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方课程共成长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小策略,创有效课堂
--我与地方课程共成长
尊敬的教研员及各位同仁:
我是来自阿城区双丰中心小学的张丽萍。在地方开课以来一直执教《技术》学科,随着大家对地方课程从初识到深知,我也与它一同成长着。
小学地方课程中的《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创造性的最佳机会。《技术》不同于文化知识课,是在知识做基础后,以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的,很适应当今时代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需求。最初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也是好无抓手,不知道怎样用教材,怎样上课,随着钻研的时间增多,关于技术课有效教学的策略上,我也有一些不太成型的教学经验今天来与大家分享。
技术课堂上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里必须提到技术素养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技术的知识与理解,技术的技能和能力,态度、价值观和情感。例如在讲授《校园示意图》一课时,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会一点”中的一课。学生前几课的学习是围绕“认识一点”中《四通八达的道路》、《形态各异的桥梁》、《繁忙有序的交通》、《交通标志牌》等内容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将本本课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目标:让学生会看示意图,会用示意图,并懂得自己制作简单的示意图,让示意图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学生热爱公共设施的环保思想以及热爱校园,建设校园的思想。
课上我引导他们认识不同种类的校园示意图就是传授给他们第一方面的技术素养,这一部分我通过教材进行实施,通过由浅入深的认识,他们知道了示意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引导他们画示意图就是培养他们第二方面的技术素养,能力目标。这一部分考虑到孩子在这一学期有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做知识基础,但又有所不
同,所以我用贴图的形式做了示范,然后则大放手让孩子们去绘图。之后让他们用我给的连接语引导大家去校园那里转一转就是对第三方面技术素养的培养,情感目标-热爱校园,喜欢学校的生活。
二.转换《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我个人认为以“学生中心,教师点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很适合技术课堂,他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开展教学。“趣”的选取和应用要根据教育的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定,可以是儿歌、谜语、图画、故事,还可以是练习题等等。兴趣,这个手段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在“趣”字的引诱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且能够灵活自由地得到延伸。比如我在讲《气压千斤顶》一课时就是这样引入的:我们这节课上课前先来比比力气,看谁的力气大?这样的导入把二年级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勾起来了,就连那些淘气的男孩子也把心从课下的活动中收回来。当孩子们制作完的气压千斤顶时,我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但由于课堂上他们听得认真,做的也很迅速,比我预计的课堂时间节约了很多,怎么利用剩下的时间呢?于是我临时组织了一次气压千斤顶承重比赛,得让他们先制定游戏规则,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以便更公正的进行比赛。孩子们提出了下几点:
(1)上台前来比赛,比哪个小组的气压千斤顶抬起的书最多。
(2)两个人配合,一人吹气一人放书。直到认为放书的重量为极限为止。
(3)获胜的小组要说说制作气压千斤顶过程中用到的好方法。
他们活动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我引导他们进行总结:是什么力量把书抬起来的?他们马上说出了是空气的力量把书抬起来的。也就是气压(空气的压强)把书抬起来的。这就是气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就这样在轻松的活动情境中突破了。
其次,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权。组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势在必行。如在讲解《杯垫造型》一课时,讲解完知识做基础后,我要求他们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套纸杯垫,每个小组可以有自己的主题。例如,以十二生肖为例就可以设计一组杯垫。每个小组在设计之前,先填好设计方案。再汇报设计方案。这样可以避开同一类主题的设计。《关于橡皮泥和吸管的畅想》这一课我在讲授时,就只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橡皮泥和吸管,并从多方面展开想象,告诉他们既可
以对其中某一种材料进行单独改造和想象,也可以将橡皮泥和吸管组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和描述。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在交换他们手里之后,参与的热情更高了,创作的作品更是超出我的想象。通过这一活动,我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各种物品,并懂得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组合能发挥物品的更大功能。可以说用这节课以点带面抛给给了学生,更方便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
三.教师策略研究放首位
我认为教师个人的策略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等。二是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三是反思策略,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我将整个策略研究的过程定位为“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在这个策略指导下我个人教学能力提高的很快。
例如在上面提到《关于橡皮泥和吸管的畅想》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设定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橡皮泥和吸管,并进行组合,想象,描述活动,深入了解物品的功能是如何延伸和拓展的。
2、能了解游戏规则,积极开动脑筋,有竞争意识。
3、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4、在活动中,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基于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如下的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传授技能技巧。当孩子的创造欲提高时,我适时指导,传授技能技巧。启发他们把贴近生活的、易与被观察感知的易于理解接受的、生动形象的物体表现出来。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中,发展了创造力。2.尝试教学,鼓励大胆表达意愿。在橡皮泥和吸管的组合活动中,作为老师,我看淡结果,更重视过程。不限制学生捏什么,而是为学生准备材料。在一步步的尝试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3.赏识教育,营造创造的心理氛围。活动过程总是伴随着活动者的种种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是形成儿童强烈创造需要的基础。因此,在指导活动时,我总是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孩子们在老师营造的“爱”的氛围中,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创造中去。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如果能突破本节课的限制,对身边的其他材料做到由点到面的拓展,效果会更好。
所以说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让他们爱学,主动学,还要设计一些符合他们的教学策略。这一点要因教材,因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我在设计《车牌序列号》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