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一、教材分析:

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写一篇记人记事的文章不是很困难,但要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就很困难了,原因主要他们的文章没有触动人们的心灵,缺乏对生活的敏感。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经历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生,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了解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不缺乏体验,就是缺乏积累和梳理,在心灵触动的瞬间有冲动,但没有动手的冲动和习惯,擦亮的火花稍纵即逝。

教材设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情商不够,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不敏感,不能从平凡人和事中捕捉到触发点;一类是思维僵固,就事论事,不知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三类是情感丰富,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较敏感,只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火候。

本节课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写感人的文章,没有技巧没有套路,而是引导学生回到自身,让学生学会分析自身的弱点,加以弥补而已。

三、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做一个会认识爱、体验爱、传播爱的人。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四、教学重点:

搜集大量的有关感人的资料,选择典范例文,启发学生思考:人为什么会情不自禁为一些人和物所动。

五、教学方法:

先读材料,后讨论点评,再实际操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说:“如果有一天,我因生命衰竭而向上苍祈求一两年额外加签的岁月,其目的无非是让我回首再看一看这可惊可叹的山川和人世。能多看它们一眼,便能多用悲壮的,虽然失败却仍不肯放弃的努力再解释它们一次,并且也会欣喜地看到人如何用智慧,用弦管,用丹青,用静穆,用爱,对这世界作其圆融的解释。”

人活一生,不可能没有可留恋的、可感激的、可心动的、可铭记的东西!

同学们,如果现在回首过去,你会把目光锁定在什么哪里?为什么?

二、阅读文章,讨论交流,小试牛刀。

1、学生阅读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

(美)马克·汉林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地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

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不知同学们读了上面这篇短文后,是否有些句子让你感动?观察学生的表情,适时引入课题。

2、文本解读:

对上面例文,你想说些什么?大家可以考虑、讨论、交流;

教师适时归结:父亲为什么在痛哭一阵后,没有跟随其他父母绝望地离开那片废墟呢?为什么他一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呢?为什么旁人的劝告都无法改变他寻找儿子的决心呢?那是因为他曾经与儿子有一个神圣约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神圣的约定坚定着他对儿子的寻找——即使是空手挖着这偌大的废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经过38小时的奋战,突然传出了儿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孩子得救了!

是什么让父亲坚持留下来救孩子?因为父亲与儿子有一个神圣约定,其实这是爱的约定;又是什么让儿子能带着小伙伴们坚持在废墟中活下来并不害怕呢?同样因为这爱的约定。

在这场抢救中,没有人相信这里还有幸存者——除了爱。这使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父爱的含义,重新认识亲情神奇力量。亲情是什么?我想,用血浓于水来解释是远远不能的。我们在这里只能用一句话来说明:真爱没有条件,真爱可以穿透任何灾难直达对方的心坎。

三、理论点金:由事入理,怎样写触动自己心灵的人和事?

学生讨论后明确:

1、发掘感动点: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数,水中的一层浪花。总之,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并通过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并将你的感情融合进去。

2、提炼素材:素材只是表象,运用素材的目的是表达你对生活或人生的看法与领悟。你写的人或事触动了你的心灵,它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一定把它们写出来,因为这些才是你写文章的目的。

3、撷取人事中的细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触动人。

四、合作探究:怎样才能抓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1、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