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的乐章在思想品德课堂奏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的乐章在思想品德课堂奏响
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理念和新思维像一缕春风为思想品德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堂“活”了起来,学生也“动”了起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那么,怎样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挖掘生活,寻找教材资源的切入点
教材是一种充满变性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有时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能让思想品德课更生动、精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教材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教材设置的内容联系国内外重大时政、社会热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构建、形成及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比如教科版九年级教材第四课《感受小康》,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和图片。在课堂教学中我在教材中提供的丰富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人生活实际、家庭和所处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变化,并引导他们思考“带来这些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感想”等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感悟,从而增强学生对总体小康的正确认识和解读。
二、链结时政热点,搭建课堂生活化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紧跟时代步伐。但“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背靠的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而且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吸收信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新颖。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日中局势,提起半岛局势学生们津津乐道;提起体育赛事,最新热点问题其兴致远远超过思品课上的其它内容。
因此,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在九年级课堂教学中,我大量引用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时政热点,采用时事演讲、新闻发布会、模拟答记者问、时事专题讲座、时事点评等形式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如辽宁舰入列、海底深潜等时资料事让学生理解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自身权益……新闻人物,熟悉的事实引导学生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增强他们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行
为。
三、巧用教学媒体,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思品新教材内容最丰富、讲解最精彩、最能联系实际、最具有思想教育性,如果教学手段单一就会使思品课堂变得刻板、枯燥、沉闷。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播放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给学生创设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引起共鸣,陶冶身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内容时,我先从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入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展示漫画“举不动”“垃圾包地球”、世界人口对比图等资料,以及材料“大自然的报复”,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在中国…….”,看人们是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明确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树立环境保护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而在讲述《弘扬民族精神》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08年初的雨雪灾害”和“5·12汶川地震”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实动人的场景: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各级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抗灾战斗和慰问受灾群众;各职能部门坚守岗位;各族同胞自发组织抗震救灾,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团结、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四、创设教育情境,体验感悟生活
生活是课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千言万
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一分钟的亲身的体验。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重复日常生活形式,而是以日常生活形式为基础,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创设有意义的教育情境,通过开展参观、访问、调查、交流、看电视、讲故事、听报告、开辩论会、竞赛等活动,使课内外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促进德育品质的内在生成。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动学生发掘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表演,在主动探索中收获知识、体验情感,体会学习乐趣。如在讲述《共享阳光》时,让学生收集现阶段社会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职工下岗、贫富悬殊、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同时在课堂上展示党的十八大亲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什么,讨论交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理解我们党和政府为此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在讲述《特殊的规则》时,我结合社会生活中的贪污受贿、违法犯罪等案例,运用辨论、演讲、讨论、座谈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强有力,增强学生法律观念。创设生活情境,使思想品德课堂少了说教,多了真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迪了思维,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认识,从而大大提高了思品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总之,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生活大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生活中的小事。生活赋予了思品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使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远离单调枯燥,变得精彩纷呈,生机盎然。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把生活引进课堂,让思想品德课堂奏响生活的乐章,让思想品德教育在欢乐愉快中收成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