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主义
三章分类先验主义
1、批判杜林建立“终极真理” 旳形而上学错误
恩格斯指出,杜林使思维脱离人和自然界 旳另外一种动机,是妄想建立一种凌驾于 一切科学之上旳“终极真理”体系。对此, 恩格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批判:第一,凌 驾于科学之上旳哲学体系已不再需要;第 二,要建立穷尽一切联络旳“终极真理” 体系是不可能旳;第三,建立最终完毕旳 “终极真理”体系是反科学、反历史旳。
2、杜林从“原则出发”旳实质
杜林哲学旳出发点是“原则”。那么,杜林旳 “原则”有何特征呢?其特征是:一、是从思维 中得来旳;二、自然界和人类都应该适应这些原 则。针对杜林旳从“原则出发”,恩格斯提出了 一种问题:“思维从什么地方取得这些原则呢? 从本身中吗?”按照杜林旳思想,其回答应该是 肯定,这一回答阐明了其从“原则出发”旳实质 是先验主义。恩格斯则对这个问题旳回答是否定 旳,并指出思维永远不能从本身中,而是从外部 世界中吸收和引出这些形式和原则,这一回答旳 实质是从“外部世界出发”、从“事实出发”旳 唯物主义。
1、杜林旳数学观点
▪ 杜林以为“在纯数学中,知性所处理旳是 ‘它自己旳自由发明物和想像物’;数和 形旳概念是‘对纯数学来说足够旳而且由 它自己发明旳对象’,所以纯数学具有 ‘不依赖于特殊经验和世界现实内容旳意 义’”。显然,杜林以为纯数学是不依赖 人旳经验旳,是理性旳自由发明物。
2、批判杜林旳数学先验主义
4、杜林陷入唯心主义旳原因
杜林之所以陷入唯心主义,有三个方面旳原因: 第一,他用自然主义即非历史旳观点去看待意识 和思维;第二,他使意识和思维脱离了它旳真实 基础——人和自然界;第三,他妄想建立一种凌 驾于一切科学之上旳“终极真理”体系。恩格斯 在揭示杜林陷入唯心主义旳原因旳过程中,科学 地论述了思维、意识旳起源,他说:“它们都是 人脑旳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旳产物,是在自 己所处旳环境中而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旳; 这里不言而喻,归根究竟也是自然界产物旳人脑 旳产物,并不同自然界旳其他联络相矛盾,而是 相适应旳”。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重点知识解答(一)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重点知识解答(一)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不是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识起源于经验”、“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意识先天就有,是意识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先验论。
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先天就有。
(2)关于“世界的可知性”命题,唯物主义者和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虽然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但唯心主义者把认识看作是精神活动,使认识脱离了客观现实。
例如,认为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是上帝赋予的观点,虽然也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这种认识是脱离客观现实的。
(3)对于“认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
但对于经验来自何方,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对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首先产生的是感性经验。
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认识起源于经验。
唯心主义则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的经验和感受,或是上帝赋予的,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
(4)“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与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不知到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
有些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也论述了思维运动的辩证过程。
(5)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和一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都接受“认识起源于经验”,也都认为“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所以,以上三方面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2.主体和客体是指什么?主体指在一定社会中的、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马哲经典选读-反杜林论-哲学篇
第二部分:《反杜林论·哲学篇》的 研究概况
