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步行重建的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行的概念
1步行(walking)是人类移动运动-----是从一处向另 一处移动的能力,是需要背景、适应环境的移动活动 。
人类移动运动的特点 ①人类上肢常不用于移动运动 ②最早着地为足跟----前庭脊髓束 ③骨盆与躯干的旋转
2步行是不断失去平衡又不断恢复的过程。是人意识外 的运动目标。
3步行是维持单脚站立的平衡,为前进而将其破坏,为 不输于惯性而不断反复单脚站立不断移动的运动。
• 通过4组电极置于胫 前肌、股四头肌、腓 肠肌、腘绳肌上,基 于正常行走模式时序 输出低频电刺激以上 肌肉,提高偏瘫下肢 行走功能。
治疗操作
1、贴置贴片: A、胫前肌:伸踝关节(背曲),
使足内翻 趾长伸肌:伸2~5趾,助背曲
2、腓骨长短肌电刺激训练 3、踩车训练 •骨盆旋前训练 •患侧负重训练 •步态训练
Easywalker使用步骤
一、首先纠正异常的肌肉群状况 1. 使用辅具----足下垂的问题 2. 避免治疗时影响步态的改善和正常步态 的重建
Easywalker使用步骤
二、Easywalker的使用 • 患者卧床训练 • 患者侧卧位悬吊训练 • 患者行走训练
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的应用
应用范围
1、脑卒中后急性期应用 1)重建正常行走模式 2)防止肌肉萎缩
2、恢复期治疗 1)重建正常行走模式 2)辅助行走
3、后遗症期(患者产生了异常的行走模式后) 直接纠正异常的行走步态
易善行EasyWalker
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
•源自运动控制理论: 1.肢体的功能性活动以运动模式为基础来表达出来,需要多个关 节、多组肌群的协调来达到运动和控制。 2.脑卒中后大脑对偏瘫的肢体失去控制能力,导致肢体出现多关 节、多肌群的功能障碍,表现出异常的运动模式,影响功能性活 动的完成 3.刺激多组肌群,产生多关节、多组肌群的协调活动。符合功能 性活动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改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 4.重建正常行走模式+增加肌力
背景
•步行能力(walking ability)的提高对偏瘫患者的生活 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步行是人体多关节、多系统协 调配合共同运动完成的一项复杂运动。因此在治疗中如 何提高认识,从神经、运动、感觉等多个方向整体的去 理解,而不是只停留在肌肉、关节的简单层面就成为我 们对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关键!
脑卒中后步行重建的策略
内容
• 脑卒中的现况危害 • 脑卒中的功能障碍 • 脑卒中的治疗现况、模式 • 现代康复治疗: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建立 • 现代治疗观念、方法
脑卒中的危害
我国第一死亡 病因
现有康复治疗的不足
1、以关节活动治疗为单元,忽略了人体活动 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运动
2、缺乏了对大脑正常行走步态模式的建立 3、现有设备缺少了对功能恢复的作用
4步行是反复学习的过程
• 正常的步行周期: • 指从足跟着地到同侧腿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
• 步行周期包括: • 支撑相: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足部与支撑面的接
触时间 • 摆动相: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离开支撑面的
时间
正常行走步态
支撑相:(足跟着地期、负重反应期、站立中期、站立末期、摆动前期) 摆动相:(摆动初期、摆动中期、摆动末期)
姿势控制
姿势调整
• 1为促进四肢功能运动模式所需背景下 姿势调整
• 2姿势调整为防止重心位移而局限于最 小,由此运动安全有效。
卒中患者常见异常步态
1、步行速度下降,稳定性下降; 2、步行能耗增加,难以远距行走; 3、异常模式明显,影响患者心理; 4、步行时空参数不对称; 5、摔倒风险增加;
易善行操作流程
使用前准备
1、患者筛选 A、首选:脑卒中发病3个月内,肌肉萎缩程度小,
肌张力在2级以下,能柱拐杖独立行走或不柱 拐杖独立行走但有异常步态者(“手挎篮、足 划 圈”,行走不稳定、站立无力,足下垂) B、卧床患者:早期卧床,发病3个月内,肌肉软 瘫者,卧床悬吊治疗
治疗前视频拍摄
让患者多走几圈,拍出患者走得最异常的步态,同 时,大概估算患者步行周期(大多数卒中患者步行 周期2~3秒) PS:步行周期是指同侧足跟两次触地的间隔时长
步行的条件
• 肌力 • 平衡能力 • 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 • 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 • 运动控制及神经系统功能
运动控制及神经系统功能
• 1神经系统控制
• 2姿势控制
下行性控制通路
CPG
• CPG是由一定的神经网络通路组成,具有不受末梢信息 影响也能产生一定运动模式的作用。CPG对四肢的律动 有调整作用。
患者源自文库床训练
•目的:
1.重建大脑正常的行走模式 2.预防肌肉萎缩 3.肌力训练 •使用方法:
使用S模式,调到患者合适的电流强度即可
•适用患者:
1.不能起床 2.患侧肌群还未缓解痉挛 3.患侧肌群无力
患者侧卧位悬吊训练
•目的:
1.纠正错误的行走模式 2.重建大脑正常的行走模式
•方法:
使用SI模式,调到患者合适的电流强度, 产生动作即可
临床疗效
度
脑卒中偏瘫步态特点
•步速慢 •患侧负重不足 •患侧足下垂 •患侧支撑相时膝过伸 •摆动相屈髋屈膝不足 •患侧骨盆旋前不足 •患侧支撑时躯干向患侧摆动明显
(Trendelenburg步态)
偏瘫患者 共性的 步态
下肢康复措施
•腓肠肌肉毒素注射 •小腿三头肌牵伸 •肌力训练:
1、臀中肌肌力训练、股四头肌离心收缩训练、 胫前肌、屈髋肌肌力训练
。。。
步行时相关肌群力量下降,或主动肌达不到足够收 缩强度; 参与行走的下肢相关肌肉在活动时序出现偏差。
脑卒中偏瘫下肢康复治疗
建立正常的行走模式
下肢康复治疗评估标准:
• 恢复正常行走的模式(正常步态) 1、行走姿势、 2、行走的协调性、 3、稳定性
• 肌力恢复
治疗原则
• 重建正常运动模式 • 增加弱势肌力的恢复
•适用患者:
1.偏瘫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如足下垂症状明显等 2.已有异常的行走模式,需要重建的患者
患者行走训练
•目的:
通过行走训练加快患者的正常步态的重建
•使用方法:
使用S模式,调整合适的步态周期和电流强度
•适用患者:
1.已恢复一定肌力的患者 2.能够站立的患者 3.部分足下垂症状较严重,有内翻等症状的但可以使用 afo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