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运输决策

合集下载

物流运输决策管理

物流运输决策管理

结点4至7再到终点的最短里程为275十275=550。
三个里程中以500为最小,所以结点4至l 0的最短里程记为(4—6—9—10) 500。
(6)结点2和3。
用同样的方法,得到:
结点2到终点的最短里程为600。记为:(2—6—9—10)600。
结点3到终点的最短里程为575。记为:(3—7—8—10)575。
9
10
4
7
0.6
11
F
10
8
9
E 0.5
求解步骤:
① 算出相互之间的最短距离
P A 10 A B9 4 B C7 9 5 C D 4 14 13 11 D E 10 11 15 17 9 E F 7 4 8 13 11 8 F
② 根据最短距离矩阵计算出各用户之间的节约 行程
A
B 15 B C 8 11 C D0 0 0 D E9 4 0 5 E F 13 8 1 0 9 F
运价
工地
料库
A1
A2
A3 需求量(t)
B1 B2 B3 B4 供应量(t)
3 11 3 10 1928 7 4 10 5 300 600 500 600
700 400 900 2000
物流运输承运商的选择决策
※ 确定运输承运商选择原则
a) 根据运输业务的特征选择承运商 b) 综合成本最小原则 c) 适度原则 d) 根据运输业务发生的主要地理范围选择 e) 树立全局的战略和的观念
※ 物流运输承运商选择的方法
① 服务质量比较法
运输能力、运输质量、单证的准确率 信息查询便利程度、货运纠纷处理
② 运输价格比较
③ 综合评价选择法
90 A
138

5第五章 运输决策

5第五章 运输决策

• 【例5-1】某公司欲将产品从坐落位置A的工厂运往坐落位置B 的公司自有的仓库,年运量D为700 000件,每件产品的价格 C为30元,每年的存货成本I为产品价格的30%。公司希望选 择使总成本最小的运输方式。据估计,运输时问每减少一天 ,平均库存水平司以减少1%。各种运输服务的有关参数如表 5-1所示。
第五章 运输决策
• • • •
第一节 运输决策概述 第二节 运输方式选择 第三节 运输路径优化 第四节 车辆装载决策
第一节 运输决策概述
• 一、运输合理化 • (一)运输合理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 1、运输合理化的概念
• 运输合理化的决策就是从物流系统的总目标出发,运用系统工程学的 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运输子系统中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运输工 具以及与其他子系统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计划、运力、供需矛盾等,选择合理化的运输方案。
(二)起终点相同
• 这类问题主要指考虑从设施点出发访问一定数量顾客之后 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路线确定问题。通常应用在饮料递送 、送牛奶、送包裹等问题。也就是运筹学中常见的旅行商 (TSP)问题。其目标是确定回到出发点前服务顾客的次序,使 总旅行距离最小。通常的数学模型为:
• 简单贪婪算法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其步骤如下:
第n个最 近接点 B C
最小成本 90 138
最新连接 AB* AC
表 求 解 表 格
3
E
174
BE*
5-5
4
F
228
CF
5
A C E F
I
258
EI*
6
A C F I
D D H J
348 138+156=294 228+60=288 258+126=384

第5章现代物流运输决策

第5章现代物流运输决策

2 (200) 3 6 63 4 4 4 6 5
5 200
6 150
7 350
450 4
8 300

如图:1—广州、2—大连、3—上海、4—天津 5—南京、6—济南、7—南昌、8—青岛
例3附带里程的运输路线选择

有一种商品从A地运出40吨,从B地运出 70吨,从C地运出30吨,从D地运出60 吨,供给a、b、c三地的数量分别为70吨、 80吨、50吨,试着选择该商品的合理运 输路线。

第一步:列出商品产销平衡表
费用
a
b
c
供应量 40 70 30 60
A B C D 需求量 70 80 50
200

第二步:列出交通示意图
70 50 40 75 70 60 50 45 30 表示两地距离 表示接收点,其中数字表示接收量 80 80 95 60
表示发运点,其中数字表示发运量

第三步:列出以距离为单位费用的运输 问题产销平衡表
起迄点问题的求解方法
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例1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

现有三个生产地A、B、C供应某种商品;四个 销售地1、2、3、4,各自供应量和需求量如 下表所示,试求出最佳调运方案?
费用
1
15
20 25
2
18
14 12
3
19
15 17
4
13
17 22
供应量
A B C 需求量
30
60
20
40
50 30 70 150

