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总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中医院 孙洁
导言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原则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气血病证辨治概要 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定义 沿革 特点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研究人体内脏 疾病,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 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 床学科。
暑为夏令; 暑性开泄,伤津耗气; 暑易挟湿; 易伤心神。
中暑 暑热 暑湿
症 •暑、湿、昏、急 机 •暑热蒙心,气阴两伤 法 •清暑生津 方 •人参白虎汤
症 •暑、热、虚 机 •暑热亢盛,耗气伤津 法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方 •王氏清暑益气汤
症 •暑、湿、虚 机 •暑邪夹湿,郁于肌表 法 •解暑化湿 方 •藿香正气散
症 •热、干、血、神 机 •火毒壅盛,充斥三焦 法 •泻火解毒 方 •黄连解毒汤
内生五邪,暑不内生;
疾病过程中,由于人体气、血、津、液和 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从而产生的类似风、 寒、燥、温、火等外邪致病的病理现象。
季节性
兼挟性
可变性
风为春令,四季皆有; 风为百病之长; 风性开泄;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寒 风热 风入经络
症 •风、寒、表、肺 机 •风寒束表,肺卫不宣 法 •疏风散寒 方 •荆防达表汤
症 •风、热、表、肺 机 •风热袭表,肺失清肃 法 •疏风散热 方 •桑菊饮、银翘散
温热论与《临证指南医案》; 湿热条辨与温病条辨;
《内经》
按病机、病位、症状、时令等分类;
《伤寒杂病论》
外感热病、杂病
《诸病源候论》
病因、病位、症状
《三因方》
病因
《本书》
五脏 气血津液 肢体经络
病因
中风、中暑、虫证
病机
郁证、痹证、厥证
燥为秋令; 燥易伤肺; 易伤津液;
温燥 凉燥
症 •表、燥、热 机 •燥邪袭肺,肺津受伤 法 •辛凉清润 方 •桑杏汤
症 •表、燥、寒 机 •凉燥束表,肺气不利 法 •宣肺达表,化痰润燥 方 •杏苏散
火为夏令; 火性炎上,易伤津液; 易扰心神,易伤血络;
火热炽盛
金元四大家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成于明清
成于明清
第一部分以“内科”命名的专著:薛已《内科 摘要》;
王纶《明医杂著》“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元素,杂病用丹溪”;
《景岳全书》首次系述论述多个内科疾病; 清代大量的类书、全书; 温病学说的出现与发展
湿主长夏;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性粘滞重浊,为病缠绵难去; 易伤脾阳。
湿困卫表 湿滞经络 湿毒浸淫
症 •表、湿、重、浊 机 •湿邪困表,卫气被郁 法 •芳香化湿 方 •藿朴夏苓汤
症 •经、重、肿 机 •湿邪袭络,留着关节 法 •袪暑通络 方 •薏苡仁汤
症 • 皮、湿、浊 机 • 湿毒郁表,浸淫肌肤 法 • 化湿解毒 方 • 二妙丸、麻黄连迢赤小豆汤
病理产物
痰饮、瘀证
病位
胸痹、肝着、肾着、肺痿、肺胀
主症
咳嗽、喘证、呕吐、泄泻、眩晕、耳鸣
体征
黄疸、积聚、水肿、臌胀
注意中医自 不要与西医
身的特点
疾病混淆
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原则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气血病证辨治概要 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辨证原则 治疗原则
全面分析病情
四诊合参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掌握病证病机特点
辨证就是辨病机 不同疾病有各自的临床和病机特点
外感:六经、卫气 内伤:脏腑经络辨
营血、三焦辨证
证
全面分析病情
四诊合参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掌握病证病机特点
辨证就是辨病机 不同疾病有各自的临床和病机特点
症 •风、急、动、经 机 •风邪入络,络脉痹阻 法 • 袪风通络 方 •防风汤、牵正散、玉真散
寒为冬令; 寒性收引,其性凝滞;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伤表 中寒
症 •表、寒、痛、引 机 •寒邪伤表,肺卫不宣 法 •辛温发汗,散寒解表 方 •麻黄汤
症 •里、寒、缓 机 •寒邪直中,伤及阳气 法 •助阳破阴,温里散寒 方 •四逆汤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பைடு நூலகம்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弄清辨病和辨证的关系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外感六淫 病证特点
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
起于远古
甲骨文
发于先秦
五十二病方 治百病方
统于内经 验于仲景 承于隋唐 分于金元 成于明清
起于远古 发于先秦 统于内经 验于仲景 承于隋唐
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
分于金元 成于明清
