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的标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体健康的标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维持身体健康条件的讨论,知道适量和适当的食物能提供身体所需的

能量,此外维持身体健康,还需要足够的运动和休息,引起对健康的关注。

2、通过“统计自己对健康特征的选择”、“对健康特征进行分类”以及“阅读、

寻找、分析健康的四个方面”的活动,了解健康的完整内涵,初步掌握统计、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尊重事实的态度。

3、通过“阅读、对比健康标准”以及“思考交流改进身体健康的方案”的活动,

进一步激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对健康知识的探索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维持身体健康的条件、全面认识健康的内涵以及健康的10条标准。

【难点】1、引导学生从片面地认识健康到全面地认识健康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活动单

2、教师准备:PPT课件

四、设计思路

本设计要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从片面认识健康到全面认识健康的内涵,引起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维持身体健康的条件;二是健康的内涵;三是健康的标准。

本设计通过广告视频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维持身体健康的条件,从而关注健康,接下来通过“讨论——统计——分析——分类——阅读——归纳——对比——表达”的过程对“健康的内涵”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转变原有的片面认知。最后,通过阅读对比10条健康标准,找到自身与之不符的地方,并通过思考讨论找到改进的方法,促进对健康的进一步关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知道维持身体健康的条件、全面认识健康的内涵以及健康的10条标准。方法是:通过趣味广告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吃东西?”以及“除了适当适量的饮食,维持身体健康还需要哪些条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联系经验、回顾旧知以及同伴合作找到答案;而全面认识健康的内涵则需要通过对给出的20条健康特征进行分类,找寻分类依据,阅读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以及分析案例和名人名言,达成对自己原有认知的改进;最后通过阅读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10条健康标准,对比自身情况,找寻不足,讨论改进措施,加深对健康标准的认识,形成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从片面地认识健康到全面地认识健康的内涵。方法是:先通过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健康的特证,然后统计全班对健康特征的选择,呈现学生对健康的原有认知,这个认知可能是片面的,因此接下来需要通过对健康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讨论分类标准,然后阅读课本,初步寻找并认识到健康的全面内涵,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阅读名人的话,进一步加深对健康的全面认识,转变原有观念,并归纳总结健康人的标志,得出健康的内涵。

本设计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一步步地转变认知、获取知识,并在活动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科学习惯,

形成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2【活动设计】

引入:由广告视频引发思考——人为什么需要食物。

活动1:讨论维持身体健康的条件

活动目标:复习食物中的能量、能量的转化以及讨论维持健康还需要哪些条件,

活动目标:通过对健康特征的选择、统计、分类、阅读、分析、归纳,全面认识健康的内涵。

活动目标:通过阅读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10条健康标准,对比自身情况,找寻

结尾:交流本节课收获。

六、学习训练

1、课堂思考:

除了生理(身体)健康,还有哪些方面属于健康的范畴?

2、课堂训练:

(1)对20个健康特征进行分类,并制定分类标准。

(2)归纳填空:健康的人就是、、、的人。

3、课后思考:

要想成为健康的人,对照自身的实际情况,你准备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七、板书设计

健康的身体

1、维持身体健康的条件

2、健康的内涵

3、健康的标准

评课

范建权:

吴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同学参与度高,师生配合非常的默契。在课上,吴老师很好的渗透了两纲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使学生更强的意识到健康的意义不仅仅是身体,更多的包含了心理,社会的适应性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健康,课程的教育意义很突出,值得我们学习。

柏冰一: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并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