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制剂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制剂应用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成份,绝绝大多数钙都储存有骨组织中,骨钙量约占人体钙总量的90%以上。正常情况下,骨钙中约99%的钙是
相对稳定的,称为稳定性钙;约1%的骨钙可与细胞外液交换,称为可
溶合钙(misciblecalcium)。软组织钙、细胞外液钙和可溶合钙合称为
不稳定钙。稳定性钙和不稳定钙通过可溶合钙持续实行钙交换,旧骨
中的不稳定钙持续进入血循环和细胞外液,肠道吸收的钙又持续通过
血循环沉积在骨中。钙不但是骨矿物质的重要组分,并且对机体内很
多细胞的功能及整体的生理功能有很大影响。钙主要以其离子形式发
挥作用,作用方式类似激素的第二信使,因其在细胞浆膜内外的离子
浓度差异可达数千倍,受刺激后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可使信号由膜外传
递至膜内。在细胞水平上,钙离子最重要的作用是对膜结构和膜稳定
性的作用。存有于骨骼中的钙主要维持人体骨骼的物理强度,并且与
血液中的钙离子保持动态平衡。钙离子与血液凝固过程有密切联系,
为凝血的第Ⅳ辅助因子,在第Ⅸ因子的激活过程中,需要钙离子的参与,另外钙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传导,以及心肌细胞作用的发挥具
有重要的作用〔1,2〕。
1体内钙代谢的调节机制
1.1肠钙的吸收与其影响因素钙主要从小肠吸收,肠钙吸收过程以主
动转运过程吸收为主,该过程需消耗能量并依赖于1,25-(OH)2VD3,
该过程是可饱和的;此外还有依赖浓度梯度吸收的被动弥散过程,该
过程是不饱和的。有多种激素可调节肠钙的吸收,其中很关键的是维
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1,25-(OH)2VD3。1,25-(OH)2VD3被运输到肠粘
膜细胞后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钙结合蛋白(CaBP)等蛋白的合成增加;并增加刷状缘粘膜细胞的通透性,促使钙离子进入粘膜细胞。
肠钙吸收还受其它多种激素的影响。其中甲状旁腺激素(PTH)是通过
增加肾脏1a羟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加1,25-(OH)2VD3的产生而生效的;降钙素具有双重作用,即小剂量抑制,大剂量促动肠钙吸收;此
外生长激素、性激素均有促动肠钙吸收的作用。高剂量的肾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能够减少肠钙吸收。1.2血钙水平的调节机制
血钙主要以离子钙、蛋白结合钙和与小分子阴离子结合的钙三种形式
存有。其中仅有占血清总钙47%的离子钙具有钙的生理活性。一般情况下,血清总钙水平与钙离子的水平是一致的,测定血清总钙即可反映
离子钙的相对水平。正常状态下血钙只在很窄的范围内波动。人体调
节血钙和钙离子水平的三大器官是肠、骨、肾,很多调钙激素也是通
过这三大器官发挥作用的,血钙调节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的整体,当血钙下降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促动肾脏1a羟化酶
活性增加,使1,25-(OH)2VD3合成增加,后者一方面使肠钙结合蛋白
生成增加,促动肠钙吸收;另一方面与甲状旁腺激素一同动员骨钙释
放入血,最终使血钙升高;反之,当血钙高于正常水平时,会抑制甲
状旁腺激素分泌,使1,25-(OH)2VD3合成减少,肠钙吸收减少,骨钙
动员减少,最终使血钙降低。
2钙与骨质疏松的关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骨矿物质和骨基
质随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的绝比)等比例地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
改变,使骨的正常荷载功能发生变化。骨折危险明显增大,伴有周身
骨骼疼痛和体态变形的一种疾病。质疏松症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但
与钙代谢异常,特别是钙摄入不足有密切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增加钙摄入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营养学方法,改变饮食
和补钙都是可行的增加钙摄入的方法,改变饮食以达到最适摄钙量的
水平较为困难,因而补钙已作为达到提升钙摄入的主要手段〔2〕。
正常人日服钙1000mg-2500mg不会导致高血钙和或高尿钙症。NIH最
佳钙摄入学术讨论会也提出绝大多数人日服2000mg钙是安全的。Curhan等提出高的饮食钙摄入会降低肾结石发生的危险〔4〕。并且有文献报道按推荐日服剂量(RDA)摄入钙剂有助于预防高血压〔5〕。
3国内外主要的钙制剂种类当前在美国,经典的钙片,如葡萄糖酸钙,因含钙量低已很少使用,临床医生案头手册(PDR)1993版中推荐的口服钙剂主要是碳酸钙、枸橼酸钙和葡萄糖醛酸钙,成人剂量500mg~
1000mg钙/天,尤其是碳酸钙,因其含钙量高、无副作用、价廉,已成为主要的钙补充剂。1989年美国药典药物情报(USPID)中介绍的16种
口服钙剂中有10种为碳酸钙片;1993年美国PDR非处方药中亦推荐了
6种来自生物体的碳酸钙片〔3〕。碳酸钙作为抗酸剂使用已有150年
的历史〔2〕,而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的钙制剂当前在美国等西
方国家已被广泛应用。在美国所有钙补充剂(碳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醋酸钙)和钙强化的食品、牛奶中,碳酸钙为补充同
样量的钙而价格最低的品种〔6〕。Sheikl等研究各种钙盐和全脂牛奶中的钙在胃肠道吸收的差异。结果表明年轻健康的禁食试者,每人服500mg元素钙,其吸收并无差异,而此结果又与在试管中的溶解实验结果相当,即在pH2.5(模拟胃酸环境)及pH5(模拟小肠上段环境)1小时
内钙剂大都能够完全溶解。由此结果显示,似乎胃肠道中的pH值在5
左右,绝大多数钙盐的吸收应相近〔7〕。Kanerva等认为溶解是碳酸
钙中钙生物利用度的决定性因素,溶解不完全将显著降低但不会彻底
抵消钙的生物利用度。Sheikl等人还探讨了两种碳酸钙制剂在模拟胃
酸的溶出速度及口服后吸收的比较,发现赋形剂、添加剂、颗粒大小、压片方式等都会影响制剂的崩解和溶出,进而影响生物利用度。
4钙制剂质量的主要评估方法当前国内钙剂已发展了数十种,应用相
当混乱,缺乏客观的评价方法。国外的钙剂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当前普遍采用研究钙剂生物利用度的方法评估钙制剂质量的优劣。因
为人体内存有极为灵敏的钙平衡调节系统,在PTH等调钙激素的作用下,血液中钙离子通常维持在2.10~2.55mmol/L,故口服钙剂后血钙
浓度不会长时间有很大变化,无法作出药时曲线;人体吸收的钙主要
经尿排泄,特别是在骨钙代谢平衡的情况下(如绝经前妇女),摄入的
钙在肠道吸收后基本不进入骨骼的钙库,而由肾脏排泄,所以能够选
用尿钙排出量作为测定钙剂生物利用度的指标,结合血PTH和血钙浓度,共同反映不同钙剂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当前钙补充剂生物利用度
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钙平衡法、肠洗出法、放射性钙回收法、双同位
素法及口服钙负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