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
程佩瑶5000211008
“自然的人化”从字面上理解,即自然被人的主观意识的对象化的结果。本文我主要从对美的理解来阐释“自然的人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人化的自然界”(即自然的人化)这一命题,一直在美学界备受热议。长期以来,各家美学流派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大相径庭。有的主张美是主观的,认为‘自然的人化”是人的主观意识“外化”,美来源于人对事物的主观评价;有的主张美是客观的,认为美的事物的特性属于客观物体,不受人类的评价意识左右,因而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界无须“人化”;有的主张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认为“自然的人化”是人们通过艺术生产实践,让意识或观念对象化,客观的审美对象的属性和主观观念的统一;有的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自然的人化”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在自然对象上烙上了人的印记,所以自然美也是社会化的结果,而且只有经过“人化”的自然才具有美学意义。
在我看来,更加支持美是人类主观意识的“外化”。美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标准和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对待同一事物,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美是人的主观反映,美来源于人的观念,是人赋予客观事物的,是人对事物自发的评价。
美是一种价值,“价值,是人的东西,只有对人来说,它才存在。”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美和丑。但是,并不能将美离不开人混同于离不开人的主观。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美离不开主体,也就是离不开人;但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看,美是客观存在,美感是人对美的主观反映,只能说没有客观的美,就没有主观的美感,绝不能说没有主观的美感就没有客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