一、关于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问题 二、关于形而上学的作用问题 三、关于真理的问题 四、关于道德问题 五、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规律的问题
一、关于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问题
1、杜林哲学性质的不同观点 2、杜林哲学性质问题争论的焦点 3、恩格斯与杜林哲学论战的实质
2、杜林的“存在的逻辑特性”是对黑格尔 《逻辑学》中“本质论”的抄袭
3、杜林是在黑格尔的范畴模式的笼子里谈 哲学
返回
第七部分:道德和法。永恒真理
一、揭露杜林在真理、道德问题上的谬论
二、批判杜林形而上学的真理观,阐明马 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三、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观,阐述马克思 主义的道德观
返回
二、关于形而上学的作用问题
1、“形而上学”的涵义 2、“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作用 3、“形而上学”在现代的作用 4、“形而上学”在今天仍流行的原因的探
讨 5、“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6、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思维的关系
返回
三、关于真理的问题
1、真理是否包含谬误 2、“相对真理”和“相对谬误”是否一
二、论述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 三、阐述无产阶级的平等观
一、揭露和批判杜林唯心主义先验 论的平等观
1、批判杜林建立平等观的先验主义方法
2、批判杜林的所谓“平等公理”
3、批判杜林所谓不平等和奴役起源于暴力 的谬论
4、揭露杜林平等观的自相矛盾及其本质
返回
二、论述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
1878年7月,恩格斯把哲学、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三篇汇集在一起,在莱比锡出版了全书 第一版。书名是《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 变革。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恩格斯为 这版写了序言,这就是第一版序言的由来。第一 版序言主要说明《反杜林论》的写作原因、写作 方式和写作态度。
超验主义
《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
2011年05月浅析《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文/周雯雯摘 要:《反杜林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其中蕴涵的平等观理念在两极分化颇为严峻的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反杜林论;平等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292-01学术探讨一、关于《反杜林论》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后,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阶级斗争日益加剧。
这时,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也从法国转移到德国。
德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同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在积极支持俾斯麦政府用暴力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同时,宣扬各种庸俗的经济学理论和折衷主义,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在这种严酷的斗争形势下,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虽然接近社会主义,却反对阶级斗争,主张调和阶级矛盾。
他们构造种种体系,冒充最新的科学来同马克思主义对抗。
当时柏林大学的讲师杜林(1833—1921),就是这些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1875年前后,他以社会主义改革家的面貌出现,著书立说,扬言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完全的变革,露骨地攻击马克思主义。
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学说,使德国工人运动健康地发展,恩格斯撰写了《反杜林论》,全面、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原名《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1877年1月—1878年7月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在《前进报》上。
1878年7月在莱比锡出了单行本第一版,书名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哲学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
