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地知识观、课程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师生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姓名:徐小凤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作业题目: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文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学评价、教师观。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学评价、教师观、学生观。

1、行为主义知识观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2、行为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指某种特定行为的习得过程。当一个人稳定地习得了某种特定行为时,这个人就发生了学习。人类的行为一般都源于对某种刺激的特定反应。S-O-R

人类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文化的继承,不仅仅限于行为的习得。行为主义的最大的贡献是行为矫正技术。因为特定行为的习得无法简单依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来完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行为主义课程观

●强调行为目标,强调行为塑造,这一点可以在博比特,查特斯和泰勒的课程设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强调单元教学,就是由易到难,分小步子组成教学单元,这一点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中体现出来

●提倡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就是以行为心理

学为基础的。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我们主要讨论最具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设计原则程序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小步子原则或循序渐进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或课件。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学习原则。

其次,呈现明显的反应。斯金纳认为,学生的反应能为他人所观察到,正确的反应,需要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则需要改正。

再次,及时强化。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及时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如果答案是正确的,反馈就是一种增强物,如果答案是错误的,反馈就是一种更正的方法。

最后,自定步调。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进行程序学习。

5、行为主义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外显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学活动各环节的信息以及判定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和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为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问题提供依据。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以存在于有机体外的外部环境变量作为依据的,教学评价以行为变化的观测为依据。因此,行为主义的教学评价有五个特点:

(1)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与行为主义强调及时反馈、小步子原则不可分割;

(2)评价围绕教学的分类目标展开,逐项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

(3)教学评价往往用动词表述行为水平;

(4)教学评价选择能够明确地表示反应结果的题目进行测验,强调测题标准、答案唯一。例如,在学校的学业成就测验中,最常用的就是标准化的成就测验,其中最典型的测验方式是单项选择。

但行为主义教学评价关注的是作为客体的知识而不是教学主体本身,知识成为衡量教学的主要尺度,

忽视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性,导致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6.行为主义的学生观

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现实独立存在于学习者之外,知识仅仅是通过感官来获得的现实的印像,学习的功能如同一个中转站,当一个人把现实的普遍特性传授给另一个人时便发生了。斯金纳的观点是当刺激反应间的联结通过强化手段得以加强时便获得了知识。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知识技能分解,并由少到多、从部分到整体地、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在学生的独立练习活动中,奖励那些反映教师和教科书所呈现的现实的行为,强化习惯。教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向学生呈现现实。与此相应的学习活动的性质,是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权威(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而言,课堂活动可能包括让学生回答一章中的问题,记听课笔记,或对计算机的提示作出反应。例如,学生可能把通过听讲而获得的关于导致美国革命的事件,按“分歧程度”连续排列出对英国规章进行挑战的一系列活动,其分类包括从“不同意”到“民众拒绝服从”、由“反抗”到“造反”等几个梯度。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所锻炼的分类技能是重要的,但是,那些问题需要的是可以界定为正确与错误的答案,而非建立在对事实进行批判性检验基础上的合理注释。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学评价、教师观,学生观。

1.认知主义的知识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持客观主义立场,知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真实的、可靠的、稳定的。倾向于把知识看成是由外部输入的,认为知识由言语来表征,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把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2、认知主义学习观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不是在外界环境支配下通过练习、强化所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而是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运用认知技能控制他的认知理性,在信息加工理论看来,学习者是信息的主动加工者,学习者必须选择,组织相关信息,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解释,从而理解信息。学习过程是接收、编码、操作、提取、利用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运用认知策略加工信息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学习是用一定方法对输入和输出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2.学习是获得知识,并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假设为信息加工过程,运用策略加工的结果便会获得三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在信息加工后。学生如果获得零碎的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