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文综历史(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衡阳市高中毕业班联考(三)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
《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
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A. 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
B. 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
C. 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
D. 已具有了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春秋战国时期”,“天”的权威受到冲击,“人”的地位日益突出。
《孝经》、《周易》、《礼记》等探讨人生,关心人可知D项正确。
A项“尚未形成”与“人”是“天地之心”等观念不符;C项“实现了分离”与中国古代史上宣扬“君权神授”史实不符,B项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与“敬鬼神而远之” 的史实不符。
【点睛】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一系列的变化,对我国传统
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受到了重视,中国古代的人文(人本)思想也在当时得到了发展。
2.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
”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
这反映当时政府
A. 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
B. 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 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 形成了完备
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 【解析】【详解】由“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
儿和单身老人,”可知C项正确。
A项“无为”,B项“贫富分化”与题目材料中采取措施、济贫扶弱的做法不符,D项不符合南北朝时期分裂动荡的史实。
3.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
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
宋朝的这一传统
A. 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 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 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 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宋代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以及宋太祖时建立重视保护士大夫关心政治的积极性和“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的祖训,可知B项正确。
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的时代,这样做并不能实现A项的“长治久安”,C项“完善监察制度”的说法与材料的传统等不符;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核心是服务君主专制,D项与其史实不符。
4.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
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的原因是
A. 世界市场已现雏形
B. 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C. 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D. 货币制度发展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17世纪和“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结合所学经济史的相关知识,可知A 项正确。
因为需要从“对外贸易”的影响去分析,所以B 项是从生产关系变化入手的角度不对;D 项与自然经济占主导的中国经济实际不符;而“海禁政策已经废除”不符合明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史实,C 项错误。
5.中医是中华民族的
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
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
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
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A. 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 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 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 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可知中国的西医人才和实践得以发展B 项正确,因为“感于西医的功效”所以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中医的攻击C 项与信息不符;中国人办医院学西医不是西方的侵略,而是主动学习,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要求解题时利用唯物史观,论从史出,对于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要分清楚,不能与义和团一样,盲目排外。
6.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
对上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A. 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
B. 科举制废除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
C. 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 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20世纪初新式学堂和学生增加,旧式教育和人才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结合所学可知B项正确。
从材料提供的时间看,发生在19世纪末的A项,1911年10月的辛亥革命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民主科学在时间上与之矛盾,C、D项错误。
7.据统计,1913年英国与法国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为九千六百余万两和五百多万两;到了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下降为四千九百万两和一百五十余万两。
这一变化说明
A. 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
B. 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
C. 西方经济侵略受到华资抵制
D. 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1913到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下降,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D项正确。
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并没有扭转,A项不符合史实;仅仅商品输出减少B项不能说明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题目中没有华资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说法,C项错误。
8.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
”这说明当时
A. 国家工作重心是社会主义革命
B.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首要任务
C. 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D. 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战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不但“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可知C项正确。
A项只适合前半部分,B项与在1952年底完成的恢复任务的史实不符,D项不能通过题干讲述的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得出。