二、《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思想在论及《反杜林论》中平等问题时,恩格斯批判了杜林所犯的先验主义错误,即用研究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因此,杜林用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平等观,是具有抽象性、空洞性的理论缺陷。
德国先验唯心主义
先验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
总的来说,从康德直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德
国资产阶级在其不同成长阶段上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是 它在反封建斗争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地位和两重性需 要的反映,是直接间接地为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作 思想准备的。
主要代表人物及发展概况
主要代表人物:康德(172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804);费希特(1762-
the Principles of the Wissenschaftslehre des Menschen)
1807-1808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
费希特的法律哲学:
所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都是而且必须是智性
人的自我
所有存在,即自我的存在和非我的存在,都是
(Versuch einer Kritik aller Offenbarung)
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 (Wissenschaftslehre nova methodo)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Wissenschaftslehre
代表作:
《精神现象学》(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 ) 《逻辑学》 (Wissenschaft der Logik) 《哲学全书》 (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小逻辑、 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 (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历史哲学讲演录》
巴斯卡——先验实在主义
【作者简介】王铸成(1986-) ,男,江苏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 专业 2009 级硕士研究生;唐世平(1967-) ,男,湖南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 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理论、社会科学哲学、政治学理论、 制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并开设“社会科学哲学导论”课程。
尽管关于巴斯卡科学哲学体系的介绍渐渐浮现,甚至有些社会科学学者已
① 经开始将巴斯卡的理论作为工具应用到其自身所研究的领域之中, 但还不曾有
过将其主要的几部著作进行完整地梳理、力求获得其理论发展脉络的尝试。 通过这篇文章和另一篇文章, 我们将对巴斯卡三部最重要著作进行梳理和评 析,阐述巴斯卡的主要科学哲学理论,明确“先验实在主义”与“批判自然主义” 之间的关系,理解“先验实在主义”理论体系“使科学成为可能”和“使人类解 放成为可能”的重要意义。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着重介绍巴斯卡在《科学的实在 主义理论》中对自然科学哲学的讨论,从而为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巴斯卡对社会 科学哲学的讨论做好准备, 因为巴斯卡对社会科学哲学的讨论是建立在他对自然 科学哲学的讨论之上的。 一、成长为科学哲学家的巴斯卡 罗伊·巴斯卡是一位印度裔的英国学者。18 岁的时候,他进入牛津大学学 习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但他毅然选择了哲学与 政治经济学。在学校中,巴斯卡曾经致力于研究经济学,试图通过这种研究解决 全世界三分之二人群的贫困问题。但他很快发现,经济学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无能 为力。另一方面,休谟的归纳主义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中的盛行则使他认识到什么 才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 “我们都是自己的理论与文本所建构的窠臼中的囚徒” 。 于是,他转向了哲学,试图通过科学哲学的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在 1970 年代,巴斯卡所面临的科学哲学是一个卡尔·波普、库恩、拉卡托 斯之间的论争占据了统治地位的图景。波普强调科学发现和进步的核心动态,库 恩则强调科学的社会特征。而 Norman Hanson(诺曼·汉森)和 Rom Harre(罗 姆·哈勒)则说明科学的层次和如何借用科学的层次来探查这个世界。巴斯卡综 合了以上这两派学者的研究观点,提出了“先验实在主义” (transcendental realism) 。 通过“先验实在主义” ,巴斯卡试图掀起科学哲学的一场“哥白尼革命” ,他 试图说明人类并非天生生活在秩序之中, 而社会实践也并非完全由有意识的行动 产生或转变而来,尽管科学能够使得人类益发接近成为有意识的行为体。巴斯卡 的这一主张首先在《科学的实在主义理论》一书中得到了阐明。 《科学的实在主义理论》是对休谟以降的自然科学哲学中的“实证主义” (positivism)的有效批判。巴斯卡在提出休谟以降的哲学家均已陷入“认识论 谬误”之后,建立了自己具有层次的本体论理论。他试图说明,自己的本体论理
