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偏差行为辅导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偏差行为的研究概述
一、偏差行为的定义
偏差行为,顾名思义,指偏畸、不正确的行为,与不良适应行为(或称适应欠佳行为)、问题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及非社会行为等同时被使用。“显著有异加上有害,即是偏差行为。”也可解释为,“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
适应良好的个体,通常能合乎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
1、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有较明确的自我概念
3、有满意的心理技能
4、有健康的身体
5、智能成熟、情绪成熟、道德成熟、社会行为成熟。
6、能够接受现实。
而不良适应,意指与上述标准相悖者,包括行为上的敌意、破坏、违规、攻击、不服从等问题;性格上的焦虑、抑郁、攻击、依赖等特征,及带来的罪恶感、畏惧、紧张、逃避、深自苛责等问题和其他不成熟的行为。因此,偏差行为可含盖情绪障碍、性格异常、行为异常或身体、智能等因素而衍生的不良适应行为。
二、为什么要研究偏差行为
三、偏差行为的分类
对偏差行为尚无统一的分类系统,一般都分为反社会行为和非社会行为。台湾的杨国枢把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三类:逃避性的问题行为,如偷窃、吸食药物等;违抗性的问题行为,如攻击、违规等;情绪性的问题行为,如痴心妄想、抑郁等。吴武典将学生的偏差行为分为:
(一)外向性行为问题:包括:逃学、逃家、不合作、反抗、不守规矩、撒谎、偷窃、打架、破坏、捣乱、伤害等。
(二)内向性行为问题包括:畏缩、消极、不合作、过分依赖、作白日梦、焦虑反应、自虐、自杀行为等。
(三)学业适应问题包括:考试作弊、不做作业、粗心大意、偷懒、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低成就等。
(四)焦虑症候群:由过度焦虑引发,有明显的身体不适症状或强迫性行为,统称为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质行为”。如:紧张、发抖、呕吐、恶心、心胸不适、全身无力,及由过度焦虑引起的强迫性思考、强迫性动作、歇斯底里等。
(五)偏畸习癖,或者叫不良习惯,多与性格发展的不健全有关。包括:吸吮拇指、咬指甲、肌肉抽搐、口吃、偏食、尿床、烟瘾、酒瘾、药瘾、性不良适应等。
(六)精神病症候:其行为明显地脱离现实,属于严重的心理病态,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四、偏差行为的成因
学生偏差行为的成因错综复杂,一般较倾向于认定是由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造成的。有的人从自然环境因素(如暴力和性犯罪多发于春夏之间和一月中之月圆之时)、社会文化因素(如经济结构、受教育水平)、个人因素(如遗传、生理及心理等)
方面去探讨;有的人从古典犯罪学派、环境及地理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及体质论、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去探讨。
第二节偏差行为及其辅导原则和策略
一、偏差行为的辅导原则
1、找出问题的症结
2、了解复杂的因果关系
3、资料的搜集要累积而完整
4、以协同的方式处理
5、针对个案需要,整合运用个别咨询及团体辅导活动
6、辅导个案要有持续性
二、偏差行为的辅导策略
1、对不同对象的辅导措施
(1)对当事人实施辅导
(2)对家长实施辅导
(3)改善或安排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减少环境对儿童或少年的不良影响。
2、对当事人的不同反应实施不同的辅导
(1)属外向性的攻击、冲动反应型:可应用明显的规范去要求或限制当事人的行为。(2)属内向性的退缩反应型:可用和蔼、亲善、关怀的态度,去导引当事人作善意的接受及反应。
(3)恐惧、焦虑的反应型:可安排在无任何压力的环境下,让当事人自由自主的表达,并得到鼓励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
(4)属分裂及病态的反应型:先以和善、关怀的态度,引导当事人重回现实,接受现实,然后实施自我的认知与人格的重组。
3、依处理情境实施不同的辅导
可依实际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团体辅导,并视情况实施教育、训练或辅导,情形严重者还应实施治疗措施。
4、自我管理策略
将个案由环境的支持改变成自我支持。即经由外部练习变为自我控制、自我思考、自我指导,独立行使正确行为。这是辅导的最后目标。
5、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第二章偏差行为矫正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一、基本原理
精神分析治疗法,是由弗洛伊德根据他的精神分心人格理论创立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源于他对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的实践,而不是学院式的经典心理学派。