运输方 式 铁路运 输 卡车运 输 销售量 (箱) 1500 1950 2250 毛利(美 运输成 纯利(美 元) 本(美元) 元) 30000 39000 45000 3750 11700 26250 27300

物流运输战略与决策

物流运输战略与决策
运输的重要性 运输的原则 运输的参与者 运输方式与服务方式 国际运输 运输成本与运价 运输决策
物流运输战略与决策
运输的重要性
运输是物流的支柱。说到物流,人们就会认为 “那是运输产业”
运输成本通常占了物流成本中的最大部分。
生产能力提高
运输能力提高
经济结构改善 生活水平提高
物流运输战略与决策
承运人期望以最低的成本、最大的运输收入来完成运输 任务。
因此,他希望在提取、交货时间上能有较大灵活性,以 便进行拼装、优化运输调度。
➢ 政府
政府希望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运输环境,以使经济持续 增长。
政府通过对运输商采取规章约束、支持促进或拥有等形 式,对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经济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物流运输战略与决策
物流运输战略与决策
❖ 递减运价
美圆 /吨
距离
因为随着运距的增加,各种固定成本会分摊在更 多的里程上。
边际运价的递减程度取决于承运人的固定成本水 平及规模经济的大小,例如,铁路、水运、管 道运输要比公路、航空运输的递减幅度要大。
物流运输战略与决策
❖ 分段统一运价
美圆 /单位
最低 运费
为满足竞争和需要 而设定的费率
物流运输战略与决策
❖ 自由贸易区(保税区)的概念 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是各国政府所指定的区域,在此
区域内,进口商品可以进行保管、重新包装、或以某 种形式加工,而无需缴纳关税,只有当商品进入进口 国海关时才付关税。 自由贸易区的优势: ➢ 可在自由贸易区内更换标识,以免进口国对商品处罚; ➢ 有时可将未装配的商品运到自由贸易区,在区内装配, 可节约成本;
运价简介 与运距相关的定价 单一定价
美圆 /担
距离

第五章 运输资源配置

第五章 运输资源配置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资源配置理论的分类 ➢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计划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新古典模型与市场导向型资源配置理论
✓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理论——“无形之手”、经济人 ✓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供求均衡价格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代数推导 ✓帕累托的最优理论——完全竞争市场
现状
我国土地辽阔,资源配置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造成区域间运输资源的不均衡);同时(总体上) 交通运输基本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现代化 发展的要求。从宏观物流来看,物流量大,流通距 离较长;东南地区流通网络密度大,而西北地区稀 疏;物的流向也不平衡,南向物流量大于北向物流 量,东向大于西向的物流量。(原因,还缺什么?)
资源的含义包含着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资源必须是能够创造出财富或资产的各种要素的组合。 2.资源转化为财富是经过人类劳动实现的。 3.资源必须是现实中已经存在,并且有条件开发利用的各种要素的总 和。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资源配置的定义 ➢资源配置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 之间的分配。 ➢资源配置的目的:在资源供给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地把 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分配于各种不同的用途,以使这些资源 产生出尽可能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政府干预学说与市场资型资源配置的变形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资源配置是政府自觉行动的目标 ✓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结合均衡分析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计划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理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马克思的思想遗产的套用——“军事共产主义”体制 ✓列宁等“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调节者的思想 ✓巴罗纳的完全集中的资源配置模式——联立方程,相对估价 ✓计划型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模式——实物平衡计划模式(假设条件)