中国哲学与思想的“经验”、“先验”与“超验”
中国哲学与思想的“经验”、“先验”与“超验”作者:郭威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1期摘要:从中庸思想作为中国哲学与思想的切入点,通过感受力、判断力、决断力三个概念进阶性叙述,最终借用引入“经验主义”、“先验主义”、“超验主义”的形而上定义来阐发中国哲学与传统思想的内里。
关键词: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思想;经验主义;先验主义;超验主义抛弃追根溯源的考据和历史本位,存在于上古的口吻的逻辑延续性与现代洗礼后时代的我们有诸多共同之处。
这些共同之处的遗传节点则是民族性格渊源的证明。
然而这种证明的高明之处在于模糊了哲学的痕迹。
本文以求从“经验”的角度,运用独特的视角来阐释中国哲学与中国思想的内里。
“反者道之动”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一个主要论据。
这个理论对于中华民族影响很大。
也是中国两个主要哲学流派儒家和道家共同支持的理论。
其大意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于另一个极端。
这就是说,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
这种理论无疑是受到了日月运行、四时相继的启发,农民为了进行他们自己的工作对这些变化不得不特别注意。
作为农民阶层占大多数的古中国,其渊源根植于大陆国家的基本形态。
古代中国人以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
汉语中有两个词语都可以译成“世界”。
一个是“天下”,另一个是“四海之内”。
海洋国家的人也许不能理解这几个词语竟然是同义的。
但是这种事就发生在汉语里,而且是不无道理的。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地域的大陆性质和农耕的经济形式带来了不同于现代勃发的欧美文化。
也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关于人类动物性之外的决断力、判断力乃至感受力的强大特征。
从孔子的时代到上世纪末,中国思想家没有一个人有过到公海冒险的经历。
如果我们用现代标准看距离,孔子、孟子住的地方离海都不远,可是《论语》中孔子只有一次提到海。
他的话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
”(《论语·公冶长》)孟子提到海的话也同样简短:“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10)数学的先验性
(10)数学的先验性人在认识之前有没有预先就已设定的前提?先验论的哲学流派对此一直持肯定态度,但也在两千年来的哲学史中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对先验论是彻底否定的,而从当代科学哲学的进展中,人们却发现科学认识的先验前提是理论科学进步的基本条件。
为先验论翻案是我的夙志,近日集中精力致力于此,颇有心得。
时下数典忘祖已成时尚,一些狂妄之徒不但忘了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不懂无论什么样的天才都要遵循一些既定的规范。
他们不知道自由恰恰是在先验知识规范的框架内实现的。
这看来是悖论,其实却是最深刻的辩证法。
下面译出的这篇论文,作者佩尔米诺夫(А.К.Перминов)是莫斯科大学科学哲学与方法论教研室教授。
此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西方先验论哲学的互文性,立足活动论阐发了初始数学真理的先验性,颇富创见,与我对先验知识发生论的见解多有暗合。
作者没有意识到先验知识和先验能力的区别,这使他否定了进化论的先验性诠释,这是可以商榷的。
在喧闹的市场大潮中做这样的玄思,真是不合时宜,这样的文字也不会有几个人关心。
结庐人境,车马喧阗,神游天外,心远地偏,但没像泰利士那样跌入坑中,心中杂念尚多,离超凡入圣远着呢。
要走得更远,还得再纯些。
数学的先验性В·Я·佩尔米诺夫著孙慕天译先验知识的观点得到了数学思维实践本身的支持。
我们都知道基础数学的自明性和不自洽性,同样也相信公认的证明。
数学思维不断向我们表明数学推理的直觉基础相对于其整个符号形式的原初性以及这一直觉基础的普适性。
这意味着,数学先验主义作为数学真理不可或缺的观念是不能从数学哲学中消除的,只能从认识论立场上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做出解释。
但是,在这里认识论却不够十分明确。
他暂时还没有令人信服地阐明数学真理和整个先验知识的特点。
显然,这里需要某些新的思想,以便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的特点和传统理性主义的根据。
管理者的主观意识(OK)
理性与理性主义
• 动到工业技术革命,理性始终被欧洲人所 推崇和加以运用。理性的根本价值是根深 蒂固的,存在于众多领域中,如管理与领 导活动中。
理性与理性主义
• □泰罗科学管理中的理性主义 • 现代管理和领导活动中, 现代管理和领导活动中,离不开目的和手 段。一旦目的和手段被各种因果逻辑联结起 来,而且由于效率和效果总是目标追求的终 因而可以公平地说, 点,因而可以公平地说,理性主义的精神总 是使管理和合作的努力达到某种巨大的限度, 是使管理和合作的努力达到某种巨大的限度, 且因时间的延续,这种关系会愈益得到强化。 且因时间的延续,这种关系会愈益得到强化。 科学管理之父” 有“科学管理之父”之称的泰罗可以看作是 这种观点最早主张和阐发者。 这种观点最早主张和阐发者。
