译为生物化学,首创 Protein一词
▪ 20世纪,生物化学蓬勃发展取得极大进步, 后半叶,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分子生物学的 崛起。
生物化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19世纪初,魏勒利用氰酸铵合成尿素 ➢1877年霍佩-赛勒建立了生理化学学科 ➢1897年布克奈证明酵母提取液具有发酵作用 ➢费歇阐明了酶对底物的作用,提出“锁钥学说 ➢“1926年艾贝尔获得了牛胰岛素结晶 ➢瓦博研究细胞呼吸 ➢1937年犹太人Krebs创立了三羧酸循环理论。 ➢1944年麦克劳德和麦卡蒂发现并证明了DNA是生 物遗传的信息分子
见,国内尚没有查到相关的文献报道。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小晴
患有高脂血症,原因是脂蛋白代谢异常或脂质沉积症,这是一
种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具体病因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黄瑞文解释说,小晴出生7天时检查正常,后来病症才慢慢显现,
可能是因为婴儿从母体出来前,是靠母体代谢的,脱离母体后,
自身代谢功能缺失的症状才会逐步显现。由于这种病例非常罕
▪ -----中国工程院院士、影响遗传学专家曾溢滔教授表示, 转基因药物的生产额以后药物发展的主要趋势。
▪ 美国农业部与卫生部的预测也这么说

摘自《羊城晚报》2010.2.26 b5
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门诊部生化检验申请单.doc
四、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
▪ 生物科学目前就业难,主要因为国内生物产业发展 还是很落后,配套设施和就业体系未发展好。
生物化学
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
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 一门科学。
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生化 植物生化 生物体 动物生化 人体生化
分子水平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1、生物体化学组成
静态生物化学
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动态生物化学
3、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 功能生物化学
上海交大否认“人耳鼠”造假 实验过程全程录像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8月28日04:03
▪ 曹谊林因“人耳鼠”而被外人所知, 这只长着“人耳朵”的老鼠与克隆羊 一样,曾经震惊了国际学术界。
▪ 据介绍,6月21日曹谊林教授研究团队开始构建耳廓支架材料, 重复验证实验。6月24-25日,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经过体外 一周培养,于7月1日-5日,将接种了细胞的耳廓支架植入裸鼠 体内。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任务)
•静态生物化学
构成生物体的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 质、生物功能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动态生物化学
物质代谢的体内动态过程及在代谢过程中能量的转 换和代谢调节规律。
•功能生物化学
研究代谢反应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静态生化
▪ 糖类 ▪ 脂类 ▪ 蛋白质 ▪酶 ▪ 核酸 ▪ 激素 ▪ 维生素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简称PGD)技术
▪ PGD技术可以对胚胎的染色体进行诊断,像染色体 结构的异常、染色体数量的异常(如唐氏综合征等) 和性染色体连锁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α-地中 海贫血、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脊肌萎缩症、石骨症 等遗传性疾病均可以实施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与诊断, 筛选健康基因的胚胎。
▪ 可以说,用PGD技术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是达 到减少乃至杜绝遗传病发生的主要途径。
见,其诊断和治疗都非常困难,目前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要
完全治愈可能很困难。

小晴有个9岁的哥哥,哥哥并无血脂异常情况,她的妈妈也
不胖,体形很正常。
日本科学家用老鼠细胞制出仿真人类手指
▪ 当地时间2010年5月2日,日本东京,发明艺术 展上展出的仿真人类手指。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 家利用白老鼠的皮肤细胞,成功复制出几可乱真 的人类手指。科学家先是将细胞裹在用“胶状骨 胶原”的包囊外,并将一千万个包囊,注入长约 3公分的手指模型中,约24小时以后,就可以从 模型中取出细胞相互黏结组成的手指形状。
乱无序,没有系统。
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 上课专心 课后复习
➢抓住特点、记住要点 ➢纲目清楚、多而不乱 ➢循序渐进、前后联系 ➢适当归纳对比
➢1992年发现蛋白激酶
➢1990年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 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 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初步完成
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干扰素
我国生物化学家的贡献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有生物 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1971年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牛胰岛素的空间结构 1979年我国用人工方法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
6周后,8月中旬,在8个裸鼠背上成功构建了“人耳软 骨”,形态良好,并作全程实验录像。8月14日,上海交通大 学组织了全国相关领域4名院士和8名专家组成的学术鉴定委 员会对曹谊林教授领衔的国家组织工程学术研究成果予以事 实鉴定。

研究工作有良好应用前景
调查还显示,曹谊林的团队在近十年中,在大 动物模型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和修复组织缺损开展 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关节软骨、半月板、气管 软骨、颅骨、下颌骨、股骨、屈肌腱、腱鞘组织、 皮肤、角膜基质、角膜上皮等组织的构建与缺损修 复,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展示了临床应用的良好应 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