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㊀第5期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

Vol.29㊀No.5㊀2019年5月

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

May2019㊀

收稿日期:2018-12-10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8JK1158)

作者简介:宋改荣(1962-)ꎬ女ꎬ陕西西安人ꎬ副教授ꎬ硕士ꎬ硕士研究生导师ꎬ主要从事语言学和教学研究ꎮ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宋改荣ꎬ周㊀玉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ꎬ西安710000)

摘㊀要:在以现实体验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ꎬ翻译具有体验性和多重互动性的特点ꎮ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出发ꎬ对«骆驼祥子»英译本中译者多重互动性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进行研究ꎮ研究表明ꎬ译者作为重要的认知主体ꎬ在翻译活动中应该加强与作者㊁文本㊁读者的互动ꎬ采取符合目的语读者需求的翻译策略ꎬ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华文化ꎮ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观ꎻ多重互动性ꎻ译者主体性ꎻ«骆驼祥子»

中图分类号:H059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3907(2019)05-0048-04㊀㊀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和推进ꎬ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愈加重视ꎮ文学作品作为

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ꎬ对文学作品英译本的研究有利于中国的文化输出ꎮ«骆驼祥子»

[1]

作为语

言大师老舍的代表作之一ꎬ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巨作ꎮ据调查ꎬ«骆驼祥子»是译介到国外最多最广的中国文学作品之一ꎮ对«骆驼祥子»英译本的研究ꎬ可以为其他翻译文学作品提供借鉴ꎬ也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ꎮ然而ꎬ笔者通过搜索知网发现ꎬ近来年ꎬ国内对«骆驼祥子»英译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译本对比㊁译者风格和关联理论等角度ꎬ较少涉及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视角ꎮ鉴于此ꎬ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出发ꎬ以译者为认知主体ꎬ研究翻译多重互动性以及译者主体性在文本中的体现ꎬ以期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提供新的视角ꎮ

认知语言学是以现实体验为基础的认知科学ꎬ

强调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产物[2]ꎮ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ꎬ国内外学者逐渐将翻译纳入语言学范畴ꎬ

形成了认识语言学翻译观[3]ꎮ认知翻译研究基于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考察ꎬ产出了一系列的有关翻译认知策略的规律性认识[4]568-583ꎮ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ꎬ翻译具有体验性㊁多重互动性㊁创造性[5]ꎮ本文以«骆驼祥子»的英译本为研究语料ꎬ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出发ꎬ研究译者的多重互动性在文本中的体现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ꎮ

1㊀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观以及译者主

体性

1.1㊀认知语言学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是以体验哲学为基础ꎬ认知语言学家认为ꎬ语言是体验与现实的产物ꎬ语言运用和理解的过程也是认知处理的过程ꎮ因此ꎬ翻译也是一种对语言进行运用㊁理解和处理的认知活动ꎮ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ꎬ翻译具有多重互动性ꎬ也就是说ꎬ译者与文本㊁作者和读者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关系ꎮ译者作为重要的认知主体ꎬ在理解源语和在目的语再现作者的认知世界的过程中ꎬ起着桥梁作用ꎮ因此ꎬ在翻译的过程中ꎬ译者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把控ꎬ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语境ꎮ也要充分考虑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小说所描绘的社会环境ꎬ并在此基础上兼顾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和社会环境ꎬ采取适合的翻译策略ꎬ才能达到翻译的和谐性ꎮ1.2㊀译者主体性

在传统翻译观的视角下ꎬ翻译主要以源语为中心ꎬ侧重于语言转换层面ꎬ忽视了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ꎮ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下ꎬ翻译活动绝不只是译者进行简单的语言转码过程ꎬ而是译者基于认知能力㊁方式和内容等对原文文本进行再次构建的过程ꎮ译者的主体性总是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ꎬ在翻译的过程中ꎬ必须考虑原文文本的内容和形式ꎬ目的语读者以及源语和目的语的社会文化

因素ꎬ这种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ꎮ而从译者本身来讲ꎬ由于自身文化背景㊁思想意识和认知机制的不同ꎬ在处理源语文本传递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及再现作者的精神文化层面存在着许多差异ꎮ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下ꎬ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ꎬ必须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意图ꎬ对目的语的认知模式进行深度识解ꎬ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好的译文ꎮ