运输决策

运输决策
L(T ) L(G ) L( S ) L( H ) ; F4 (G ) ; F4 ( S ) ; F4 ( H ) L L L L
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代入可得:
F (T ) b1
F (G ) b1
C (T ) D(T ) E (T ) L(T ) b2 b3 b4 C D E L
(三)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
6.过远运输
过远运输是指调运物资舍近求远的货物运输现象。
7.运力选择不当 运力选择不当是指未充分利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势,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放弃水路
(2)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 (3)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 (4)托运方式不当
二、运输决策的内容和意义
(一)运输决策的内容 (二)运输决策的意义
同理,迅速性、安全性、便利性的相对数值分别表示如下:
F2 (T )
F3 (T )
F4 (T )
D(T ) D(G ) D( S ) D( H ) ; F2 (G ) ; F2 ( S ) ; F2 ( H ) D D D D
E (T ) E (G ) E (S ) E(H ) ; F3 (G ) ; F3 ( S ) ; F3 ( H ) E E E E
(1)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或船舶周转等若干技术 经济指标都与运距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运距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 本因素。 (2)运输环节。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环节,对合理运输 有促进作用。 (3)运输工具。按运输工具特点进行装卸运输作业,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 最大作用,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环节。 (4)运输时间。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பைடு நூலகம்定性作用。此 外,运输时间短,对运输合理化有很大贡献。 (5)运输费用。前文已谈及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运费高低 在很大程度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
28
各种运输方式下的总成本
成本类型
铁路运输
卡车运输
航空运输
运输成本 在途库存 工厂库存 仓库库存
合计
0.1×700000=70000
0.2×700000=140000
1.4×700000=980000
0.3×30×700000×21/365 =362466
0.3×30×70000/2=630000
0.3×30.1×70000/2 =316050
0.3×30×700000×5/365 =86301
0.3×30×35000/2×0.84 =264600
0.3×30.2×35000/2×0.84 =133182
0.3×30×700000×2/365 =34521
0.3×30×17500/2×0.81 =127575
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并在内河及沿海, 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
主要适用于对时效性要求高的高价值货物的运 输。
主要适用于大宗流体货物,如石油、天然气、 煤浆、矿石浆体等。
12
各种运输方式的成本和运作绩效比较
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 水上运输 管道运输
成本① 1=最高
3 2 1 5 4
第五章 运输管理
1
2
物流网络的“运输连接点”“运输路径”“运输手段”
车站 物流中心
港口 机场 货场
运输连接点
汽车 飞机 船舶 列车 管道
运输手段
公路 水路 管网 航空线路 铁路
运输路径
运输
车站 物流中心
港口 机场 货场
运输连接点
运输网络示意图
3
6.1 运输系统的重要性与功能
运输系统的重要性:

第五章 运输问题

第五章 运输问题

第1步:求位势量
将初始调运方案中填有运量的方格对应的运价cij分解为两部分,即:
需 供 A1 A2 A3 vi C21=u2+v1=1 C23=u2+v3=2 C13=u1+v3=3 …… C34=u3+v4=5
ui U1=2 U2=1 U3=-3
假定其中一个未知量为0(任意),如假定v1=0,则可 以根据左边的方程解出全部未知量。
最优方案的判定准则: 初始调运方案中,如果它所有的检验数都是非负的,那么这个初始调 运方案一最优。否则。这一调运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 (如果所有空格的检验数都小于零,那么如果再对调运方案进行任何调 整,都会增加运输费用)
14
2)用位势法求检验数
cij =ui+vj ,(对应前面的例题,i=1,2,3; j=1,2,3,4) 其中ui和vj 分别为该方格对应于i行和j列的位势量. B1 位势计算表 B2 B3 3 1 4 v1=0 v2=7 v3=1 2 5 v4=8 B4 10
2. 模型求解
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如单纯形法)。 用表上作业法求解(针对这类问题的一种特殊解法)
3.表上作业法的主要步骤
首先依据问题列出调运物资的供需平衡表以及运价表; 其次确定一个初始的调运方案(当然不一定就是最优的方案); 然后根据一个判定法则,判定初始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
当判定初始方案不是最优方案时,再对这个方案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每调整一次得到一个新的方案,而这个新方案的运费比前 一个方案要少些,如此经过几次调整,就 xij
i =1 j =1
m
n
约束条件
3
⎧n ⎪∑ xij = ai (i = 1,2,L , m) ⎪ j =1 ⎪m ⎪∑ xij = b j ( j = 1,2, L , n) s.t ⎨ i =1 n ⎪m ⎪∑ ai = ∑ b j ⎪ i =1 j =1 ⎪ x ≥ 0 (i = 1,2, L, m; j = 1,2, L , n) ⎩ ij

