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开放型”数学教学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开放型”数学教学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开放型”教学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丰富活动和数学思维,即要求学生的活动和数学思维都得到最深刻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每个学生有充分的自由,使其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得到发展。
这使得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目的。
它的课堂教学主要形式,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一、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其中“过程性目标”强调的是感受、体验、探索这三个层次的要求,而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很重要的前提是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要作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
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
课堂开放了,学生在“做”
中学到新知识,学习更现自主性。
从而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因此,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12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
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图略),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12个。
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个4相加、4个3相加、2个6相加、6个2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
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12。
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这样在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活动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
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比起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去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生理解、获取知识的效果要好得更好。
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提供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的手、脑、眼、耳都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吧!
二、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把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开放型”材料的提供,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
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
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
教材中的情景图、习题设置,都可以让学生以他们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理解、去思考、去探究。
有好的教材作基础,作为教师更应该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内容,作好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5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5元得27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5减5再减3得27元;还有的小组认为5减8不够减就用15减8得7,再加20得27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继而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
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
非常有用,这样的开放型的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开放性的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
巧妙设计开放习题,才能使教材的知识结构不断同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开放性的课堂练习,给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的《生活中的搭配》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王红、李明、陈丽被选为班干部,现在要他们担任班长、中队长、学习委员,有几种不同的分工方法?请你们排一排。
问题简单,但却是学生身边的事,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整个课堂像炸开了锅,学生根据这三位同学平时的表现和各自的能力,各抒己见,把各种搭配方法都找出来了。
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实际问题。
又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求一个地瓜的体积”。
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
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
经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举手答到:把地瓜切碎,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又有的学生说:把地瓜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地瓜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地瓜的重量,再把地瓜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
比较原有的地瓜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地瓜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
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地瓜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
可见,开放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为鼓励学生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想只有老师的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开放式的教学正不断的进入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
我们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大脑,以人的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