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业基础成本法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連結
連結
連結
成本動因
公司單位內部
公司單位內部
公司單位之 內部和外部
企業單位之 內部和外部
規劃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
公司個體 企業整體
控制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
公司個體 企業整體
成本分析
戰術性
戰術性
區域性策略 國際性策略
組織層次
產品
營運過程
公司個體 企業整體
7.1.3 實施的條件與基本步驟
為維持市場長期的競爭力,成本控制要顧及到品 質水準,在有限的預算內達到既定目標。
在作業基礎成本法下,成本分類的重點是在區分直接 成本(direct cost)和間接成本(indirect cost),與傳統 的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的分類方法不同。
圖7.2 作業基礎成本法下的成本關係
資源成本
營運活動
產品
實施基本步驟(續)
在成本分攤的過程中,必須要找出實際影響成本 變動的原因,即成本動因(cost driver) 。
作業基礎成本法是一套用 來衡量產品成本、作業績效、 耗用資源的方法。作業基礎成 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 。
7.1.1 基本概念
第一階段的成本動因(first-stage cost driver), 把資源成本分攤到四個不同的作業中心,此階段的成 本動因也稱為資源動因。
實施基本步驟(續)
將營運活動予以分類,將相關的活動集中在一起 。例如把製造同一單位產品的活動集中,稱為單位水 準活動(unit-level activities)。
如果把生產同一種類產品的製造活動集中,則稱為產 品水準活動(product-level activities),包括原料處 理、工程變更和測試等活動。
作業基礎成本法與傳統管理會計制度最大的區別 ,在於前者並非僅為財務活動管理,其理念是經由有 效的作業管理,進而使總成本降低,達成整體績效提 昇之綜效。
7.1.4 實施基本步驟
所謂作業基礎成本法,是一種著重於分析產品完 成過程中各項製造活動的會計系統。各項活動成為基 本點,所耗用資源的成本可分派到各項活動上,再分 配到相關的產品。
實施基本步驟(續)
將營運活動予以分類,將相關的活動集中在一起 。例如把製造同一單位產品的活動集中,稱為單位水 準活動(unit-level activities)。
表7.2 實施作業基礎成本法的基本步驟
1.把類似的活動分類和組合。 2.依照活動特性和費用種類作為成本分類基礎。 3.選擇成本動因。 4.計算每一個成本動因的單位成本。 5.將成本分配到成本目標。
目次
7.1 作業基礎成本法介紹 7.2 成本動因分析 7.3 作業基礎預算 7.4 時間導向的作業基礎成本法
7.1 作業基礎成本法介紹
7.1.1 7.1.2 7.1.3 7.1.4 7.1.5
基本概念 發展趨勢 實施的條件與基本步驟 實施基本步驟 有附加價值作業和無附 加價值作業
作業基礎成本法介紹(續)
关于作业基础成本法介绍
學習目標
1.介紹作業基礎成本法 2.說明實施的條件與基本步驟 3.區分有附加價值作業與無附加價值作業 4.敘述成本動因分析 5.編製作業基礎預算表 6.說明傳統管理會計方法的缺失 7.介紹時間導向的新方法
因應科技進步的潮流,製造業廠商紛紛 改變生產方式,由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逐 漸採用高自動化程度的生產方式。全廠採用 單一分攤基礎來分配製造費用的方式,受到 學術界與實務界的質疑,作業基礎成本法也 就在此環境下,逐漸受到各界的重視。
1.高階管理當局的支持
由於實施新方法難免會受排斥,需要公司各單位 人員認為高階人員相當重視及支持此制度,公司內部 人員才會全力配合。
2.事前周全規劃與在職教育
為減輕工作壓力及增進彼此間之合作,事前周詳 規劃與在職教育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3.與績效衡量及獎勵制度相結合
有必要與公司績效衡量相結合,以及將加薪、紅 利、升遷等獎勵制度,與作業基礎成本法的執行成效 相結合。
表 7.1 四代作業基礎成本法的比較
項目
時期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架構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
公司個體 企業整體
作業
產品導向
營運過程導向 公司導向 國際化導向
成本
製造
營運過程- 公司單位之 企業單位之 製造&銷管 內部和外部 內部和外部
重點
產品成本
營運過程成本 價值鏈成本 價值鏈成本
作業間的關係 未連結
7.1.5 有附加價值作業和無附加價值作業
任何組織的日常營運活動,依其公司的性質而不 同,這些種種作業可區分為有附加價值作業(valueadded activity)和無附加價值作業(non-value-added activity)兩大類。
所謂有附加價值作業係指某些活動有助於提高產 品或勞務的價值,無附加價值作業為某些活動雖然需 要花費時間和金錢,但對產品或勞務無法產生任何價 值。
基本概念(續)
第二階段的成本動因(secondstage cost driver),把每個作業中心的 成本分攤到各項產品上,所以此階段的 成本動因又稱為作業動因。
圖7.1 作業基礎成本法的兩階段成本分攤
基本概念(續)
成本動因(cost driver)係指促使成本變動的原因 ,可能為與產品數量相關的分攤基礎,也可能為與交 易相關的分攤基礎。
4.強調制度執行結果的整體利益
傳統管理會計制度著重於各個部門的績效,因此 常導致有害於公司整體績效的決策產生,即所謂的反 功能決策(dyfunctional decision)。作業基礎成本法 所著重的是企業整體,公司要建立全面性績效衡量制 度及顧客滿意程度衡量,以企業的整體利益為考量。
5.強調作業活動管理
来自百度文库
有附加價值作業和無附加價值作業(續)
為評估廠商績效,可將有附加價值作業所 耗的時間,除以作業流程所耗的全部時間,即 可得到製造循環效率(Manufacturing Cycle Efficiency, MCE)指標。
當廠商的產品成本結構中,製造費用的比重高且性質 偏向於間接成本時,便需要採用多重的客觀分攤基礎 ,來將這些間接製造費用分配到產品。
7.1.2 發展趨勢
第一代著重於產品成本的計算;第二代兼顧製造 與銷售部分的營運活動過程;第三代將價值鏈(value chain)成本的觀念應用在策略分析上;第四代的適用 範圍擴大並重視國際性的環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