人性与人道主义
• 人道主义主张重视人性,强调人的作用和 人道主义主张重视人性, 地位,发掘完整的人。 地位,发掘完整的人。人道主义影响面极 在现代西方衍化出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广,在现代西方衍化出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研究人及人的内心情感、体验, 研究人及人的内心情感、体验,研究人生 之真谛和生存的意义。不难看出, 之真谛和生存的意义。不难看出,人道主 义同理性主义是相对的。 义同理性主义是相对的。这两种意识形态 均对管理、领导活动影响较大。 均对管理、领导活动影响较大。只是一个 形成了从科学管理到科层制和系统理论的 历史进步,一个体现于马斯洛、 历史进步,一个体现于马斯洛、
管理者的主观意识
• 引言 • 一、理性与理性主义 • 二、人性与人道主义 • 三、先验主义的影响
管理者的主观意识
• 任何一个人,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专家学者、 任何一个人,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专家学者、 管理者,虽然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管理者,虽然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但也 都离不开已有的知识对其的影响。 都离不开已有的知识对其的影响。英国哲 学家洛克为反对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 学家洛克为反对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天 赋观念说” 提出过“白板说” 赋观念说”,提出过“白板说”,即人们 在对某物进行认识之前, 在对某物进行认识之前,大脑有如一块白 一片空白, 板,一片空白,知识来源于后天对事物的 感觉经验。 感觉经验。这固然有其时代意义和一定的 科学道理。 科学道理。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1. 引言说到哲学,有时候就像在深水里游泳,不小心就会被淹没。
不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两个听上去有点高大上的理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你可能会想,这些名词听起来像是哲学家们喝茶时的闲聊,但其实它们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咱们就来简单、轻松地聊聊,看看这两个理论有什么不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启示。
2. 唯物主义反映论2.1 基本概念好,先来讲讲唯物主义反映论。
顾名思义,这个理论强调的是“物质”这个大块头。
简单说,唯物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咱们的意识、思维都是对这个世界的反映。
就像你拍照,照片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捕捉。
你照的那张风景照,虽然美得让人窒息,但它终究还是源于那个真实的风景。
明白这个道理,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能更好地应对。
2.2 生活中的应用想象一下,你今天早上起床,发现窗外在下雨。
你可能会感叹:“真糟糕!”但如果你是唯物主义者,你会意识到,雨下就是下,心情好坏都是自己调节的事。
换句话说,别让环境控制你,心态才是王道。
这就像老话说的:“逆境出人才。
”下雨天也是个好机会,反正宅在家里,看部电影,泡杯茶,生活也能过得精彩。
3. 唯心主义先验论3.1 基本概念再说说唯心主义先验论。
这个理论就有点像做梦,强调的是主观意识和先天的观念。
简单来说,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意识是构建现实的基础。
想想你心里那个“完美”的世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自己脑海里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故事。
就像你在想象中描绘的那幅画,虽然美丽,但它并不一定反映现实。
3.2 生活中的应用你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是个普通的日子,你却因为心情好而觉得一切都特别美好。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力量。
你的思维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老话说得好:“心态决定状态。
”所以,乐观一点,生活就能多点阳光。
甚至有时候,改变你的想法,或许就能改变整个局面。
想想看,有多少次我们因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而更加努力,结果还真成了事儿!4. 对比与总结4.1 唯物与唯心的较量好啦,咱们把这两个理论稍微对比一下。
先验主义
他是法国建筑学派最早的奠基者之一,并且他被归入 法国学院派;他的教程《建筑原则和装饰》《1750年及以 后带有经验教训的建筑物的布局和建造》开始于1771年, 直到1777年增至九卷,一卷图版对应每两卷文本;最后一 卷由他的门徒出版。他的实用性的、百科式的方法,大大 地避免了洛可可的泛滥,在品味流变中存活并且成为法兰 西建筑学训练传统的主流,长达数十年之久。
Building on the town square of Metz, work of Jacques-François Blondel.