起于远古 发于先秦 统于内经 验于仲景 承于隋唐 分于金元
导言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原则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气血病证辨治概要 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定义 沿革 特点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研究人体内脏 疾病,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 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 床学科。
暑为夏令; 暑性开泄,伤津耗气; 暑易挟湿; 易伤心神。
中暑 暑热 暑湿
症 •暑、湿、昏、急 机 •暑热蒙心,气阴两伤 法 •清暑生津 方 •人参白虎汤
症 •暑、热、虚 机 •暑热亢盛,耗气伤津 法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方 •王氏清暑益气汤
症 •暑、湿、虚 机 •暑邪夹湿,郁于肌表 法 •解暑化湿 方 •藿香正气散
症 •热、干、血、神 机 •火毒壅盛,充斥三焦 法 •泻火解毒 方 •黄连解毒汤
内生五邪,暑不内生;
疾病过程中,由于人体气、血、津、液和 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从而产生的类似风、 寒、燥、温、火等外邪致病的病理现象。
季节性
兼挟性
可变性
风为春令,四季皆有; 风为百病之长; 风性开泄;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寒 风热 风入经络
症 •风、寒、表、肺 机 •风寒束表,肺卫不宣 法 •疏风散寒 方 •荆防达表汤
症 •风、热、表、肺 机 •风热袭表,肺失清肃 法 •疏风散热 方 •桑菊饮、银翘散
温热论与《临证指南医案》; 湿热条辨与温病条辨;
《内经》
按病机、病位、症状、时令等分类;
《伤寒杂病论》
外感热病、杂病
《诸病源候论》
病因、病位、症状
《三因方》
病因
《本书》
五脏 气血津液 肢体经络
病因
中风、中暑、虫证
病机
郁证、痹证、厥证
燥为秋令; 燥易伤肺; 易伤津液;
温燥 凉燥
症 •表、燥、热 机 •燥邪袭肺,肺津受伤 法 •辛凉清润 方 •桑杏汤
症 •表、燥、寒 机 •凉燥束表,肺气不利 法 •宣肺达表,化痰润燥 方 •杏苏散
火为夏令; 火性炎上,易伤津液; 易扰心神,易伤血络;
火热炽盛
金元四大家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成于明清
成于明清
第一部分以“内科”命名的专著:薛已《内科 摘要》;
王纶《明医杂著》“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元素,杂病用丹溪”;
《景岳全书》首次系述论述多个内科疾病; 清代大量的类书、全书; 温病学说的出现与发展
湿主长夏;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性粘滞重浊,为病缠绵难去; 易伤脾阳。
湿困卫表 湿滞经络 湿毒浸淫
症 •表、湿、重、浊 机 •湿邪困表,卫气被郁 法 •芳香化湿 方 •藿朴夏苓汤
症 •经、重、肿 机 •湿邪袭络,留着关节 法 •袪暑通络 方 •薏苡仁汤
症 • 皮、湿、浊 机 • 湿毒郁表,浸淫肌肤 法 • 化湿解毒 方 • 二妙丸、麻黄连迢赤小豆汤
病理产物
痰饮、瘀证
病位
胸痹、肝着、肾着、肺痿、肺胀
主症
咳嗽、喘证、呕吐、泄泻、眩晕、耳鸣
体征
黄疸、积聚、水肿、臌胀
注意中医自 不要与西医
身的特点
疾病混淆
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原则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气血病证辨治概要 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辨证原则 治疗原则
全面分析病情
四诊合参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掌握病证病机特点
辨证就是辨病机 不同疾病有各自的临床和病机特点
外感:六经、卫气 内伤:脏腑经络辨
营血、三焦辨证
证
全面分析病情
四诊合参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掌握病证病机特点
辨证就是辨病机 不同疾病有各自的临床和病机特点
症 •风、急、动、经 机 •风邪入络,络脉痹阻 法 • 袪风通络 方 •防风汤、牵正散、玉真散
寒为冬令; 寒性收引,其性凝滞;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伤表 中寒
症 •表、寒、痛、引 机 •寒邪伤表,肺卫不宣 法 •辛温发汗,散寒解表 方 •麻黄汤
症 •里、寒、缓 机 •寒邪直中,伤及阳气 法 •助阳破阴,温里散寒 方 •四逆汤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பைடு நூலகம்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弄清辨病和辨证的关系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外感六淫 病证特点
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
起于远古
甲骨文
发于先秦
五十二病方 治百病方
统于内经 验于仲景 承于隋唐 分于金元 成于明清
起于远古 发于先秦 统于内经 验于仲景 承于隋唐
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
分于金元 成于明清
起于远古 发于先秦 统于内经 验于仲景 承于隋唐 分于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