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说叙事视角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复习(拓展2)

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课时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事技巧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总述: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有散文化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的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更突出的是对叙事技巧,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的赏析。

本讲重点针对小说叙事技巧方面的赏析。

叙事(记叙)作为小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技巧主要包括叙述方式、情节安排技巧以及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叙述人称(视角)等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叙述人称(视角)

一、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1、概念解释: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2.阅读同一个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1)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两人粗茶淡饭,相依为命。老和尚每次都会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老和尚心想:“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偷摸一枚铜钱存起来。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几副好药。十岁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的身世告诉你书生,便让弥生跟着书生一起下山,临行夜里,弥生拿着积攒的铜钱,摸黑走出了庙门。

书生和弥生走后,老和尚在禅房发现了几包治咳嗽的药,老泪纵横。

(2)

小和尚版:我是师傅在门口捡来的,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这是我对自己身世的全部所知。师傅身体不好,总是咳嗽,却不舍得买药,我想,我要为师傅做点什么才好啊,于是我每次从功德箱里拿出一枚铜钱,存够了就给师傅买药,但我不敢让师傅知道。终于存够了钱,给师傅买了药师傅应该会开心的,想去和在庙里寄宿的书生分享我的快乐,却发现师傅正

在和书生商量,想让书生带我下山,启程前我连夜下山给师傅买了药,放在禅房里,并随书生下了山。我不想下山历练,我也不想去找我的父母,是不是师傅不喜欢我了,要让我走,那我听话一点,是不是师傅就会让我回来呢?我不想要父母,我只想陪伴他。

(3)

师傅版:看到门口襁褓中的婴儿,我是有过一瞬间的迟疑的,再看到襁褓上放着的字条,我放弃迟疑,将孩子抱回禅房,纸条上写着:家乡遇难,无力抚养,希望孩子能有个安稳的归宿。我迟疑的原因,是考虑到自身身体不好,害怕不能照顾好孩子,转念一想,我佛慈悲。虽将孩子留了下来,但去留还是由他自己决定吧,再者,能寻到父母总是好些。所以我每天从功德箱拿出一枚铜钱,准备给弥生做盘缠。每遇到山下来的人,我也会和他们谈论一番,找找线索,终于一个寄宿书生愿意带弥生下山,弥生也答应了,心里的石头仿佛落了地,回到禅房,看见桌上放着的药包和弥生留下的字条,一瞬间竟泪流满面。孩子,师傅何尝不希望你一直陪伴着师傅呢?

(4)

拓展:鉴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2)“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3、获奖微型小说,体会第二人称和视角:

拷问(作者:冷清秋)

这照片是被你随手抓拍到的。

先前你都没有意识到会是这样。那只是多年来身为记者的一种本能。收集能触动人心的美好,就“咔嗒”一下快门声,如呼吸一般自如无觉。

所以,当晚惨剧发生时,编导立刻敏锐地觉察到这张照片背后,不可多得的新闻价值。凌晨时分的电话,急匆匆地响在你的枕边。那时,你才刚躺下不久,此前连续通宵赶稿,眼珠子熬得通红。

这张照片后来还得了行业内的年度奖项,但是你心里却一直不好受。虽然你明白迟早会有这一天。但,当真正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从眼前消失时,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还是铺天盖地涌来将你淹没。你总觉得是那个孩子的笑容和死成就了现在的你。以及这些荣誉和奖项。

坐在办公室喝茶的你,记忆总被一只无形的手拽到那个上午的那个时刻,那个回首而望的孩子,冲着镜头绽放的一脸纯真无邪的笑。这些无法改变的背景,就压在你办公桌的玻璃下,时时刻刻和你对峙,拷问。你总在想身为一个人,和做为一个记者的良知。

你怎么都无法原谅自己,当时为什么只是下意识地按了快门,而没做任何的其它。

拓展:叙述视角的转换(以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为例,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一部小说中,不将一种视角人称一贯到底,而是不断变换,以求得变化的效果。

1.黛玉的视角看贾府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2.黛玉的视角看宝玉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bèi)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