二、主要观点
• “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 永恒的、稳定的规则”。 • “我们在任何一种艺术美中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满足,都取 决于我们对规则和比例的认识。” • “柱式给予其他一切以度量和规则。”
三、先验主义的衰落
原因:绝对君权的没落
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的专制政体出现了危机。 国资产阶级早已革命,法国资产阶级也开始要求政治权 利了。宫廷的鼎盛时代一去不复返。
先验论
•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 对立。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 西,是先天就有的。亦称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古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 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 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 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 来。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赋予知识以普遍性必然性 的范畴形式,是主体先天具有的,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 先验论割断人们的认识(指理性认识)同感觉经验与社会 实践的联系,必然否认认识同客观世界的反映与被反映的 联系,从而把认识变成与生俱来的、主观自生的。先验论 是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的理论基础。
所谓先验论——精选推荐
1、先验论所谓先验论,是指把人的认识形式、认识能力看作是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是人先天就有的或头脑中固有的东西的认识理论。
柏拉图的“回忆说”、“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都属于先验论。
康德认为,人的感性认识形式和知性认识形式(因果范畴、必然性范畴等)都是人先天固有的整理感性材料的能力。
的确,认识形式对于现在的个体人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先于个人经验的特征,这一点唯心主义看到了,但对于人类来说,认识形式不是先验的,它是人类在亿万斯年的长期反复实践中内化、积淀而成的。
就是说对于人类来说认识形式不是先验的,是建立在物质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
先验论的错误在于把认识形式不分个体和人类全部先验化了。
先验论的功绩在于发现了人的认识的能动性方面,即认为人的认识形式对感性材料具有加工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的作用。
这一点被马克思主义所强调和继承。
2、反映论所谓反映论,是指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人的头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理论。
一般唯物主义者认为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还认为认识形式也是建立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基础上的。
所有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也就是说,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反映论可以分为两种,即消极反映论和能动反映论。
消极反映论只强调反映的模写性,能动的反映论除强调反映的模写性之外,还强调反映的创造性。
3、地心说与日心说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年)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提出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作昼夜旋转。
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托勒密的地心说被世人奉为经典,后来更被教会所利用,成为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支柱。
在15、16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天象的观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7—1543)出版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转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是30年、12年、2年、1年、9月、88天。
先验和经验知识的哲学观点
先验和经验知识的哲学观点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学科,一直以来便吸引着无数哲学家和学者的关注。
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对先验和经验知识的探讨。
先验与经验知识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涉及到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
本文将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探讨先验和经验知识的哲学意义。
一、经验主义观点经验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人类知识和思维是通过感觉经验和外界感知获得的。
根据经验主义观点,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所以,经验主义认为经验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来源。
根据经验主义观点,所有的知识都是来自于感官的刺激和外界的观察。
通过感官获得的信息在个体内部进行处理和解释,并最终形成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知识。
例如,一个人通过观察火焰,感受到了热量,并通过这样的经历来得出火能燃烧物体的知识。
因此,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是知识的源泉,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感觉经验得到的。
二、先验主义观点先验主义是另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类知识和思维不完全依赖于感官经验,而是具有先验的成分。
先验主义观点中的"先验",意味着在经验之前已经存在的、与感知不同的知识。
根据先验主义观点,人类具有先天的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这些结构是在感知经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
先验主义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仅仅依赖于感官的刺激,还依赖于这些先验知识。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逻辑思维和科学原则,而这些能力是在感知经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