运输决策final

运输决策final

4.2.7.1 运输协议的协商(1)•运输方式(承运人)选择的意义–竞争压力、客户需求、资源限制•协议意向的达成供、求两方的契合–运输服务水平的衡量•成本;•运送时间;•可靠性;•市场覆盖程度——提供到户服务的能力;•柔性——处理多种产品及满足托运人的特殊需求;•运输货物的损耗•各因素之间存在制约关系–运输服务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确定4.2.7.1 运输协议的协商(2)–运输服务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确定•供应环节的运输:原材料到厂到货时间的能力比运输服务成本更为优先运输方式的选择成本与服务的权衡选择了解所有可行的模式以及多式联运方式•分销环节的运输:产成品出厂最主要的因素是:可靠性和费率4.2.7.2 运输协议的签订托运人和承运人在战略和操作方面都保持良好的关系•理想的合作状态与可靠的、高质量的承运人订立长期合同–托运人:•对运输活动便于管理:增强了对时间、和成本的可预测性•使运输成为竞争优势–承运人:•为了满足特殊的托运人的服务要求而购买机器设备的投资风险降低•给合同托运人以最高的优先级•实例:JIT的实施运输需要整合到生产中•必须协调、满足送货时间、损害水平和成本等标准•为承运人提供合适的路线计划和信息并且合适地包装货物•对成本的把握,有助于获得价格优势运输规划•本章主要内容–运输规划介绍–运输成本和定价–运输规划中常见的问题与适用模型•运输方式选择•路线选择•运输规模确定•货物合并运输等–其它运输决策4.3 基本运输决策模型•运输系统可以由一个网络表示–节点表示城市、机场、车站、码头等站点–连线表示站点之间的道路、路线–数字表示站点(路线)的运输能力或费用4.3 基本运输决策模型(2)•基本运输决策包括5方面问题–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路线–车队规模–车辆调度–合并装载运输•决策影响因素–运输频率–运输时间、时间稳定性–成本–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安全–客户服务–行业发展•决策方法–因素分析、层次分析法•运输方式决定了运输时间,同时影响了库存–快速运输方式通常需要较少的库存4.4 基本运输决策模型•基本运输决策包括5方面问题–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路线–车队规模–车辆调度–合并装载运输•决策必要性–承运人:更高的车辆利用率、服务水平、更低的运输成本、更少的设备资金投入–托运人:降低成本并提高其所接受的服务水平•决策准则–寻求货物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最短”:时间、距离、成本•路线规划问题分类–单一出发地和单一目的地,且出发地和目的地不同–出发地和目的地是同一地点–多出发地和多目的地,没有中转站–多出发地和多目的地,有中转站•决定运输网络中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解决方法:最短路径法–没有运输能力和站点负荷能力的限制4.4.2运输路线(4)单一出发地和单一目的地,且出发地和目的地不同例4.4.2 运输路线(5)单一出发地和单一目的地,且出发地和目的地相同•目标–找到一个可以走遍所有地点的最佳顺序使得总运输时间最少或距离最短•非线性问题–经典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TSP)–一点说明–可以用贪婪算法求解例:某公司要从分布广泛的地点收集商品,并将其汇集到一个中央仓库。

运输经济学第5章 运输价格、收益与价格

运输经济学第5章  运输价格、收益与价格

现价格上升到P1,于是需求
量就下降为Q1;供给量因价 格上升而增为Q2。供过于求,
P
S 剩余
数量为Q1Q2,出现剩余。
P1
E
需求少,供给多,只能减少 P0
D
产量,这将导致价格下降到
均衡点E,价格为P0时,供
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从而达 到了市场均衡。
O
Q1 Q0 Q2
Q
图5-2a 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的情况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方法。是运用弹 性理论研究某些具有周期性特征商品的价格和 产量,在供求失衡时所发生的动态调整过程的 理论。
蛛网稳定条件
1.价格为P1,S为Q1,Q1>Q0, S>D。D为Q1 付P2, <P0。 2. P2<P0,S由Q1减为Q2, <Q0。Q2对应D至P3, >P0。 3. P3>P0,S扩到Q3,>Q0,S>D,价格又跌……。 最后,恢复均衡。
判别公共产品的步骤
1)该种产品或服务的效用是否具有不可分割 性,
2)该种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非竞争性, 3)该种产品或服务和受益在技术上是不具有
非排他性。
四种不同类型的产品
1)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纯粹公共 产品;
2)同时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粹私人产品; 3)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公共资源; 4)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第五章 运输价格、收益与 价格策略
【学习目的】理解运输价格的特征及掌握运输成本与价 格的关系;掌握供求均衡与价格的关系,及其变化对价 格的影响情况;了解公共产品的基本理论;理解边际成 本定价的分析;理解运输收益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能 对各种运输定价方式进行经济分析。
第一节 运输价格
运输价格是指运输企业对特定货物或旅客提供 运输服务的价格。

