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如何以人物画法鉴定五彩瓷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康熙年间如何以人物画法鉴定五彩瓷器

一、人物纹饰特征 1 人物形象早期人物形象硕大,顶天立地,主体突出,笔法写意,生动豪放。中期以后以刀马人物为题材,绘画细腻,且人物也潇洒飘逸。到了康熙晚期至雍正,人物缩居画面一角,形态弱小纤细,着色也浓淡不一。2 面部及五官的画法康熙五彩瓷器用笔简练,但下笔准确,表现力强。所以画面部及五官时,因人的身份、

精神与个性不同画法也就不同。但简练突出并不等于简单草率,因此画眼时,特别注重点睛,而这一点是用侧锋将笔端的长毫斜笔重按,使人物眼珠藏在眼帘内,成一条黑色短线,显得含蓄传神。至于武将,可用中锋点睛,使其看来圆而突,表情便显得不怒而威了。嘴巴的画法,男人大而方,女的则为樱桃小嘴,老人的当然是扁而瘪,小孩则为圆而突。面部的画法,男的多为国字脸,女的当然是瓜子脸,老脸变成申字形,而童脸扁圆苹果样。但康熙五彩瓷器的人物脸形,肯定多是走样而不端正,而正是如此,才能突显其表情万千的精彩。

3 人物及衣纹的画法五彩瓷器画人体,均用红笔画线,来表示手足、胳膊、肚皮的肌肉与肌肤。康熙瓷器的彩绘,主要是以线条立形的陶瓷绘画,所以人体裸露部位如面部或胸腹皆不上色。这种上色的情况还是到了乾隆以后才开始出现。同样的在衣纹上,线描的功力更是立竿见影,行笔挺拔而流畅自然,绝不拖泥带水,没有衣纹纷纭纠葛的现象。在康熙的彩绘里,男人往往腰裙宽大,裙头却短,显得腰肥体胖。康熙五彩瓷器中的皇帝、官员或书生,都挺着一个突出的肚子,展示其养尊处优的身份。女人皆是衣袂飘逸而贴身,内外分明,绝不

含糊。衣裙连成一套,使其看起来更为窈窕,步履轻盈。二、人物的意象造型1 人物比例站立时,头与身体的比例是一比七;挺坐时则头身应是一比五;盘坐时则为一比三点五,这是画人体的黄金比例。

2 身段武将都不露颈,因此胸腹特挺,威风凛凛,展示个头大的英姿。晚清及后期的武将一般就胸颈拉扯,身段臃肿不堪,形象颟顸。美人则都是削肩,突出身材的修长及苗条,就像现代模特儿,高挑健康,举手投足都带劲,而且康熙五彩瓷器美人皆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表情逗人。反观清末彩绘美人,一般受了晚清画家改琦、费丹旭的影响,虽是无肩,却娇弱无力,脸带病容,反映了晚清时代国家孱弱无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老叟的画法都无胸,使老人家看起来脊椎弯曲,挺不起胸,有风烛残年的感觉。当然,康雍盛世,老年人仍表现出硬硬朗朗,精神矍铄的面貌,所以不管是垂钓下棋,骑驴过桥,他们都直着腰板,秀骨当风。清末以后,国力日下,老人家总是佝偻着身子,挽杖独行,或伫立江边,露出望水兴叹的哀伤表情。那童子的画法就浑圆无腰,好像和合二仙,身躯短,肚皮大,两眼距离大,憨态十足,天真而惹人喜爱。康熙的婴戏图,给人和和美美的感觉,孩子的动作手舞足蹈,爽快利落。清末时彩绘的孩童就显露一幅无所适从的样子,呆板而欠缺表情,像个小大人,脸部眉目千篇一律。男人就一般意象而言,正面人物如清官,其面部轮廓分明,相貌忠厚,而反面人物额窄颌尖,唇薄眼斜,文人学士则印堂饱满,地角方圆。

