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叙述正确的是 ① 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③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积极——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
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消极——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违背了自
愿原则和经济规律,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使得苏联农业长期滞后,影 响了其经济的健康发展。
想一想
6、你们还知道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
中期政治领域的一件大事吗?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 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 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点评农业集体化
P79第二段 黑体字
斯大林的个人性格特点:
①列宁在其遗嘱中有关斯大林的叙述:“……斯大林同志当 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但他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一 权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 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 书记的职位上是不可容忍的了。” ②“在十月革命前的革命生涯中,斯大林曾八次被捕,其中 六次从流放地逃脱,又回到原地继续革命。……应当说,斯 大林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他非凡的意志力。……斯大林的思想, 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比较看重,对客观规律则尊重不够;对该 做什么比较强调,对能做什么不够重视,这恐怕是造成斯大 林理论思想中主观主义过多的原由之一。” ——引自《斯大林与社会主义》卢之超、王正泉主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肃反运动(大清洗运动)
你 能给大家举例说明吗?
大清洗运动
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万人遭逮捕和判 刑。1934年1月联共(布)“十七大”选出的129 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的98人,1966名代表中 的1108名被逮捕或镇压。 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全军5名 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 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 洗。1938年,红军师以上的军官中,只有39%的 人是原任的。 同时,在经济建设部门,大批专家、工程技术人 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 常进行。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
一、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1)国际形势
(2)政治形势
(3)经济形势
(4)个人因素 (个人性格、个人崇拜、个人专断)
同桌共同归纳
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苏联的工业化
1、方针的提出:1925年12月, 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1、方针的提出:1927年 12月,联共(布)“十五 大”确立农业集体化的方 针。 2、具体过程: 1929年—— 《大转变的一年》 “全盘集体化” 1932年 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 62% 农户加入集体农庄 1937年 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超过90% 集体农庄、国营农场播种面积 几乎占全国播种总面积的100%
想一想
4、
(3)你家有苏联产的家用电器吗?
为什么?
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社会上生活资 源消费品馈缺; 僵硬的计划经济, 导致地方企业毫无 积极性.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 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 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这就是鲜明的对比
点评苏联的工业化:
积极——
P78第一段 黑体字
①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经济实力,成为了工业强国; ②为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斯大林选择了怎样的道路呢?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 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 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 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 躏它。" ——《大国崛起》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 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 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 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 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把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 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决策权集 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消极——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想一想
5、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材料,理解苏联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农庄成员把粮食送到收购站 集体农庄成员 用拖拉机耕地
农业集体化宣传画
个体农户申请加入集体农庄
口号“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一些地方或用武力威胁,或用不供给灌溉用水和工业品 相威胁,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想一想
4、
(2)与同时的欧美经济发展相比较,这些成 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斯大林在地球上第一次建成了强 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使得全 世界对它刮目相看,这件事是个 创举。
斯大林工业国家的 强大物质优势毕竟 为反法西斯战争奠 定了基础,这也是 毫无疑义的。也为 战后的社会主义阵 营抗衡帝国主义提 供了力量。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农业集体化
大清洗运动
政治体制——
高度集权,个人专权
分组讨论
7、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这一模式呢?尤其
是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 位?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经济上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 指令性计划计划,政治上国 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二五计划
三五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二战爆发而被打断
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是当时欧洲最大 的水电站)
明斯克拖拉机厂 (成立于1946年)
高 尔 基 汽 车 制 造 厂 制 造 出 第 10 万 辆 汽 车
当资本主义经济被一次又 一次的经济危机所震撼时, 在苏联,工业以前所未有 的高速度发展。例如,法 国、英国、德国、美国的 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 年分别增长1%、10.4%、 19.4%、54.3%,而苏联 同期工业增长7.5倍,到 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比 1913年增长11倍左右,工 业产量超过德、英、法, 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
1924.列宁逝世
斯大林 (1879-1953)
分组讨论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恢复过来……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 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 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 材料二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 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 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借古鉴今』
从苏联在探究中不断的改革,给我们 什么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 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启示:我们在制定政策是必须要符合国情,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政策是否符合生产 力水平,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 还要注重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 。
经验教训: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生 产力发展的规律,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 系,符合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注重调动广大人 民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
2、三个五年计划
a.一五计划:由一个农业国变 成农业工业国 b.二五计划:已经成为一个世 界工业强国 c.三五计划:因卫国战争爆发 中断
想一想
4、(1)苏联的工业化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苏联的五年计划
名 称
一五计划
时 间
1928年1932年 1933年1937年
主 要 成 就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 业国
⑴国际形势:虽然赢得三年战争的胜利,但仍处于 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⑵政治形势: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逝世后,斯大 林上台,通过政治斗争逐渐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⑶经济形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经济迅速恢 复,但总体而言其生产力水平仍相对落后,20年代末 工业产值仍只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45%。
三、“斯大林模式”的功绩与弊端
功绩主要有: ①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经济实力,成为了工业强国; ②为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
弊端有: ①政治上: A.高度集权、专权,缺少监督; B.干部职务终身制; C.个人崇拜盛行。 ②经济上: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C.牺牲了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