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乡村治理的国学维度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乡村治理的国学角度观察(四稿)
“国学文化与乡村治理”
制卷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
答卷人:光在何方与成为光源体
一、背景:
1、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政策;十九大报告政策;全面振兴乡村战略;
2、此次的课程内容:
农庄设计与规划,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旅游产业发展,农业企业领导力和团队建设等
3、社会与时代趋势:金钱、消费、理性,科学,更讲利用。少感情。
所以,只要你敢,做什么都有,底线全无……
消费(Consume)一词可追溯至14世纪,意同挥霍、用尽;而在16世纪出现的“消费者”(consumer)一词,也有相似的负面意思。然而,到了19世纪中期,伴随“消费者”一词替代原来的个体化的“顾客”(customer),“消费者”已转化成中性词,用来指涉相对于“生产者”(producer)的抽象实体。
消费主义可能会造成公民社会的消逝。——志愿者服务条例
如此一来,一般人必须要是积极的消费者,才能是好的公民,这便排除了经济上弱势的中下
因为消费主义的基本意识形态是市场关系,也就是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市场逻辑成为指导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变成需要透过消费所获得。
阶层民众在公民社会本应享有的那些“不论贫穷或富有都享有同等待遇”——如教育、医疗保障等。
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早就看到,鼓励和扩大国民的消费需求,成了资本主义良性运行的条件之一。——汤因比:《历史研究》消费主义的无远弗届;
从文化研究观点,消费主义被视为是一种获得愉悦的活动形式。——“大人之事”“小人之事”
在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市场的形成,人们在交换过程中人为的估量一物的“价值”,扭曲了体现劳动的“实用价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中国工人访谈录》;还有什么不被看见?《看见》里面,看见了什么?
二、目标:到哪里去:
(1)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2)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为什么这些能够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
(3)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
(4)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三、怎样才能实现目标——国学维度:小、大、终极
(一)小:基本问题梳理
(1)1号文件与农业国、农耕文明
(2)【大雪】【扶贫手记】
(3)“小学”训诂:几个基本词义廓清
贫
穷
治
理
(1)从词源意义上理解“贫”与“穷”二字
贫:
贫者,士之常也。——《说苑·杂言》
贫穷,缺乏财物。《庄子·让王》:“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你怎么去解释宋朝的君子秒变小人?一旦有位后。穷:
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
困厄,处于困境。《吕氏春秋·慎人》:“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
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
1,治理,治和理,文化,哪些形态的文化在其间发挥着作用?
治治zhì
〈动〉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 同引申义 [prevent flood by water control;dredge a
river;rebuild;repair]
昔禹治洪水。——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administer;govern]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理(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carve and polish]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3) 治理;管理 [administer]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