三、传神寓意的人物神态康熙五彩瓷器人物除了典型文化及概括化,更注重传神和寓意,也就是所谓情溢于象,而神藏于形。主张以形写

神,并且形神兼备。人物神态配合其身份,一目了然。好像丫头,一定要俏皮嗲笑,小姐则娇容带羞,书童憨态毕露,公子则英俊倜傥。最妙的是这些人物的性格也形诸脸上,似嗔似喜,都在眉目之间,这是后代仿品无法掌握到的精神面貌。当然,一系列的典型动作如“纨扇上举扑流萤,纨扇下垂忆深秋”,还有“文生爱扇胸,武生爱扇肚,浪子扇背脊,无赖扇屁股”都只是一些戏剧造型,只得其形而难得其神。最具体的动作,正派人物如清官、书生,一定是高视阔步,气宇轩昂,反派人物如奸人小偷,则踉跄鼠行,形容猥琐,女子则款款莲步,典雅端庄,老人家步履稳重,面部祥和,小童生跳活蹦,喜形于色。收

下面就说说开脸吧。

所谓开脸,简单的说就是脸部的刻画。这在很多人物绘画姊妹艺术中都是重要的创作环节。比如杨柳青年画的绘制,有画、刻、印、描、开脸等多道工序,尤其是人物开脸,这是年画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有时甚至需要手工晕染十多层次,这样刻画的人物才能传神。

所谓开脸好坏,当然是指脸部的刻画是否写实且传神,这是绘画的基本要求。而在瓷器鉴定里面,由于大多数画师并非画家,最多只能称为画匠而已,因此并不能完全按绘画的好坏来鉴定真伪。所以对于瓷器人物纹饰鉴定而言,开脸的好坏,重要的不是画得漂不漂亮、好不好,而是是否符合古人的绘画技法和审美情趣。

首先说说古人的绘画技法吧。中国古代绘画及姊妹艺术,是对现实观察的一种高度概括,比如人物的面部形象,并不像国外的素描或油画,注重对具体对象的刻画,而是对人物的角色和性格的一种总体归纳,这就是所谓的十字脸谱,即:田、由、甲、申、同、王、国、目、用、风,以此为基础进行典型加工,表现人物的精神与个性。比如“用”,平顺正直,秀伟挺拔、满腹经论、纵横言谈、忧国爱民,宜于表现五柳长须的文人秀士等。景德镇就流传着许多类似的绘画口诀。

古人所受的绘画训练与现在不一样,画匠虽不是画家,缺乏艺术创造力,但画匠多有师徒传承,这些技法和口诀正是这一传承的体现和总结。因此,古代的开脸绘画,不管是否漂亮,首先必须“有法”,凡是不得法的,就值得存疑。

至于古人的审美情趣,这是一个较大的艺术审美概念,论者多有专述。大体而言,就是时代对艺术的影响的具体表现。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林黛玉和刘胡兰,就是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类型的代表。文革时期绘画的女民兵,气质可以像刘胡兰,但绝对不会像林黛玉,这就是时代审美情趣使然。

具体而言,个人认为瓷绘的开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求证与比较鉴定。

1)脸线,即构成上述脸型的轮廓线。有种说法,认为雍乾时期,人物开脸多为瘦鹅蛋脸,较偏瘦;乾隆晚期到清中期,转变为瓜子脸,多为上宽下尖;到咸丰至清晚期,又转变为胖鹅蛋脸。这些情况体现在大多数人物画法上,也许正是符合了中国一贯的审美观念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太计较这些细节、甚至按图索骥、把它作为鉴定的铁律,绝非善法。 2)五官,即眼鼻口耳眉的描画。特别是眼睛的刻画,技艺高超的匠人所点出的眼睛往往具有精、气、神,并与其它五官共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与心理。

3)渲染,有些开脸在线描的基础上还进行一定的染色,釉上彩较多见,釉下彩有时也用。

4)气质,开脸综合效果的体现。好的瓷绘,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能见精神,并具有时代的气质特征。这个气质的特征,往往被称为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却正是开脸鉴定的要点。只有通过多看实物、多总结比较,才能领会。而一旦领会了,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