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3.10规定的“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标志。


【教材分析】
本框题内容包括三个目题。

第一目题: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教材从文学艺术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关于文学艺术,教材分析了以下几个层次:文学艺术的作用,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作用及其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

第二目题: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不同的成因和各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三目题: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分析了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三个目题之间的关系:首先,三个目题分别说明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其次,分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最后,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知识面比较宽,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在这些认识中,感性的成分比较多,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框题的内容相对高中生的知识面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等方式,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又能够渗入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教学策略方法
【整体思路】
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实现三维学习目标的有机统一。

创新模式创新思路,优化形式,注重实效。

本节课的主要思路: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

一首意境优美的青花瓷,让我们再次欣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已经悠悠度过了5000多年的岁月,而在这五千多年中,我们的中华文化也犹如一条灿烂的长河始终奔腾不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文化的这一特点的话,可以说我们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如果从时间上来说我们的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那么我们再从内容上看,我们的中华文化又是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

如果我们想再用另一个词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的话,那就是——博大精深。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活动过程
中华文化不但形式绚丽多彩,而且内容也极为丰富,其内容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下面我们就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观察生活,感知中华文化(一)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在《西游记》的四大人物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理解生活,分析中华文化(一)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教师归纳总结:对这四个人物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认为四个人物展现的是一个人的不同侧面。

唐僧象征着人们追求理想、积极进取的一面,其金蝉子转世的出身象征着人的神圣性;孙悟空象征着人们追求自由和解放、勇敢无畏的一面,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沙僧象征着人忠于职守、踏实本分的一面,是中国两千年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猪八戒则象征着人本性的一面,虽然俗,但很真,或许这也正是他招人喜欢的原因。

因此,每位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是否也曾经幻想着能像孙悟空一样腾云驾雾、自由自在,而且拥有七十二般变化。

像唐僧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欢迎;虽然经历坎坷,但终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有梦想是好事,因为有梦就有希望,今天的梦想说不定就是明天的现实。

概括我们刚才的分析,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作用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展示知识点:
1、文学艺术:
1)文学艺术的作用:反映人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2)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独特鲜明。

(我想没有人会把唐僧师徒四人张冠李戴吧!)
3)中国文学艺术的作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唐僧取经就是最集中最完美的体现。


4)中国文学艺术的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正是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有这样的特点和作用,所以它才会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文学艺术了不起,中国古代的科技更神奇。

同学们是否知道,经历八级汶川大地震却安然无恙的千年工程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对,是都江堰。

令人感到神奇的还不只是其高超的建筑技术,还有更让人感觉了不起的地方。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教材67页的相关链接和视频,找一找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中,还有哪些方面让你感觉了不起。

都江堰
播放视频: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总结: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可以提炼出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特点: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教师点拨: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问题: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说明我们的祖先有着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勤劳勇敢,富有智慧、富有创造力。

教师总结:总结我们的分析,对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同学们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展示知识点: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情感教育: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说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为什么总是加上“古代”这一限定词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分析:是的,由于历史原因,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了,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落后是暂时的,这是前进中的曲折。

有我党科教兴国的正确战略做政治保障,有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做物质保障,有我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果做基础,有一大批的优秀人才正在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能重塑中国科技的新辉煌。

同学们,你们生逢其时,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快速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急需大量的人才,所以,将来当你出国留学、学业有成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祖国的繁荣发展需要你!
下面我们言归正传,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一面。

其实,中华文化不但精深,而且博大。

那么这种博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请看视频。

观察生活,感知中华文化(二)
(教材p68)比较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
教师点拨: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注意观察二者的不同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问题思考:
1、你能找出这两种文化有哪些不同点吗,并试着说明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泉城文化西藏文化
理解生活,分析中华文化(二)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交流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归纳: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知道,在我国各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以致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色。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又塑造一方人。

巴东文化同时具有山区文化、水域文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巴东人也就兼备了山的宽厚、水的灵动。

所以,将来同学们考上大学向你的新同学介绍自己时,你可以骄傲地说:我是湖北巴东人。

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又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有着逐渐融合的趋势。

中华文化就是由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

展示标题: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形成差异的原因:文化受到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教师点拨:西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人认为
它们不包括在中华文化之中,于是提出了下面的观点:
2、“中华文化就是汉族文化,是由汉族人民创造的。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学生:回答、交流讨论成果。

教师归纳总结: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有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我国各民族文化是有机统一的。

从中华文化的角度看,它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具有民族性,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而成;从各民族文化的角度看,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从各族人民的文化心理看,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拥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展示知识点:(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⑴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由各民族文化熔铸而成
⑵各民族文化: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⑶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⑷各族人民的文化心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国庆联欢晚会中我国各族人民的同歌共舞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我们决不能认为中华文化就是汉族文化,中华文化只是由汉族人民创造的。

实际上,各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之一,此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现在它的独特性和区域性上。

知识小结: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我们知道中华文化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大特征。

之所以有这两大特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借鉴、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因包容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我们做人是否也应该具有包容的胸怀呢?(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让自己变得更包容一点。

体验生活,参与中华文化
能力提升:中华文化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绚丽多彩。

川剧就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请同学思考:川剧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特征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点评:(略)课外拓展: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用心血和汗水熔铸而成的,是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历经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所哺育的每个中华儿女都有一颗中国心,心中永远都会装着祖国。

如果说国庆阅兵展现的是我国的硬实力,那么国庆联欢展示的则是我国的软实力,其核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它彰显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庆联欢会让老外感到震惊。

中华文化给了我们精神家园,我们也应该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点贡献,那就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两天后第十一届全运会将在济南隆重开幕,面对八方来客,作为济南人,你打算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传播泉城文化的友好使者。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A、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

B、特点: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C、地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
①地位:从一般意义上论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A、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年)
B、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③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第二目:
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形成原因
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通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多媒体播放视频《滇黔文化》和《吴越文化》)
2、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
(1)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精致淡雅,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2)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热情奔放,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

(3)滇黔文化较吴越文化更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多媒体显示图片和资料)
(1)闻名中外的石窟文化(2)优秀的民族文化(3)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2、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