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II型超敏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型超敏反应
概述:
*II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或细胞溶解型(cytolytic type)
*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靶细胞主要是血细胞和某些组织成分。
一、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
靶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胞、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结合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
①正常存在于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如ABO血型抗原、Rh抗原和HLA抗原
②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具有的共同抗原:
如链球菌胞壁多糖抗原与心脏瓣膜、关节组织糖蛋白之间的共同抗原
③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改变的自身抗原
④结合在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药物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二)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
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导致自身组织细胞的损伤:
1、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2、调理吞噬作用
抗体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
C3b与吞噬细胞表面C3b受体结合
3、ADCC效应
抗体IgG的Fab段与靶细胞抗原结合后,Fc段与NK上的Fc受体结合,发挥杀伤作用。
二、临床常见疾病
(一)输血反应
如ABO血型不合的输血
(二)新生儿溶血症
1、Rh血型不相符
Rh-孕妇所产Rh+ 胎儿,母体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新生儿溶血症。
2、ABO血型不相符
多发生于母亲是O型,胎儿是A、B或AB型的第二胎,但发病机率较低或症状较轻。
①母体内存在的天然抗A或抗B血型抗体IgM 。
②胎儿血清及其他组织中也存在有A、B型抗原物质。ABO溶血症也可发生在第一胎,
与母体曾受自然界中类似A、B物质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体有关。
(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抗原的改变:甲基多巴治疗高血压、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或EB病毒感染,可导致血细胞膜表面成分发生改变。
(四)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
药物半抗原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与药物结合的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作用,或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细胞表面的FcγR 结合。
(五)交叉抗原所致的疾病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
抗IV型胶原抗体与肺泡基底膜以及肾小球基底膜结合,激活补体或调理作用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
特殊类型的II型超敏反应
患者血清中长效甲状腺刺激素(LATS)属IgG类自身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结合,分泌大量甲状腺素。
Ⅲ型超敏反应
概述:
又称免疫复合物病(ICD)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
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或IgA)结合形成中等分子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易沉积于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和一些效应细胞的参与下,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性病变。
一、发生机制
(一)IC沉积的条件
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能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IC),IC可迅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和清除,或由肾小球基底膜排出。
IC沉积到特定的部位致病,必需要有特定的条件:
1、抗原物质持续存在
2、抗原抗体的比例:抗原略多于抗体
3、形成IC的大小:中等大小分子量约1000kD
4、抗原抗体的理化特性
带电性、结合价、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等都可影响IC沉积。
5、解剖和血液动力学因素
*血管通透性增加:
过敏毒素(C3a、C5a)和C3b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活化
IC结合血小板表面FcγR,使之活化
释放组胺等
*血管内高压及形成涡流:
肾小球基底膜和关节滑膜
动脉交叉口、脉络膜丛和眼睫状体
(二)IC引起的组织损伤和致病机制
1、补体的作用:
激活补体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产生C3a、C5a 趋化中性粒细胞至IC沉积部位
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IC过程中,释放溶酶体酶,使邻近组织损伤。
3、血小板的作用
激活凝血过程,形成血栓,引起局部缺血和出血。
释放血管活性胺类加剧局部渗出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1、Arthus反应
在家兔皮下多次注射马血清,局部发生水肿、出血、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
2、类Arthus反应——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反复注射胰岛素产生IgG类抗体
(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通常在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马血清)后1~2周发生。
患者体内抗毒素抗体已经产生而抗毒素尚未完全排除,二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80%
发生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 ~3周,抗链球菌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可使肾脏损伤引起
3、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指能够特异识别变性IgG的自身抗体,IgM为主,也可以是IgG或IgA类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