三、合成主义观点合成主义是一个将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结合起来的观点。
根据合成主义观点,人类的知识和思维既依赖于感知经验,又具有先验的成分。
合成主义认为,人类通过感官获得的经验与事物的先验结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知识。
根据合成主义观点,人类拥有一些先验的知识和结构,但这些结构需要通过感官经验来激活和改变。
感官经验提供了对世界的具体感知,同时也影响和调整了我们的先验知识。
只有通过感官经验的刺激和观察,我们才能构建起更加丰富和准确的知识体系。
唯心主义先验论例子
唯心主义先验论例子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一种重要的哲学学派,它的主要思想是每个人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唯心认知,只有通过这种认知才能够真正理解事物。
先验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唯心认知,并且不可改变,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唯心先验”。
唯心先验是以小夏禁止论为基础的,认为小夏禁止论规定任何认知论比例都不可以超越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源于理解和观察所得到的结果,但这种理解即便不被概率支持,我们也能肯定其正确性。
可以以科学怀疑主义为例来说明唯心先验论。
科学怀疑主义主张,我们无法肯定任何事情是真实的,所有的认知都可以被质疑,即使是由于作出的观察和研究,对客观存在的理解也会受到质疑,从而产生了科学怀疑论。
科学怀疑论不但要求我们以普遍性来思考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所得到的最终完整的和肯定的解释,也要求我们能重新认识和接受它的正确性,这正是唯心先验论的要求。
科学怀疑主义的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佛教集体性,例如增益宗,它依据特定的经典,经学科学,古今中外,以自我解释和体验为基础,进一步思考和认识客观存在,就好像是抓住一条彩虹,表达与现代观念和方式概念是一致的,而终极宗教体系就是唯心先验观念,也就是所提倡的意识。
因此,唯心主义先验论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实践,它赋予我们一种普遍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无论是科学怀疑主义,还是佛教宗教,都可以把这种思维和认识方式归纳为唯心先验论,而这种思维和认识方式广泛应用于宗教信仰、社会和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领域,用于追求更深入的理解和自省,以及能够说明客观事物的本质、形成共识的可能性。
正如此,唯心主义先验论代表的是一种重新审视事物,从客观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它主张人们追求真理本质,不受传统、历史和表面的干扰影响,也提倡具备统一的意识,顺应自然规律,以及把握认知的本质,而唯心先验论则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特定的思维认知形式,这种特定形式就是所谓的“唯心先验”,它也有助于人们改善自己的人生,逐渐接近原本美好的自我。
反杜林论(哲学篇)
《反杜林论》第一卷哲学《哲学》设有十二章,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分类。
先验主义1、中心问题:是从“原则”出发还是事实出发,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还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杜林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成是纯粹思维的产物。
恩格斯指出,思维和意识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意识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然而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东西。
不应当使物质世界与思维相适应,而应当使思维去适应物质世界。
思维、意识来源于实践,它们也必须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果离开实践,它就会成为不可想象的东西。
2、内容结构: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阐明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论述了思维、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根本观点。
(1-9段)(1)杜林的“原则在前”论的基本内容(1段)A.把普遍的“原则”形式看作哲学的对象。
B.原则是构成“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意志”的简单的成分。
原则一旦被发现,就能获得一切知识,得到了最后的终极真理。
C.人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原则走在前面”,而对象领域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则依次跟在后面。
(2)恩格斯对“原则在前”论的批判(2—9段):A.原则永远不能从思维自身中产生,而只能从外部世界中吸取和引出来。
原则不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应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2—3段)B.“原则在前”的观点来源于黑格尔。
(3-—4段)C.意识和思维是自然界的产物,杜林用自然主义的观点去看待意识和思维,把意识和思维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立起来,认为意识和思维是某种现成的东西,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使意识和思维脱离了它的真实基础(这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而不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3)批判杜林建立“终极真理”体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阐述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先验主义哲学
先验主义哲学先验主义哲学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理解是通过先天的概念和原则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经验和感知。
先验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先验”,指的是在经验之前或超越经验的知识。
这种观点的主要支持者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
先验主义哲学的基本理念是人类具有内在的能力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这些内在的能力被称为“先验概念”,它们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独立于个体的经验。
先验概念包括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等,它们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使我们能够组织和理解感觉和经验。
