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摘要】运动性贫血是指剧烈运动之后出现的贫血现象,主要表现有心慌气促、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

传统中医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运动性贫血的治疗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本文将针对近年来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研究进展做出一定探讨。

【关键词】运动性贫血;中药;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26-02
运动性贫血,即剧烈运动导致的贫血现象,其中缺铁性贫血(ida)是运动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中医药治疗方法是我国所独有的治疗方式,近年来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方法在我国运动医学研究领域已有一定的成果,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性贫血发病原因的研究
目前医学界对于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尚未有定论,但目前该研究领域的专家们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血浆稀释而引起的相对性贫血;二是血红蛋白再合成的减少;三是溶血现象和红细胞破坏的增加。

另外,长期的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铁代谢紊乱,发生机体突然性贫血,最终导致运动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ida)是运动性贫血的主要类型,因此国内外对于运动性贫血的防治方法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于如何研制有效的人体补铁剂。

其中,有机铁与血红素铁因具有副作用小、剂量小、易吸收、受外界影响小的特点
成为目前预防运动系贫血的最主要药剂,但这两种药剂可能会因其过高的铁吸收性导致铁元素吸收过量,极易诱发铁负荷性疾病。

2中医治法与相关中药组成
贫血即中医所说的血虚、萎黄等病症。

多数中药研究学者认为贫血症治疗主要依据中医中的本虚标实机理进行治疗,虚即气血不足,实则血瘀气滞,造成人类机体对于铁的吸收与利用[1]。

中医治疗运动性贫血,另辟蹊径,先舒五脏,后通气血。

中医药学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虚则补之,因此补脾胃是防治运动性贫血的关键所在;其次,五脏之中,肝脏与脾密切相关,肝藏血,肝气不畅,脾气不升。

有研究认为,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应当从疏肝理气入手;另外,中医所言的五脏之中,精血同源,肾藏精,且肾主骨生髓造血,因而血虚与肾虚之间必然有着紧密的关系,有的学者从补肾益精出发治疗运动性贫血。

在目前的中药补气养血中,治疗配方纷繁芜杂,但主要所用药物却基本一致,一般补气的有黄芪、白术、党参;补血的包括大枣、枸杞、当归等,而针对不同的脏器不足,还有应用其他相应的中药进行活血、疏肝、清热,例如活血的丹参,疏肝的柴胡;补肾的女贞子、熟地;清热的银杏、牛黄;补阴阳气的麦冬、五味子等。

3中医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现代药理研究
31改善铁的代谢功能众多研究资料表明,多数中医治疗运动性贫血领域的学者均认为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提高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水平,从而改善运动性贫血症状。

有人通过临床治疗研究
发现中药能够提高血清铁(fe),提高铁蛋白(sf)。

有学者认为中药治疗可以改善血液中铁的代谢情况,提高铁蛋白(sf)、血清铁(fe)、转铁蛋白的饱和度(ts),同时降低总铁结合力、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保证铁的吸收与运用,进入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减少运动性贫血的发作可能性[2]。

32活血化瘀促进铁吸收运动性贫血症在中医治疗看来即是气血两虚,气血虚久则必有瘀滞。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贫血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这样既能够改善骨髓的造血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功能,还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清除体内的病因子,直至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3其他目前,已有研究指出中药养护对于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患者血清木糖的吸收率有着明显作用,还能够促进尿淀粉酶的活性。

从中医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现代药理而言,中药主要是通过改善新陈代谢、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增强机体微循环、加强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等途径对该病进行相应的治疗[3]。

在防治运动性贫血病中,是否直接服用含铁药剂是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最大区别。

正如上述有机铁或血红素铁一样,直接性的口服含铁剂对人体一般具有较大的副作用,而中医则更多的考虑从植物中补气养血,而非直接性、单独性地补铁,如市场上的一些健脾益血口服液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食物中的铁,调节人体代谢,纠正缺铁以达到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目的,较西医治疗方案毒副作用娇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运动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就是人体内铁代谢的紊乱,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的主要思路是活血、疏肝、清热等中药传统疗法,主要通过改善铁代谢、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增加血红细胞数量、改善机体内部微循环等方式对运动性贫血进行治疗。

在各方面的研究中,专家往往选择应用性较广的医疗配方,选择经典的中药复方制剂进行研究,进一步说明中药疗法对于治疗运动性贫血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从而为运动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做出一定的研究与贡献,提高运动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潇洁,方素萍,周军中药治疗运动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4):768-769
[2]付燕,熊若虹中药治疗耐力项目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3):203-204
[3]李君芳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8):7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