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 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王寅读书笔记

第一、二章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1. 认知语言学是解释性的。

2. 语言是认知的高级阶段。

3. 一元论,经验论,体验,与环境的交互而产生认知,非先天。

4. 认知语义观继承“意义是抽象的”,摈弃“镜像反应”,强调认知

加工。

5. 两代认知科学比较

第一代:乔姆斯基天赋论,语言来自遗传,独立于人脑。客观主义,二元论。

心理学基础:用计算机研究心智语言,信息加工处理。

语言观:天赋观,自治观。句法是心智的生成部分,和语义无关。符号与意义是任意的。

第二代:心智后天发展习得,体验哲学概念基于身体,隐喻思维。

心理学基础:否定信息加工,接受了结构论,互动论,连通论(神经元,权重和关联)。智力成长:适应(同化+顺化)+组织。平衡-不平衡-平衡。

语言观:体验论,互动论。句法由语义决定。语言非先天。象似性。

6. 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an accumulation of former applications of a

word to refer to specific things meant.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其先前指称特定

事物用法的积累。因此一个词会有许多不同的可能用法,这些用法就形

成了一个“义域”area of meaning。只能通过情景理解。而情景就像光

圈聚焦,只突出一个意义,其他淡去。

第三、四章范畴化与原型范畴理论

一.范畴与范畴化

1.范畴,概念,意义(三位一体)

范畴:人们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在思维上的概括反应,是由一些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属性所构成的“完型”概念构成的。

概念:人类的认知基于体验,始于范畴化,先获得范畴,形成概念,概念体系是根据范畴组织起来的,因此范畴化是范畴和概念形成的基础,范畴和概念是范畴化的结果。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范畴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概念(意义)形成的过程。

意义:与概念通用。

PS.语义:概念(意义)在语言层面上的反映。

2.范畴化:使得同一范畴内部诸成员的相似性最大化,不同范畴的相似性最小化。

二.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

1.经典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ategories/ logical view of categorization

范畴用特征束(the cluster/ checklist of features)或者一组充要条件(a set of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来定义。范畴边界是明确的,没有模糊性,两分法(all-or-nothing membership);范畴成员隶属于集合的程度是相等的,没有核心和边缘之分。先验的猜想(a priori speculation)。

2.原型the prototype theory

人类不能完全客观地认识世界,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不存在共享所有特征的现象,充要条件不能很好说明,这些成员只具有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s),地位不平等,范畴边界模糊。

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AB,BC,CD,DE…;game),Berlin & Kay (颜色词),Labov(vase, mug, bowl, cup),Rosch (prototype,成员隶属度级别,非对称性Asymmetries), Lakeoff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ICM理想化认知模型),Taylor (和lakeoff认为语言也有原型效应,可进行范畴化)

三.“何谓原型prototype”的两种观点:

1具体的典型代表

Prototypical exemplar/ focal exemplar/ typical member,基本层次范畴的代表,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

维特根斯坦:当人们掌握原型后,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根据家族相似性的原则类推到其他实例中,从而了解到范畴的全部所指。因此范畴是围绕原型这个参照点建立起来的。

2.抽象图示表征schematic representation/属性集合

原型是范畴的平均属性和集中趋势,是对范畴进行抽象的图示表征。

如此,人们就可能有两种基本的范畴化方法:依据原型代表进行范畴化,依据图像表征进行范畴化。

Langacker:儿童先通过原型识别范畴术语,找出共性建立低层次图示表征,当遇到新的属性,就再建立更高层次的图示(图示也起到了原型的效果)。两种方法都有可能,以前者为基础。

五.范畴化的基本层次

基本层次结构可用格式塔感知、心智意象、动觉运动来描写。(gestalt perception, mental imagery, motor movements)

在基本层次上,人们对真实世界的分类分得最为精确,这一层次与同一范畴的其他成员共享的属性最多,与其他范畴的成员共享属性最少,也最接近客观自然的分类。

特点:经验感觉上的完整性,心里认识上的易辨性,地位等级的优先性,行为反应的一致性(功能),语言交际的常用性,相关线索的有效性,知识和思维的组织性。

七.范畴层次与词语表达

对不同范畴概念在构词功能上的认识差异导致——

汉语:更注重意念范畴,定中构词法(偏正),用基本层次词作义类标记,缺乏词性后缀。

英语:更注重词性语法范畴,广泛使用后缀。

我认为,汉语的偏旁部首既是基本范畴,以象形性更加直观地代表。Eg,松柏杨柳

第五章意象图示

一.意象图示的形成及特征

1.现实—互动体验—意象图示—范畴—概念—意义—语言

2.几个基本定义:

递进关系:感觉--知觉--表象--意象图示

感觉: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Eg.黄、甜、梨形

知觉:……………各种属性……总体反映。Eg.黄+甜+梨形+..=对“梨子”的感觉总和印象。

表象(mental image心智图像/心象):感觉与心智的心智表征。在无具体事物存在与现场的情况下,仍能通过想象唤起该事物的意象。

图示:常规性认知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