根据先验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类的知识和理解不仅依赖于经验和感知,还依赖于先验概念的运用。
我们通过先验概念来解释和理解感知到的事物,从而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
例如,我们在感知到一只红色的苹果时,不仅仅是通过感官接收到了红色的视觉刺激,还能通过先验概念“红色”来认识和理解这个物体。
先验主义哲学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基于先验概念和经验的综合。
先验概念提供了对世界的理解框架,而经验则为我们提供了与现实相符的具体情境。
这种综合使我们能够获得更深入和全面的知识。
先验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类思维的活动性和主动性,认为我们通过运用先验概念来主动地构建对世界的认识。
然而,先验主义哲学并不否认经验和感知的重要性。
相反,它认为经验和感知是先验概念运用的基础。
我们的先验概念是通过感官接收到的经验来形成和发展的。
先验主义哲学强调了理性和经验的互补性,认为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在科学研究中,先验主义哲学也有一定的应用。
科学家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往往会基于一些先验的理论和假设来引导研究方向和解释实验结果。
这些先验的理论和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它们为科学家提供了对现象和规律的理解框架。
然而,先验主义哲学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先验主义过于强调了理性和先验概念的作用,忽视了经验和感知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理解应该更加注重经验和实证研究,而不是依赖于先验概念。
马哲史第四章(原著)反杜林论PPT课件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狄德罗
霍尔巴赫
高九江著:《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第一,法国启蒙学说的特点
特点:一是革命性或批判性;二是强调和夸大理性。
证关系,批判了杜林的永恒真理论。(21—22段)
恩格斯通过大量举例,说明“认识在本质上是相对的”。
恩格斯指出:“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 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 对的意义;……只要我们在上面指出的狭窄的领域之外应 用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这种对立就变成相对的。”
二、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论,论述历史唯物主
杜林以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论点为前提,以思维的本质 在于综合为论据,推论出“世界统一于存在”的错误结论。
二、批判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 题上的错误(4—13;15—32段)
第一,前提是同义语的反复(4段) 第二,论据不能成立(9段) 第三,方法是唯心的(10—12段)
第四,结论是错误的(13段)。 恩格斯指出“世界统一于存在”的结论的错误在于:一 是同义语的反复;二是折衷主义的命题;三是混淆了统一性 的前提和统一性的本质。 第五,杜林的世界模式论是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抄袭 (15—32段)。 三、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14段) 恩格斯指出:“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 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 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 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 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 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这段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经典论述有三个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先验主义的衰落
原因:绝对君权的没落
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的专制政体出现了危机。 对外作战失利,经济面临破产,宫廷生活糜烂。另一方面, 英国资产阶级早已革命,法国资产阶级也开始要求政治权 利了。宫廷的鼎盛时代一去不复返。
布隆代尔们致力于推求先验的、普遍的、 永恒不变的、可以用语言说得很明白的建 筑艺术规则。他们认为,这种绝对的规则 就是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
先验主义
•
先验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认为,由人的心 智形成的观念和概念具有自主存在的性质,并且 否认这些观念和概念只是人们对不断变化的经验 时间的反映。赋予人的智力以巨大的强力和力量, 并且认为经验实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思想所 构设或产生的观念形成的。他的极端表现形式为: 认为宇宙的唯一支柱是人的思想。
他是法国建筑学派最早的奠基者之一,并且他被归入 法国学院派;他的教程《建筑原则和装饰》《1750年及以 后带有经验教训的建筑物的布局和建造》开始于1771年, 直到1777年增至九卷,一卷图版对应每两卷文本;最后一 卷由他的门徒出版。他的实用性的、百科式的方法,大大 地避免了洛可可的泛滥,在品味流变中存活并且成为法兰 西建筑学训练传统的主流,长达数十年之久。
先验主义美学
一、代表人物
• 弗朗索瓦•布隆代尔(Francois Blondel) 雅克·弗朗索瓦·布隆代尔出生于鲁昂,他曾接受叔父兼鲁 昂建筑师让•弗朗索瓦•布隆代尔(1683年-1756年)的训 练,最初是一名建筑雕刻匠,直到后来成为一名思想保守 和真正的建筑师,其理性有序的思想整合了法兰西的古典 传统和实践操作。他为自己清晰和理性的著作《法兰西建 筑》作了评论式的序言,“我曾经使用简单的法则和通俗 的风格试图使普通人和艺术家同时理解它;出于我注意到 最近关于建筑学的书著不是毫无条理就是长篇大论。”他 的宏大的颇具影响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愉人住宅的布置和 普遍华厦的装饰》在1737~1738年于巴黎发行。这本书包 括了155个细心刻画的图版。布隆代尔是18世纪最具意义 的法兰西建筑教育家,他的目标是为国内建筑学建立设计 的准则,以协调已经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古典准则”
Building on the town square of Metz, work of Jacques-François Blondel.
二、主要观点
• “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 永恒的、稳定的规则”。 • “我们在任何一种艺术美中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满足,都取 决于我们对规则和比例的认识。” • “柱式给予其他一切以度量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