弗洛伊德对精神异常的解释是依据其人格理论来进行的。在早期的著作中,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主要分为两部分:意识部分和无意识部分。后来弗洛伊德修订了他的两重分类法,引进了著名的自我(id)、本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能的本我和理想的超我处于直接的冲突中,这种冲突常会引起一种弥漫性的恐惧,即焦虑的出现。焦虑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用语,是弗洛伊德解释各种精神疾病的主要概念。弗洛伊德提出三种焦虑:客观的、神经病的和道德的焦虑。客观的焦虑是指由害怕客观世界的真正危险引起的紧张不安;神经病的焦虑是对于因表现冲动的本能欲望而受惩罚的害怕;道
德的焦虑是由于对良知的畏惧而引起的。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可以发展起许多抵抗焦虑的保护性防御,即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使用可以暂时地把内心的冲突掩盖起来,起到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但是,如果一个个体不适当地或过分地使用防御机制来应付焦虑,焦虑就会变成一种创伤,并由此而引发各种精神症状。
在弗洛伊德解释精神疾病的理论中,有两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人的精神异常,都与幼年时发展的不顺利所形成的经验有关。第二,弗洛伊德确信性欲在神经症中起支配作用。基于对精神异常形成原因的解释,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经过对当事人的心理分析,将压抑在其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痛苦释放出来,使当事人彻底领悟自己以往的行为之所以不同于他人的原因。因此,精神分析治疗一向被视为是一种“以领悟取代压抑”的方法。
二、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自由联想
是精神分析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让当事人在毫无拘束的放松情境下,尽情地说出心中所想到的一切。治疗师,对当事人所说的一切都表示诚心接纳,无论如何荒诞都暂时不予评论,以免联想中断,如当事人表示联想困难时,应鼓励继续下去。自由联想可以释放无意识的欲望和冲动,本身就具有治疗功能。
(二)释梦
弗认为,梦代表着被压抑的欲望和愿望的一种虚假的满足,因此,梦的“故事”似乎会比表面看到的更加意味深长和错综复杂。梦有隐藏的内容和明显的内容。明显的内容是回想梦里发生的事件时所讲的实际故事。但是梦的真正含义蕴涵于隐藏的内容中,这种隐藏的内容乃是梦的隐蔽的或象征的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弗认为,隐藏的内容中被禁止的欲望是一项象征性形式表现在明显的内容中。虽然梦中出现的许多象征只是和某一特殊的做梦者的经验关联,但弗认为有一些象征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因而往往具有相同的含义。
(三)移情分析
移情是指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当事人将其以往对别人(父母或恋人)的情感关系,以扭曲现实的形式,转移到分析师身上,使本来单纯的医师与病人的关系转变成“亲子间”或“情人间”的感情关系。移情作用只是一种潜意识的表达,虽然表面上当事人以分析师为情感对象,但事实上只是以分析师为代替者而已。两种情况:正移情、负移情。通过移情分析,根据当事人移情时的行为表现,可以了解他以往的人际关系及情感经验。从而使当事人断绝儿童般的依恋,并帮助他在生活中承担起一种较为成人化的职责。(四)抗拒分析(阻抗)
抗拒的主要表现:自由联想时在谈到某些关键的时刻,就表现出联想困难,出现联想中断或叙述缓慢;在谈到梦境时,当事人可能突然发现,对梦中的任何细节都回忆不起来了;约定的会谈迟到或遗忘。对分析作用产生怀疑,对分析不情愿。
抗拒必定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可能就是他心理疾病的病因所在。因此,当事人在谈话中的抗拒表现,就成了治疗者特别注意的焦点。化解当事人的抗拒,让他把心中任何隐密都说出来的方法,叫做抗拒分析。抗拒分析之后,可使当事人内心中压抑的矛盾与冲突得以尽情倾诉,从而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并维持分析过程顺利进行下去。
(五)阐释
是指分析师根据当事人的自由联想、对梦的分析、移情及抗拒等所得到的一切资料,耐心诚恳地向当事人解析,把症状的无意识隐义和动机揭露出来进入意识,从而使当事人领悟其痛苦与烦恼所在。阐释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向当事人说明其心理问题之所以形成是有原因的。二是让当事人明确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与自己过去的经历是有着密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