运输决策(2021整理)

运输决策(2021整理)

第二章运输决策运输决策在物流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运输本钞票要占到物流总本钞票的35%~50%左右,对许多商品来讲,运输本钞票要占商品价格的4%~10%,也确实是基本讲,运输本钞票占物流总本钞票的比重比其他物流活动大。

运输决策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要紧的是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效劳商的选择,运输路线选择,运输方案编制及运输能力配备等咨询题。

第一节运输方式选择一个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是由五种运输方式以及各种相应的配套设施组成的,这五种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

其中,管道运输是由五十年代石油大量开采并成为世界要紧能源后开展起来的一种运输方式,要紧用于运输石油、天然气。

在商品生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运输市场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可防止地进行着剧烈的竞争。

然而,一方面由于各种运输方式均拥有自己固有的技术经济特征及相应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方式在运输市场需求方面本身拥有的多样性,要紧表现在运输量、距离、空间位置、运输速度等方面。

这两个方面实际上就为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经济开展过程中营造了各自的生存及开展空间。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要紧包括运输速度、运输工具的容量及线路的运输能力、运输本钞票、经济里程、环境保卫。

1.运输速度物流运输的产品是物资的空间位移,以什么样的速度实现它们的位移是物流运输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决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速度的一个要紧因素是各种运输方式载体能到达的最高技术速度。

运输载体的最高技术速度一般受到载体运动的阻力、载体的推动技术、载体材料对速度的承受能力以及与环境有关的可操纵性等因素的制约。

作为运输工具它的最高技术速度决定于通常的地面道路交通环境下答应的平安操作速度。

各种运输方式由于经济缘故而采纳的技术速度一般要低于最高技术速度,尤其是经济性对速度特殊敏感的水路运输方面,船舶一般都采纳经济航速营运的。

目前,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速度分不是:铁路80~160公里/小时,海运10~25节,河运8~20公里/小时,公路80~120公里/小时,航空900~1000公里/小时。

第五章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决策

第五章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决策
第5章 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决策
学习目标:了解运输决策的概念, 熟悉运输方式选择的标准和方法; 熟悉运输服务商的分类及运输服务相关指 标确定的因素; 了解起讫点相同及起讫点不同路线选择的 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一、决策制定过程 决策制定过程一般有八个步骤,分别是识 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给标准分配权重、 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 案、评价决策效果,如图5—1所示:
从总量上分析, 该市市场共有 4800 吨的需 求量 , 但本企业目前只提供了 1300 吨 , 再 加上拟提供的 1000 吨 , 可以看出该市市场 上还有 2500 吨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 建议该 物流企业借用社会上的运输能力 , 组织调度 好它们 , 去开拓这 2500 吨的市场。
步骤7:实施方案 实施是指将决策传递给 企业有关人员并得到他们行动的承诺。 步骤8:评价决策效果
于是供应商A考虑,如将运输方式从铁路转 到卡车运输或航空运输是否有利可图。各 种运输方式的运费率和运达时间如表5—6
表5—6: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率和运达时间
运输方式 铁路 公路 航空
运费率(元/件) 2.50 6.00 10.35
运达时间(天) 7 4 2
表5—7:供应商A使用不同运输方式的利润比较表
7)考虑竞争因素 运输方式的选择如直接涉及到竞争优势和 市场份额,则应采用考虑竞争因素的方法。
假如在某一细分的市场稳定的时候,企业 通过运输服务的改进,如运输时间缩短、 运输安全增强、运输频率提高等,虽然增 加了成本,但这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更 多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规模经济,也就 是薄利多销。在市场没有变大,或增加不 明显的情况下,这必然导致竞争对手客户 的减少,从而降低了竞争对手的收益,但 是,竞争对手也会采取相应的对策的。