9.古雅典通过定期“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
公元前430年伯里克里曾因没有通过信任投票而被免职。
在公元前430-355年间,被告发的将军达35人。
公元前330年,为防止恶意告发,又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
这些举措
A. 加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有效性
B. 不利于行政系统的通畅运行
C. 避免了官员权力的滥用与腐败
D.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雅典用“信任投票”、“告发”等“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可知A项正确。
B与“监督”官员的主题不符,C项因为绝对不符合史实;材料是实行民主政治的表现,D项与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的史实不符。
10.下图是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而构建的基本权力架构。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帝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专制权力
B. 中央集权下的地方各邦可以选举宰相
C. 突出体现了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偏离
D. 帝国议会的法案经皇帝批准即可生效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宪法而构建的基本权力架构”及其相关特别说明条款可知C项正确。
因为德意志帝国“宪法”安排国家权力结构,皇帝权力大,并不是至高无上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皇帝任命宰相”矛盾。
D项不符合史“帝国议会行使预算审批权立法批准权”的材料说法。
【点睛】本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有些细节要看准确,不能离开材料做题。
对材料的分析要依据材料且高于材料。
11.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是近代英国侵华的重要方式。
1858年,英方迫使清政府签署《天津条约》,鸦片从此以“洋药”名义入口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1907年,英国主动向清政府提议逐年减少直至1917年完全禁绝鸦片对华出口。
这一变化反映
A. 工业革命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B. 英国政府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C. 英国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利益诉求
D. 英德矛盾激化使英国放松了对华侵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迫使清政府”同样鸦片贸易合法到主动减少直至“禁绝鸦片对华出口”中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英国的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了资本输出为主,C项正确。
A项与鸦片战争的史实不符;B项不符合英国外交首先要考虑国家利益的立场;D项“英德矛盾激化”是减少鸦片贸易的背景,不是因果。
【点睛】外交政策和策略的调整首先要考虑国家利益,其次参照综合国力及国家发展要求等分析。
12.下表为20世纪不同时段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人数统计表
这表明美国
A. 主导资本主义世界
B. 逐渐成为科技中心
C. 利用科技发展经济
D. 操纵诺贝尔奖评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中可知“20世纪不同时段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中,美国人由列强中最少发展为稳居榜首B项正确。
AC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目表格信息和题意,D项是主观猜测,没有材料证明。
【点睛】计量史学对于数据变化的分析,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特征和问题核心,重视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切忌受定势影响,忽略中心和题目宗旨。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
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
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
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
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了边疆治理和边疆开发的方略。
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长期存在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
但是,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不足,并分别说明原因。
材料三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
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答案】(1)特点:设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羁縻府州制度)和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边疆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和亲、册封)为主;通过开发边疆、促进发展来稳定边疆地区。
(只答具体政策酌情扣分)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唐政府推行开明
的民族政策。
(2)不足一:理论上边疆治理架构不完善。
原因:区域治理的方式忽略了我国边疆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特征,很容易引发民族问题,最终不利于边疆的治理。
不足二:实践上没有大的建树。
原因:内忧外患;国民党统治时间不长。
(3)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解析】
(1)特点:从材料一中唐政府“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详解】
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军镇屯戍制度”;“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结合所学,从制度、措施到管理和开发进行归纳,尽力不照抄原文。
原因:以“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等信息,结合隋唐民族发展的史实,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2)不足:从材料二中“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等信息中找到思路,进行分析。
原因:结合时间,找到背景和相关制约因素。
(3)意义:从材料三的信息“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结合所学,及近及远,由直接到长远,由边疆到民族和国家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从古今贯通的角度看,本题从考查史实和阅读材料相结合的立意出发,向考生进行了一次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教育,使之加深了相关中央集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意义的了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
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
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答案】示例一:论题: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实践中起了引领作用。
阐述: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民主法治、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并通过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作了集中表述和法律宣示,最终在法美两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成美国三权分立和法国共和制的民主政体。
小结:启蒙思想的引领在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示例二:论题:法律是民主制度的保障。
阐述: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
美国在独立战争制定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和中央权力的三权分立,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的美国民主政治体制。
