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11期总第339
期
热点聚焦
城乡客运一体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通过推动城乡客运管理主体统一、运营主体融合、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和运营服务一体化等手段,实现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衔接融合。二是注重补齐农村客运短板,给予其和城市公交同等甚至更为优惠的政策,加速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城乡客运在不同组织形式下的服务均等化。
一、城乡客运一体化现状1.基础设施一体化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大部分地区农村公路能够符合开行城乡客运线路的相关要求,但部分地区特别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少数农村公路宽度过窄、自然村内部断头路较多、公路标志标线和配套设施不齐全,有的存在长期无人管养等问题,难以适应城乡客运发展的要求。在客运站点方面,珠三角地区的深圳、东莞等少数地区基本可以实现共建共用,部分向郊外延伸的城市公交线路可与农村客运共享候车亭。其它地区共建共用程度仍较低,站点布局、居民出行和运营组织需求的结合仍有不足,农村客运的城区客运站与城市公交设施衔接不够,存在部分客运站和候车亭资源闲置浪费、部分公路建设与城乡客运线网规划脱节等问题。
2.运营服务一体化现状
在推动城乡客运线网衔接融合方面,绝大多数城市的农村客运都是进城后直接驶入客运站再衔接城市公交。除极少数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运营主体已统一
的地区外,大部分城市的城乡客运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独立运营,在县城客运站采用“端点式”衔接。在服务水平方面,现有城乡客运网络基本能够覆盖全省大部分行政村,但在省内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少数新建的产业园区和居民点、道路条件极差的村庄仍然存在服务盲点,部分线路首末班收发车时间不规律。尤其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城乡客运组织化程度仍较低,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主体难以合作,“一个人一台车”的个体经营比例较高,个体联合、层层转包的现象广泛存在,违法经营、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
二、城乡客运发展趋势1.城乡出行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看,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居民出行需求会出现增速“拐点”,出行频率明显提高,增速开始大幅加快。目前,广东省城乡客运正处
于转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大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二元体制加速破除,城市与农村在教育科技、卫生医疗、公共文化、休闲娱乐、住房和就业等方面的融合程度提升。农村居民往返城乡的各类出行需求潜力大幅释放,城镇居民往返城乡的需求也将随着城乡产业和空间融合而增多。因此,城乡客运将成为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出行方式,是促进城乡居民快速流动、支撑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2.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的重点区域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
伴随着广东全省的产业转型升级,粤东、粤西、粤
城乡客运;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营服务一体化;集约化;线网通达;服务方式;广东省
关键词:□
刘昭然
2热点聚焦
北地区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的速度加快,全省外来务工流动人员的区域分布将发生变化。而珠三角地区城乡客运一体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外来务工人员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后,农村客运需求增速将大幅放缓。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口、产业向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和重点镇集聚加快,处于交通沿线且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重点城镇迎来人口较快集聚,推动这一地区城乡客流的快速增长,且由于这一地区城乡一体化基础相对较薄,客运一体化工作量陡然提升。总体上,全省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重点将逐渐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
3.轨道交通和私人机动化交通工具加快挤占城乡客流
目前,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城际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网正在加快建设,东莞、佛山等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开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郊)铁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部分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兼顾中短途旅客运输,这些大运量、舒适和便捷的运输供给无疑将会分担一部分城乡客流。同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珠三角地区农村家庭的私人小汽车拥有率将会大幅提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发展使得农民具备享用机动化交通工具的条件。比如,一辆低端的私人小轿车仅需5万元左右,而一辆摩托车仅需数千元。电动自行车的价格可接受程度和自行车相似,老少皆可驾驶,在农村地区普遍使用,且由于镇村之间出行距离短,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灵活便捷优势十分明显,大幅挤压了短途城乡客流。
4.发达农村地区走廊式客流分布逐渐向多节点网络型转变
在发展初期,农村客流主要是位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交通走廊上,这种客流分布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仍将比较明显,但随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乡镇之间的物资交流频繁,客流开始逐渐呈现网络型发展趋势。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园区遍地开花,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比例较高,农村的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格局已经出现城市特征,乡镇之间、各村之间经济要素的互补作用增强,彼此间的客流需求也增加。以往县—乡(镇)—村两个层级的农村客流主导模式将发生变化,跨镇的客流需求大幅增加,相邻镇之间的客运网络整合诉求将加强。
5.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层次客流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随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单位时间价值提高,其对出行过程中的综合效用愈发重视,对运输服务的要求大幅提升。受益于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等私人交通工具的普及,城乡居民道路运输支付能力增强,选择范围增加,将愈发习惯于方便、快捷的私人短距离出行方式。同时,伴随着“互联网+”便捷交通快速发展,居民对城乡客运的要求更加强调门到门、定制化和及时便捷,更加期待“说走就走”的快速运输供给,更加需要快慢有别、层次多样的运输服务。
三、城乡客运的发展要求
1.城乡客运服务水平、线网通达度和科学性仍需提高
目前,广东省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和线网覆盖范围领先全国其它地区,但城乡客运的服务水平仍需提高,在发车频率、准时性、可靠性方面仍需加强;需要进一步提升线网纵深,增加城郊和自然村的覆盖密度和范围,加强与产业园区出行需求特征的匹配;改善部分地区票价过高、政府补贴过少的现状;通过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奖惩机制的设计,增加运营企业提升服务水平的动力;建设包含县城、县乡、乡乡、镇村、村村的多层级和区域干线、支线的多速度等级,甚至探索需求响应式的系统化城乡客运网络,最终增强城乡客运与私人交通方式相比的竞争力,提高出行分担率。
2.城乡客运之间以及与县域对外交通的衔接融合愈发迫切
面对城乡一体化、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加快和机动化交通工具的普及,城乡客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农村客运必须改变自我封闭、仅分布于城乡主轴通道上的线网服务格局,加强与城市公共交通在空间布局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的紧密衔接、协同发展和有效配合。通过优化线网,科学规划城乡客运县城区停靠点,并推行与城市公交站的共建共用,减少居民进出城换乘次数和出行总时间。伴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城乡融合、农民在城市定居的发展和非永久性迁移的人口大幅增加,城乡居民的出行半径大幅提高,有很多从农村直接往返区域大中型城市的客运需求,甚至富裕地区县域的民航客流需求正飞速增长。作为县域对外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城乡客运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