第五章_运输决策

第五章_运输决策

不合理 原因: 1.鞋子重量 2.温州——南宁约 2200KM,不是汽车的经 济里程 3.大马拉小车 理想做法: 1.火车零担运输 2.租用5t位的载货汽车运 输
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及其原因
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4、与运力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2)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整车 运输
直达 运输
√ √
零担 托运
(三)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
1、返程或起程空驶。
3、迂回运输。
2、对流运输。
4、重复运输。
5、倒流运输。
7、运力选择不当。
6、过远运输。
8、托运方式不当。
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及其原因
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1、与运输方向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对流 运输
类型
——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相互代用而又不影响管 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不同运输方 式的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 甲 丁 丙 乙 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叠的运输 ——已经制定了合理流向图的产品,与合理流向图指 定的流向相反 发货地
30
倒流 运输
丙 收货地

20

40 10

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及其原因
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1、与运输方向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倒流运输
对流 运输
类型



倒流 运输
——是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 发货地 回运(流)的一种运输现象

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及其原因
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2、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2.案例点评
该案例中,沃尔玛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第(1)、(4)、 (5)方面,采用大尺寸、大容量的装载运输工具,24小时全 天候卸货,目的是提高运输效率,缩短运送时间,降低运输 成本,使运送时间最短,运送成本最经济,从而使沃尔玛的 运输成本比供货厂商自己运输产品要低。大大节省了产品流 通过程中的仓储成本和转运成本。 沃尔玛不仅在运输时间和成本的节约上下工夫,同时也辅助 以安全保障措施,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与配送 中心的工作密切结合。从而通过物流运输的合理化经营,减 少了运输环节,降低运输费用,缩短了运输时间,实现了运 输成本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的有效降低。

物流运输管理决策一——运输决策

物流运输管理决策一——运输决策

分类
决策是物流管理人员不可缺少的工作,地位越高,决 策在工作中的作用就显得越加重要。 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认识和了解问题内部关系和环 境状况的基础上。首先必须掌握决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占 有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其次,还要掌握辅助决策的技术和 方法,遵守必要的决策程序和步骤。
要求
LOGO
(一)决策问题的构成
LOGO
第一节
物流管理决策
一、决策论 二、物流运输决策范畴
LOGO
运输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是 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经济各部门不 能充分向市场充分提供商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即使在有充足生产时,一些地区的运输也往往 成为经济发展的阻滞因素。
LOGO
一、决策论 所谓决策,是指针对某—问题,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确定行动的目标,拟定多个可行 方案然后运用统一的标准,选定最佳方案的全 过程。 决策的重要性、分类以及要求如表1所示。
LOGO
表1 决策的重要性、分类以及要求
决策的三方面


重要性
决策是行动的基础,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决策, 在物流业务中,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贯穿于物流管 理的工作的各个方面。 决策正确与否,对物流效益影响极大,小则影响一个 企业,一个部门,大则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决策包括战略性的经营决策、战术性的资源开发利用 决策,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决策。
LOGO
(一)决策问题的构成
3 在各个自然状态下,对应不同决策方案, 在各个自然状态下,对应不同决策方案,其收益 值可以定量地计算或表示 上例中就是运输成本184,192,200,…。 4 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企图达到的目的是明确的。 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企图达到的目的是明确的。 上例中决策的目标是“使总成本达到极小”(即 收益值最大)。上例中,决策者应选择 方案。