2㊀«骆驼祥子»英译本中译者多重互动性的体现

2.1㊀«骆驼祥子»英译本的选择

«骆驼祥子»是在国外传播较广的中国优秀文学作品之一ꎬ影响较为广泛的英译本主要有4个ꎬ其译者分别是EvanKing(1945年版)[6]㊁JeanJames(1979年版)[7]㊁施晓菁(1981年版)[8]及HowardGoldblatt(2010年版)[9]ꎮEvanKing是最早将«骆驼祥子»带到国外的译者ꎬ他的版本在美国大获成功ꎬ有利地推动了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ꎮ但是ꎬ为了迎合美国读者的需求ꎬEvanKing对译文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删减ꎬ增添了许多新的角色ꎬ对原文的忠实度不够ꎮJeanJames的译本ꎬ弥补了这一缺失ꎬ最大程度上忠实了原文ꎮ但是ꎬ由于时代和译者自身认知的局限ꎬ译本中存在不少理解偏差的情况ꎮ施晓菁作为中国籍的译者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原文本和作者意图ꎬ表达也更加准确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国译者在某些方面的文化缺失ꎮ但是ꎬ施晓菁的英译本依据的是«骆驼祥子»1955年修订本ꎬ这个版本删掉了一些粗俗的语言以及一些没有必要的描写ꎬ因此译文的完整性有一定的缺失ꎮ基于以上分析ꎬ笔者选择了HowardGoldblatt的译本ꎮ在Goldblatt看来ꎬ前几个译本或多或少都有些缺失ꎬ他要将这部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 完整㊁忠实 地呈现在读者面前ꎬ同时要保证译文具有可读性ꎮ2.2㊀译者多重互动性的体现

多重互动性 是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的重要内容ꎬ是王寅教授在皮亚杰的互动论的基础上提出的ꎮ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ꎬ 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ꎬ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ꎬ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表达出来ꎬ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4]583ꎮ翻译具有多重互动性ꎬ也就是说ꎬ在翻译过程中ꎬ译者要建立主客观的互动关系ꎬ包括译者与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互动关系ꎬ译者与作者及现实社会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ꎬ译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ꎮ

2.2.1㊀译者与文本的互动

正如伽达默尔所言ꎬ文学翻译中 文本只是没有意义的文字符号ꎬ它们只有在理解中才能重新富有意义ꎻ同时ꎬ理解还能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ꎬ使文本的意义处于永远开放的不确定之中 [10]ꎮ传统视角下ꎬ翻译理论要么强调文本ꎬ要么强调译者ꎬ这两种观点都过分强调其中的一点而忽略了另一方面ꎬ具有不足之处ꎮ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下ꎬ译者和文本是相互依存的ꎬ所以要在译者与原文文本之间建立一定的互动关系ꎬ从而达到和谐翻译的目的ꎮ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使用了许多成语ꎬ这些成语多以四字为主ꎬ短小精悍ꎬ充分地反映出了中国的自然环境㊁社会文化和习俗等ꎮ成语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ꎬ这些成语大都历史悠久ꎬ寓意丰富ꎮ相反ꎬ英语国家很少有这种四字成语的表达ꎬ如果译者不能充分理解这些成语在文本中的意思ꎬ很容易造成读者的误读ꎮ译者加强与文本的互动就需要考虑这些成语所承载的文化意义ꎬ做到准确翻译ꎮ

例如ꎬ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用 骑马找马 来表示祥子 一边工作一边谋别的生路 ꎬ译者与文本互动ꎬ考虑文本语境将其直译为 likeridingonehorsewhilelookingforanother. ꎬ在保留了马的意象同时也能让目的语读者产生一定的联想意义ꎮ另外ꎬ译者为了避免读者误解ꎬ在译文前面作了 hetookasmanyfaresashecouldwhilehelookedforanothermonthlyhire. 的补充说明ꎮ再如ꎬ译者将 过河拆桥 译为 toteardownthebridgeaftertheriverwascrossed. ꎬ这些直译的方法虽然没有完全符合四字成语的结构ꎬ但是最大限度地再现了成语的意义ꎬ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国文化的语言特色ꎮ除此之外ꎬGoldblatt将成语 人模狗样 译为 struckhimasre ̄pugnant. ꎬ这种意译的翻译策略是译者根据原文语境并考虑 狗 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隐喻意义差异作出的选择ꎮ译者采取直译㊁意译和增译相结合的策略ꎬ有利于将文本与读者接受度进行平衡ꎮ2.2.2㊀译者与现实背景的互动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ꎬ语言和文本都是基于现实体验而得来的ꎮ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

94

第5期宋改荣ꎬ等: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