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上精彩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曾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课堂上精彩起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论语》中的一个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相信大家已经作了较充分的预习,接下来我们就把精彩的课堂交给每一位同学。

生:请在原文中找出表明孔子四个弟子的“志”的语句,并比较他们的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师:好,这节课你第一个站起来给我们展示成果,提的问题也跟课文内容紧密联系,我们给她加上3分!

生:孔子对待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述“志”后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生:我觉得孔子对待子路、冉有、公西华这三个弟子的态度是不同的,他对子路的态度是“呻之”,就是笑他,在笑中含有否定的意思,对待冉有没有明确的表态,就直接问公西华,他认为公西华的志向跟个人才能不匹配,有点大才小用。

师:回答问题有理有据,语言表述也比较恰当,3分。

生:孔子在问志的时候,为什么要先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分)

生:我觉得孔子是想给他的弟子营造一个好的气氛,就是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志向。

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孔子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师呢?

生:是。

师:给他加上3分。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孔子提倡要以礼治国,孔子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很动乱的,他的主张是不是可行?

师: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加上3分。

生:我回答他的问题,子路的志向在第二段,他要治理一个大国;冉有的志向体现在课文的第五段,他要治理一个小一点的国家,态度比子路谦虚;公西华想做一个国家的小相,孔子认为以公西华的才能还可以有更远大的志向。曾皙的政治抱负是通过一幅图景展现的,在文章的第十一段。他的主张跟孔子一致,都是以“礼”治国。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问题,这个同学的回答很全面、具体,加3分。

生:老师,我讲的是“古今异义”。“比”在课文中的意思“等到”,现在的意思是“比较”。“撰”在课文里的意思是“才能”,现在的意思是“写作”。“如五六十”的“如”意思是“或者”,现在的意思是“如果”,表示假设。

师:这三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解释也非常准确,每一个加2分,一共6分。

生:我再补充一个,“方”在课文里的意思的“方圆、纵横”,现在的意思是“方向、方位”。我还想介绍一下孔子对我们比较有启发意义的思想,比如“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好的,一个“古今异义”的词,一个评价,加上4分。

生:孔子给弟子们预设了一个前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意思是“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呢?”孔子是专门问弟子的志向,还是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如说想考察一下弟子的思想或者自己心里有疑惑,想通过交流促进自己思考?

师:很有价值的思考,也非常深刻。加3分。

生:我觉得孔子是想知道弟子的志向跟自己的志向是不是一样,孔子可能这个时候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了动摇。也有可能就是想跟弟子随便聊聊天,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

师:好的,课本上对对“侍坐”的解释是“陪侍长者闲坐”,所以可以理解为孔子跟弟子们在随意地聊天。加3分。

生:写曾皙回答孔子的问题之前为什么要写一段描述?(3分)

生:我觉得这段描述可以表现出曾皙的从容,也可以跟前面子路的言行形成对比。

师:这个回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另外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讲,可以加3分。

生:从孔子的几个弟子的志向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师:看来大家关注到了人物形象了,这个问题提得也比较具体,加3分。

生:子路比较卤莽、直率,冉有态度比子路谦虚,公西华更加谦虚,曾皙比较洒脱。

师:大家同意她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好的,那么给她加3分。

生:孔子为什么觉得子路比较卤莽,所以笑子路;那公西华很谦虚,孔子为什么也不满意呢?

生:因为公西华太谦虚了,大材小用嘛。

生:我找到了3个通假字。“鼓瑟希”的“希”通“稀”,意思是稀疏;“莫春者”的“莫”通“暮”,“莫春”就是暮春;“唯赤则非邦也与”的“与”通“欤”表示反问语气。

师:好的,他给我们找了3个通假字,都非常正确,也准确地翻译了出来,6分。

生:我找到了几个“词类活用”的词。“可使足民”的“足”形容词作动词,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富足”的意思;“端章甫”的“端”和“章甫”都是名词作动词,它们的本意分别是“礼服”和“帽子”,在这里的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帽子”。“鼓瑟希”的“鼓”是名词作动词,翻译成“弹奏”。

师:好的,不过,“足”是不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呢?“使”好象已经翻译成“使”或者“让了,那么“足民”是不是应该是倒装呢?加上6分。

生:还有两个,“浴乎沂”的“浴”是名词作动词,“风乎舞雩”的“风”也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吹风乘凉。

师:那么“浴”翻译成什么呢?

生:还没想好。

师:可以跟后面的“风”类比一下,“浴”可以翻译成“沐浴”或者“洗澡”。

给3分。

生:我找到了一些倒装句。“不吾知也”应该是“不知吾也”,翻译成不了解我;“则何以哉”应该是“则以何哉”,翻译成那么你们会做些什么呢?“加之以师旅”应该是“以师旅加之”翻译成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异乎三子者之撰”应该是“乎三子者之撰异”,意思是我跟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浴乎沂,风乎舞雩”应该是“乎沂浴,乎舞雩风”,翻译成“在沂水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为国以礼”应该是“以礼为国”,意思是用礼治理国家。

师:哇!这个同学太厉害了!都是正确的,给她找到的每一个倒装句加上2分。(14分)但是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宾语前置的特点,一个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一个是在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生:为什么孔子听完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之后没有立即表态?(3分)

生:因为孔子尊重他的弟子,不想让他们感到有约束。(1分)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曾点的回答是发自内心的还是虚伪的?因为我觉得从他回答问题的情景来看,他好象有点故意卖弄的意思。

师:很耐人寻味的问题啊,3分。

生:孔子的主张是什么?(2分)

生:我觉得应该不是虚伪的,因为孔子是主张施行“仁政”的,曾点是孔子的学生,他和孔子的主张一样也很正常,而且他把这种主张形象地表述出来,我觉得应该是真心实意的。

师:很好,把两个问题都回答了,3分。

生:我想问一个问题。文章当中有没有出现孔子的政治主张?(3分)

生:孔子主张“仁政”嘛,他赞成以礼治国,所以他才赞成曾点的观点。

师: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修改一下,就是文章中有没有直接出现孔子的政治主张,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是没有的,但是,孔子对弟子们回答后的态度可以见解体现出孔子的主张,这也是孔子赞成曾点的主要原因。也给他加3分。

生:我归纳一下“一词多义”。“如或知尔”的“如”是如果的意思,“如其礼乐”的“如”是至于的意思;“如会同”的“如”是或者的意思;“如”还可以翻译成好象。

师:好,4分。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孔子不评价弟子的回答是不礼貌的。

师:对孔子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好,3分。

生:在子路回答问题之后,如何看待孔子的笑?(2分)

生:我刚才都讲过了,孔子觉得子路比较卤莽,没有经过充分思考就回答问题。

师:这个问题,我想说明一下,课文上对子路回答问题时的描述是“率而对曰”,“率而”是轻率急忙的样子,就是说他听完问题后很快就回答了,那么子路是不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呢?我个人认为,子路既然能够马上回答问题,就说明他平时就思考了这个问题,而且从他的回答来看,他的思维还比较敏捷,那么,孔子为什么还要笑子路呢?生:因为子路的做法不符合礼节。

师:这样的回答就会更全面一些了。给他加3分。

生:我评价孔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点。子路比较直率,冉有比较谦虚,公西华更谦虚,曾皙很从容也很聪明。(3分,虽然练习册上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所以也加了分。)

生:我觉得曾皙回答问题之前的描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是在渲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