《运输决策》课件

《运输决策》课件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选择适合的运输决策类型,以实现最优
的运输效果。
02
CATALOGUE
运输方式选择决策
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的比较
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包括成本、速度、可靠性、可扩展 性等方面。
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分析不同运输方式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例如短途、长途、大宗 货物、小件快递等。
运输量优化的实施步骤
包括数据收集、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方案实施等步骤,需要合理 安排实施计划。
运输量决策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快递公司运输量决策案例,通 过分析市场需求和运输成本等因 素,制定合理的运输量计划,提 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案例二
某制造企业运输量决策案例,根 据生产计划和库存状况等因素, 合理确定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03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物流过程的自
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性运输决策
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注重 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通过 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来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
提升。
可持续性运输
可持续性运输注重在运输过程中 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运输 效率,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预测方法。
运输量确定的影响因素
03
市场需求、生产计划、库存状况、运输成本、运输方式等都会
影响运输量的确定。
运输量的优化
运输量优化的目标
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提 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运输量优化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 存货 ICQ/2 仓库 存货 ICQ/2 总 成本
(0.30×30×100 000) (0.30×30×50 000 ×0.93)=418 500 =900 000
(O.30×30.1×100 000) (O.30×30.5×50 000 (0.30×30.2 ×50 000 =903 000 ×0.93)=420 593 ×0.84)=380 520 2 235 465 1 185 737 984 821
2、运输合理化的意义
• 1)合理运输有利于加速再生产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 定、协调地发展。 • 2)合理运输能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 • 3)合理运输缩短了运输时间,加快了物流速度。 • 4)运输合理化可以节约运力,缓解运力紧张的状况,还能节 约能源。
(二)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
• 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有五方面的因素,称做合 理运输的“五要素”:
(0.10×700 000) =70 000 (0.30×30×700 000 ×21)/365=362 465
(0.20×700 000) =140 000 0.30×30×700 000 ×5)/365=86 301 (0.30×30×50 000 ×0.84)=378 000
(1.4×700 000) =980 000 (0.30×30×700 000 ×2)/365=34 521 (0.30×30×25 000 ×0.81)=182 250 (0.30×31.4×25 000 ×0.81)=190 755 1 387 526
表5-3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率和运达时间
运输方式 铁路 卡车 航空 运输费(元/件) 2.50 6.00 10.35 运达时间(天) 7 4 2
表5-4供应商A使用不同运输方式的利润比较表
运输方式 铁路 卡车 航空 配件销售量(件) 1 500 1 950 2 250 毛利(元) 30 000.00 39 000.00 45 000.00 运输成本核算(元) 3 750.00 11 700.00 23 287.00 净利润(元) 26 250.00 27 300.00 21 712.50来自第n个最 近接点 B C
最小成本 90 138
最新连接 AB* AC
表 求 解 表 格
3
E
174
BE*
5-5
4
F
228
CF
5
A C E F
I
258
EI*
6
A C F I
D D H J
348 138+156=294 228+60=288 258+126=384
H
228
FH
7
A C F H I
D D G G J J J
四、运输决策的方法
• (一)干线运输
– 1、运输方式选择方法 – 2、最短路线选择方法 – 3、最佳运输量确定方法
• (二)城市配送运输
– 1、TSP行程安排决策 – 2、VRP运输路线选择及行程安排决策
• • • • 1)构造算法 2)两阶段算法 3)不完全优化算法 4)改进算法
第二节 运输方式选择
由表5-2的计算可知,在四种运输服务方案中,卡车运输的总成本最低,因 此应选择卡车运输。
• 3、考虑竞争因素的方法
– 运输方式的选择如直接涉及竞争优势,则应采用考虑竞争因素的方 法。当买方通过供应渠道从若干个供应商处购买商品时,物流服务和 价格就会影响到买方对供应商的选择。反之,供应商也可以通过供应 渠道运输方式的选择控制物流服务的这些要素,影响买方的惠顾。
• 一 、影响运输决策因素分析
– – – – – (一)货物品种 (二)运输期限 (三)运输成本 (四)运输距离 (五)运输批量
• 二、 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
– (一)成本原则 – (二)时间原则 – (三)安全原则
三、运输方式选择的方法
• (一)运输方式选择的定性分析法
– 1、单一运输方式的选择 – 2、多式联运的选择
– 第一步:选择距出发点最近的顾客位置; – 第二步:再从没有选择的位置中选距离当前已选择的位置最近的顾客 位置; – 第三步:如果所有位置都选了便停止,否则返回到第二步。
• 如果制造商对能提供更好运输服务的供应商给予更多份额的 交易的承诺实现,则供应商A应当选择卡车运输。当然,与此 同时,供应商A要密切注意供应商B可能做出的竞争反应行为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可能削弱供应商A可能获得的利益, 甚至化为泡影。
第三节 运输路径优化
• 一、运输路径类型
– (一)起讫点不同
• 【例5-3】如图5-1所示的是一张公路运输网示意图,其中A是 始发点,J是终点,B、C、D、E、C、H,I是网络中的节点 ,节点与节点之间以线路连接,线路上标明了两个节点之间 的距离,以运行时间(分)表示。要求确定一条从起点A到终点 J的最短的运输路线。
A起点 138
90 C 66
B
84 120 F
• 【例5-1】某公司欲将产品从坐落位置A的工厂运往坐落位置B 的公司自有的仓库,年运量D为700 000件,每件产品的价格 C为30元,每年的存货成本I为产品价格的30%。公司希望选 择使总成本最小的运输方式。据估计,运输时问每减少一天 ,平均库存水平司以减少1%。各种运输服务的有关参数如表 5-1所示。
– – – – 1)运输距离。 2)运输环节。 3)运输工具。 4)运输时间。
– 5)运输费用。
(三)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
• • • • • • • • 1、返程或起程空驶。 2、对流运输。 3、迂回运输。 4、重复运输。 5、倒流运输。 6、过远运输。 7、运力选择不当。 8、托运方式不当。
二、运输决策概念
E
84 132 50 H 48
I
90 348 156
126 126
132 48 D G
终点J
图5-1运输网络示意图
步骤 1 2
直接连接到未解 节点的已解节点 A A B A B A C E
与其直接连接 的未解节点 B C C D E D F I D D I H
相关总成本 90 138 90+66=156 348 90+84=174 348 138+90=228 174+84=258 348 138+156=294 174+84=258 228+60=228

