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音乐教学中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败。对此,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榷。

一、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不能忽视,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精备学生,分析学生的需求。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

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是否可行。我们看到一些现象:老师上课就唱“独角戏”、学生一听贝多芬就睡觉、问题抛给学生没反应、一节课下来连老师自己都觉得没意思……,究其原因,都是老师在备课阶段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只是简单的从”理想”角度来备课,最终导致自己的一系列无效劳动。在备课阶段,老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哪些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有哪些?这节课内容是否远离学生生活?选择的音乐资料学生是否会感兴趣?教学活动这样设计学生是否会参与?问题的问法学生是否会理解?拓展与探究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思考……,有了这些思考,备课的思路和想法都会发生很大转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会不高吗?

教师备课,应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其中的学案设计。而这种学案的内容、形式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要明确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出重点或难点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掌握音乐知识。在备课时,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备课时教师头脑中要有“与学生对话”、“与教师自己对话”、“与音乐资料对话”、“与教参对话”、“与新理念对话”、“与同事对话”、“与网络对话”的意识,始终关注学

生的发展需要。

二、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前苏联阿萨菲耶夫为中小学校学生制订音乐教育原则和教学法

时写的一段话:“如果把音乐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来看,那么首先绝对应该避免那些音乐知识问题,而且要说,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世界上由人类创造的一种现象,而不使需要研究掌握的科学学科。”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心灵的艺术,是以音响的形式,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其审美作用。音乐课堂教学要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优势、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聆听音乐,进入音乐。通过阶段性兴趣的连续集成定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与初中、小学生不一样特点的高中生就会形成关注音乐的好习惯,从而形成愿学、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一项学生调查表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越广,喜欢的音乐类型越多,他们就会利用各种方式更多地接触音乐,求知欲就越强,对音乐的感受力也越强。

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不论你

在课堂上给他欣赏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四、精制音乐教学课件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的确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言、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省力、灵活、生动、直观、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做到“音像并茂”。这样,就会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一时间,五彩斑斓的多媒体课件真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以至于有教师感叹

“想说爱你不容易”。科学技术总是一把双刃剑,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我们也看到过丢失了音乐主线的风光片、地理概览和动漫世界。音乐教师变成了熟练操控机器按钮的工程师和解说员,音乐课也不像音乐课了。事实上,教学多媒体无论如何是取代不了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传递和心灵碰撞作用的。音乐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和使用仅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辅助方式,为音乐设计了“图像的定义”,使多媒体课件成为束缚学生音乐想像力的桎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