德国在统一后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德国民主政治体制。
法国1875年的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将民主制度法律化,是欧美国家在巩固民主制度中普遍采取的策略。
示例三: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
阐述:英国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先是进行限制王权的议会斗争,后又进行反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于1649年建立共和国,经过克伦威尔的护国主独裁统治,1660年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才重新掌握政权,并通过1689年制定《权利法案》,才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
法国在1789年发生大革命,经过三次革命高潮,颁布了《人权宣言》,处死了国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后拿破仑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但出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的统治。
1848年发生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很快出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君主制反动统治。
资产阶级在1871年镇压巴黎公社革命后,于1875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英国经过半个世纪、法国经过近百年时间的反复才确立民主政体。
示例四:论题:借助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主要途径。
阐述:英国通过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借助人民的支持进行反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处死国王,于1649年建立共和国,开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美国资产阶级利用人民的力量于1776年发动独立战争,建立大陆军,最终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国家独立,并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
法国资产阶级于1789年利用巴士底狱起义发动大革命,利用人民革命的三次高潮,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囯。
后于1848年利用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直至1875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借助群众力量进行革命斗争,在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观点:从“ 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中找到观点,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作答。
阐述:注意事项有,根据材料不是重复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不可以超越范围;主题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随意发挥;论证过程简明扼要,规范科学。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全国卷烟业生产销售中心的上海,市内共有烟厂122家,有颐中、花旗两家外资企业,国营仅有中华一家,其余皆为私营企业。
新中国虽对私营卷烟业实行合理调整,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烟草企业依然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新政权税收的萎缩。
对此,中央高度关注。
1951年5月,中央政府明确将“烟叶”、“卷烟用纸”纳入国家专卖品范围。
1953年后,上海市政府决定对私营卷烟业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到1955年底,上海的私营卷烟企业悉数被接收或进行了公私合营,政府对其改造策略也成为日后指导其他地区卷烟业改造的方针。
烟草制度改革后,上海卷烟工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摘编自沙青青《一九五一年率先改造的新中国烟草业》(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的影响。
【答案】(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初期,卷烟业生产销售制度不统一,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②卷烟产业陷入困境,影响国家税收;③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④党中央高度关注。
(2)影响:①对烟草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烟草业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巩固了上海在全国卷烟工业的生产基地与销售中心地位;③有利于解决新中国的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④为其他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
【解析】
【详解】(1)背景:利用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仅有中华一家,其余皆为外资、私营企业。
“虽对私营卷烟业实行合理调整,大部分烟草企业依然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新政权税收萎缩”,“中央高度关注”等信息结合所学,归纳整理。
(2)影响:结合所学过渡时期知识,从“到1955年底,上海的私营卷烟企业悉数被接收或进行了公私合
营,政府对其改造策略也成为日后指导其他地区卷烟业改造的方针”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1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30年代,法西斯主义甚器尘上,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采取了赞成绥靖政策的立场。
关于二战,加拿大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是中立还是参战,政府并没有明确的态度。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10日加拿大正式对德宣战。
加拿大通过互助协定来帮助盟邦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
二战期间,加拿大运出了价值247121.5万加元的物资,其中90%以上运往英联邦国家,仅英国达85.5%,苏联占6.8%,其余的输送到了法国海军或中国军队等。
1940年,美加签订了《奥格登斯堡协定》,决定实行两国共同防卫,之后又订立《海德公园协定》,标志着美加正式进入合作生产军需品的阶段。
——摘编自苏颖《加拿大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加拿大在参战问题上犹豫不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加拿大参加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答案】(1)地缘上加拿大位于北美,受战争威胁较小,相对安全;30年代大危机让国内民众更专注于发展经济;加拿大实力有限,准备不足。
(2)有利于增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力量;有利于提高加拿大的国际地位;强化英联邦内部尤其是英加两国的凝聚力;有利于加强北美防务和美加两国的经济联系。
【解析】
【详解】(1)原因:由“远在大西洋彼岸”、“30年代”、“法西斯主义甚器尘上”等从主、客观分析加拿大在国情、实力、经济、地理多方面的因素。
(2)影响:结合所学二战知识,利用材料“加拿大通过互助协定来帮助盟邦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
……其中90%以上运往英联邦国家,仅英国达85.5%,苏联占6.8%,其余的输送到了法国海军或中国军队等”。
“美加签订了《奥格登斯堡协定》,决定实行两国共同防卫,之后又订立《海德公园协定》,标志着美加正式进入合作生产军需品的阶段”等信息,从具体的二战发展到战后,从军事、政治到经济乃至国际关系等方面剖析。
1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晏,字士安。
因年少才华横溢,被视为神童。
刘晏入仕后管理财政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刘晏任河南江淮转运使后,首先是解决关中的缺粮。
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拟出方案,得到朝廷批准,之后立即发动民工,组织兵丁疏浚河道。
接着又改革运输工具,由军官督运。
他把过去的“直达运送”改为“分段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