第三次法迭代要找到与各已解节点直接连接的最近的未解节点。 如表5-1所示,有三个候选点,从起点到这三个候选点D、E、F所需 的时间相应为348分、174分、228分,其中连接BE的时间最短,为 174分,因此E点就是第三次迭代的结果。 –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到达终点J,即第八步。最小的路线时间是384 分,连接在表5-1中上以星号(*)标出者,最优路线为A—B—E—J。
384 138+156=294 228+132=360 288+48=336 258+166=384
D
294
CD
8
H I
288+126=414 258+166=384
J
384
IJ*

我们首先列出一张如表5-5所示的表格。第一个已解的节点就是起 点A。与A点直接连接的解的节点有B、C和D。第一步,我们可以看 到B点是距A点最近的节点,记为AB。由于B点是惟一选择,所以它 成为已解的节点。 – 随后,找出距A点和B点最近的未解的节点。只要列出距各个已解 的节点最近的连接点,我们有AC,BC,记为第二步。注意从起点通 过已解的节点到某一节点所需的时间应该等于到达这个已解节点的最 短时间加上已解节点与未解节点之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A点经过 B点到达C点的距离为AB+BC=90+66=156分,而从A点直达C点的时 间为138分。现在C点也成了已解节点。
第五章 运输决策
• • • •
第一节 运输决策概述 第二节 运输方式选择 第三节 运输路径优化 第四节 车辆装载决策
第一节 运输决策概述
• 一、运输合理化 • (一)运输合理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 1、运输合理化的概念
• 运输合理化的决策就是从物流系统的总目标出发,运用系统工程学的 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运输子系统中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运输工 具以及与其他子系统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计划、运力、供需矛盾等,选择合理化的运输方案。
• (一)运输决策的内容
– 1、干线运输的组织及决策 – 2、城市配送运输的组织及决策
(二)运输决策的意义
• 1、便利和可靠的运输服务是有效组织输入和输出物流的关键 。 • 2、运输影响着物流的其他构成因素。 • 3、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三、运输决策的影响因素
• (一)服务水平 • (二)成本
1 1 2 2 3 3 4 4
1 1
1
2
2
3
3
4
4
1
2
2
3
3
4
4
1
1
2
2
3
3
4
4
1 1
2
2
3
3
4
4
2、成本比较法
• 如果不将运输服务作为竞争手段,那么能使该运输服务的 成本与该运输服务水平导致的相关间接库存成本之间达到平 衡的运输服务就是最佳的服务方案。 • 方案中最合理的应该是,既能满足顾客需求,又使总成本 最低的服务。
• 【例5-2】某制造商分别从两个供应商购买了共3000个配件, 每个配件单价100元。目前这3000个配件是由两个供应商平 均提供的,如供应商缩短运达时问,则可以多得到交易份额 ,每缩短一天,可从总交易量中多得5%的份额,即150个配 件。供应商从每个配件可赚得占配件价格(不包括运输费用)20 %的利润。 • 于是供应商A考虑,如将运输方式从铁路转到卡车运输或航 空运输是否有利可图。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率和运达时间如 表5-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