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章末复习课学案北师大版必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第

1章集合章末复习课学案北师大版必修1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 ) A.8 B.16 C.32 D.64

[思路探究]先确定集合B中元素个数,再利用子集个数的计算公式求解.

C[

y

x-y

x

01 2

00-1-2

110-1

2210

由上表知,B={-2,-532.]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其默认的条件是集合中的元素各不相同,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

一定要满足互异性.

2.判断集合中元素个数时,要注意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 3.若集合中的元素含有参数,要抓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研究.

1.若集合A ={x ∈R |ax 2

+a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 ) A .4 B .2 C .0

D .0或4

A [当a =0时,A =∅,不合题意;当a ≠0时,Δ=a 2

-4a =0,解得a =4.] 2.若2∈{2a -1,1-a 2

},则a =________. 32 [∵1-a 2

≤1,∴2a -1=2,解得a =32

.] 集合的基本关系

【例2】 A x x x B x x 2

x p B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解] (1)当B =∅时,B ⊆A ,由Δ=(-1)2

-4p <0, 解得p >14

.

(2)当B ≠∅,且B ⊆A 时,方程x 2

-x +p =0存在两个正实根. 由x 1+x 2=1>0,Δ=(-1)2

-4p ≥0,且x 1x 2=p >0, 得0

4

.

由(1)(2)可得p 的取值范围为{p |p >0}.

1.判断两集合关系的两种常用方法

一是化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间的关系;二是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

2.处理集合间关系问题的关键点

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需要合理利用数轴、Venn 图帮助分析.

3.已知集合A ={x ∈R |-20},则A 与B 之间的关系为(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A [

B ={x |x >-3},

把集合A ,B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由上图知,A

B .]

4.已知{x |x 2

-5x +6=0}⊆{a,2,2a -1},求实数a 的值. [解] 由{x |x 2

-5x +6=0}={2,3},得3∈{a,2,2a -1}, ∴a =3,或2a -1=3, 解得a =2或3.

当a =2时,集合{a,2,2a -1}中的元素不满足互异性,舍去. 当a =3时,{a,2,2a -1}={3,2,5}满足题意. 综上得,a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设集合A ={x |-1≤x ≤6},B ={x |m -1≤x ≤2m +1},已知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思路探究] 由A ∪B =A 知B ⊆A ,需按B =∅与B ≠∅两种情况讨论,当B ≠∅时,利用数轴列出关于m 的不等式组求得m 的取值范围.

[解] ∵A ∪B =A ,∴B ⊆A .

当m -1>2m +1,即m <-2时,B =∅,符合题意. 当m -1≤2m +1,即m ≥-2时,B ≠∅. 由B ⊆A ,借助数轴表示如图所示.

则⎩⎪⎨⎪⎧

m -1≥-1,2m +1≤6,

解得0≤m ≤5

2

.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2或0≤m ≤5

2

.

在集合运算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三化”:

1意义化:首先分清集合的类型,是表示数集、点集,还是某类图形;是表示函数自

变量的取值范围、因变量的取值范围,还是表示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

2具体化:具体求出相关集合中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的范围或方程、不等式的解集

等;不能具体求出的,也应力求将相关集合转化为最简形式.

3直观化:借助数轴、直角坐标平面、Venn 图等将有关集合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

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5.(1)已知集合P ={x |x 2

≤1},M ={a }.若P ∪M =P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1 B .a ≥1

C .a ≤-1

D .a ≥1或a ≤-1

(2)若集合A ={x ||x |≤1,x ∈R },B ={y |y =x 2

,x ∈R },则A ∩B =( ) A .{x |-1≤x ≤1} B .{x |x ≥0} C .{x |0≤x ≤1}

D .∅

(3)已知A ,B 均为集合U ={1,3,5,7,9}的子集,且A ∩B ={3},(∁U B )∩A ={9},则A =( )

A .{1,3}

B .{3,7,9}

C .{3,5,9}

D .{3,9}

(4)设全集U ={1,2,3,4,5},集合A ={1,a 2

-1,4},∁U A ={2,a +3},则实数a =________. (1)A (2)C (3)D (4)2 [(1)由P ∪M =P ,得M ⊆P ,所以a ∈P ,所以a 2

≤1,解得-1≤a ≤1.

(2)A ={x |-1≤x ≤1},B ={y |y ≥0},所以,A ∩B ={x |0≤x ≤1}. (3)用Venn 图求解.

由上图知,A ={3,9}. (4)依题意得

⎩⎪⎨⎪⎧

a 2

-1=3,a +3=5

或⎩⎪⎨⎪

a 2

-1=5,a +3=3,

解得a =2.]

补集思想的应用

[探究问题]

1.任何一个集合都可以作为全集,对吗?

提示:不对.由全集的定义可知,空集就不能当全集,因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 2.∁U A 在U 中的补集∁U (∁U A )与集合A 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