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小传的特点及写法
2、概括杨振宁的成长经历,体会其严谨认真,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概括传主经历,探索其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究传主成功经验对学生自身的启发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科学家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物理学家——杨振宁。

视频、图片。

1、文体简介:
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小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写小传也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写前,必须详细地占有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

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

如写牛顿一类科学家,应重点选择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作贡献的材料。

如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应选择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方面的材料。

动笔时,还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

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地插入议论。

2、传主简介:
杨振宁(1922—),安徽省合肥县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现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7年因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先报考化学系,后转入物理系
1942年大学本科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
1944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考取留美奖学金
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
1957年和李政道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1年在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
1986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讲座教授。

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

1999年出任清华大学教授。

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
2005年和翁帆结婚
二、整体感知,速读抓重点:
这一课依然要训练大家的速读能力。

所谓速读,就是粗略地快速阅读,它要求阅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阅读对象的基本内容,感知阅读对象的基本情感或观点。

速读能力是一个人整体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效率的重要体现。

但速读能力又不是囫囵吞枣地乱读,它还要求阅读者要在短时间里精准地把握内容要点。

因此,这种能力是需要在学习中刻意训练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中精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把握文章核心信息。

问题:引言部分能揭示文章中心的话是哪一句?
就是杨振宁的话:“今天,站在这里告诉你们这些事实,我沉重地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不止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的共同产物。

我一方面为我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自豪,一方面将工作奉献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杨振宁的家学渊源表现在哪些方面?
2、西南联大当时的条件怎样?师生员工的表现又怎样?
3、选文为什么说“奠定基业的西南联大”,这期间对杨振宁影响最大的老师有哪些?
4、寻求名师的历程是艰辛的,而受名师指点是他一生的转折,为什么这么说?对此你怎么
看?
5、传记中说“杨振宁好比一棵树,在西南联大扎下了根,在芝加哥大学长出了繁茂的枝叶”,
思考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师:杨是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6、杨振宁学习和科学研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你觉得对自己最有启发的有哪些?
【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1)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个大学教授,著名的数学家,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不畏艰苦,努力读书,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杨振宁,使杨振宁打下来丰富的国学基础和数学基础。

(2)在教育观念方面,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妇女。

颇有见识,教育儿女奋斗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

(3)在学术方面,父亲所研究的群论书中的插图对杨振宁日后的物理对称性研究有潜在的启蒙作用。

(4)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树立了远大志向。

2、当时正值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非常差。

然而,极端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压倒西南联大的师生员工,他们仍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上下一致的爱国精神,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
3、(1)在西南联大期间,一批汉评议文学大家如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王力等教授的影响、培养,奠定了杨振宁深厚的文化底蕴。

(2)一批数学大师如杨武之、华罗庚等使得杨振宁受到了严格的数学基础训练。

(3)一批近代物理界的风云人物王竹溪、吴大猷使杨振宁奠定了扎实的物理基础。

影响最大的是王竹溪、吴大猷两位先生。

吴是杨振宁大学毕业时的导师,由于他的指导而写成的论文恰为其后诺贝尔奖获得的理论奠定了基础;王研究统计力学,以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工作刻苦对杨振宁产生了深远影响。

4、寻求名师费尽周折,但杨振宁不畏艰难,没有放弃终于见到费米,成为芝加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而泰勒教授几次建议,使他正确把握自己,走上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由此可见,坚持不懈,善于正确把握自己,扬长避短,名师指点,对于一个人成功是很重要的。

5、这个比喻十分形象的概括杨振宁成才的两大要素、两个步骤。

西南联大名家荟萃,学术氛围浓厚,无论是文学、数学、物理学都有不少著名的学者和研究专家。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汲取了全面的营养,无论是文学、数学还是物理学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他走向诺贝尔奖坛迈出的第一步。

到了芝加哥大学,他追随费米、泰勒等物理学泰斗学习、研究,学到新的科研方法,找到了新的物理学研究方向,正确的方向选择,是他走向诺贝尔奖坛的第二步。

6、(1)聪明好学、基础扎实。

杨振宁少年时的家庭教育很好,为他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这只是外因,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他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刻苦学习,包括在西南联大,这应当是杨振宁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成功来自于刻苦勤奋与不懈努力!
(2)抓住机遇,追寻名师。

杨能抓住机遇,想方设法追寻名师,当然这需他有很大的勇气和毅力,要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他靠自己顽强的毅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大大缩短了他迈向成功的路程。

(3)扬长避短,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他面对人生的选择-------是选实验物理还是理论物理时,他迅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立即得出结论,放弃实验物理转向理论物理,这个选择无疑是正确的,这告诉我们,要善于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也是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

(4)取长补短,中西合璧。

杨善于融合东西方教育、科研方法的优点,不拘一格,相互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把西南联大厚实的基础、中国式的演绎法与美国式的归纳法相融合,事半功倍,找到了成功的最佳途径。

四、课堂总结:
这篇人物传记的主线是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文化,取得事业的成功。

主要有三方面的材料来表现这一点:一是家庭的熏陶,这里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关于现代数学的启蒙指导;二是当时最高学府西南联大的优良教育,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杨振宁在这里接触到了当时中国物理学最顶尖的学者的教诲,这些教授大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三是美国求学,获得了费米教授和泰勒教授的赏识和指导。

费米生前曾高度称赞杨振宁:“杨振宁是今世最杰出的科学家。

我最赏识杨博士那种不怕困难,在解决问题时那种坚定持重和沉静的态度。

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应该学习的。

我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希望杨振宁的成功人生能带给我们更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五、布置作业:
运用速读法,课外阅读钱学森、邓稼先、南仁东等科学家的人物传记,并写出科学家身上体现的科学精神对自己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