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冷换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冷换设备
常减压蒸馏装置中,从常压塔、减压塔出来的油品均具有较高的温度,若要出装置必须进行冷却达到一定的温度。同时,原油从罐区出来也需要经过加热才能进入塔、炉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及加工。热的产品需冷却,冷的原油需加热,一般通过冷换设备来进行热量的交换。由于常减压蒸馏装置中冷换设备较多,所以怎样开好冷换设备,搞好冷换设备的操作水平,是合理利用热源,提高装置热量回收率,做好装置节能降耗的一项重要措施。
6.1 常用冷换设备的类型及表示方法
6.1.1 常用冷换设备的类型
常减压蒸馏装置使用的冷换设备主要是管壳式换热器,其中用量最多的是浮头式换热器。此外,还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它们是以使用温度、压力及两侧流动介质特性为选用依据。总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廉、选材广、清洗方便、适应性强。但在传热效率、紧凑性、单位传热面金属耗量等方面,不及板型和其他类型换热器。
6.1.2 常用冷换设备表示方法
(1)浮头式换热器
如:AES500-1.6-54-6/25-4Ⅰ
表示为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mm,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力均为1.6MPa,公称换热面积54m2,较高级碳钢或低合金钢(即Ⅰ类材质)冷拨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6m,4管程,单壳程的浮头式换热器。
(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如:BEM700-2.5/1.6-200-9/25-4Ⅰ
表示为封头管箱,公称直径700mm,管程设计压力为2.5MPa,壳程设计压力为1.6Mpa,公称换热面积200m2,较高级碳钢或低合金钢(即Ⅰ类材质)冷拨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9m,4管程,单壳程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3)U型管式换热器
如:BIU500-4.0/1.6-75-6/19-2Ⅰ
表示为封头管箱,公称直径500mm,管程设计压力为4.0MPa,壳程设计压力为1.6Mpa,公称换热面积75m2,较高级碳钢或低合金钢(即Ⅰ类材质)冷拨换
热管外径19mm,管长6m,2管程,单壳程的U型管式换热器。
6.2 冷换设备的结构及其作用
6.2.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采用焊接方法与壳体连接固定。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较紧凑;在有折流板的壳侧流动中,对传热有害的E旁路最小,管程可以分成任一偶数程数。由于两个管板被换热管互相支撑,与其他管壳式换热器相比,管板最薄,但壳侧清洗较难,不能进行机械清洗,所以宜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当管束和壳体之间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常会使管子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介质泄漏;为此常在外壳上焊一膨胀节,但它仅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由于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且在多程换热器中,这种方法不能照顾到管子间的相对位移。由此可见,这种换热器比较适用于温差较小(一般管子与壳体壁温小于50℃)但壳程压力不高以及壳程结垢不严重或能用化学清洗的场合。由于此类换热器集中了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点,因此应用相当规模广泛。
6.2.2浮头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
浮头式换热器可分为壳程出、入口设内导流筒或外导流筒结构。浮头式换热器是针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缺陷在结构上作了改进,两端管板只在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而另一端的管板可以在壳体中自由的,故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管束与壳体之间不产生温差应力。浮头端设计成可拆结构,这样为检修、清洗提供了方便。但结构较复杂,而且浮头端小盖在操作时无法知道泄漏情况,所以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壁间温差较大,或易于腐蚀和易于结垢的场合。
6.2.3 U型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
U形管式换热器仅有一块管板,它是将管子弯成U形,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由于壳体和管子分开,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管壁、壳壁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过大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管程为双管程,故管内流速可提高。因U形管式换热器仅有一块管板,且无浮头,所以结构简单,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管外便于清洗,但管内清洗困难,所以管内的液体必须是清洁及不易结垢的物料。管子的更换除外侧管子外,管束内层的管子不可能更换。管束中心部分
存在空隙,所以流体易走短路(旁流),影响传热效果,故通常在此处设有假管或中间挡板以减少这一流动死区。另外,管束中心处的管板上排列的管子减少,结构不紧凑;且U形管的弯管部分曲率不同,管子长度不一,因而流体分布不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均匀;管子因渗漏而只能堵死;这将造成传热面积的损失。
如壳程需要经常清洗的管束,则要求采用正方形排列,一般情况下都按三角形排列,管程为偶数。
壳程内可按工艺要求设置纵向隔板组成双壳程换热器,增加壳侧介质流速和使管壳程介质呈全逆流流动,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效果。纵向隔板安装在平行于传热管方向。
6.2.4空冷器的基本结构
空冷器的基本结构形式都大致相同,一般由管束、风机、百叶窗、喷淋系统组成。
6.2.5折流板的作用
为达到逆流换热,采用多管程,壳程内设置折流档板来配合趋向于逆流换热,以提高传热系数。两种常用的折流板型式:弓形和盘一环形。
折流板间距B与换热器用途、壳程流体的流量、粘度压降有关,最小间距为20%D(壳体直径)或50mm,最大间距不超过则接近纵向流动,传热效果差。经验表明最佳的板间距约为D/3。当换热器的挡板选定后,在检修更换换热器芯子时,折流板的挡板间距不易随意更换,以免影响传热效果。
壳程如加装纵向挡板,可使流速成倍地增加,但流阻增长更快,加上安装困难,一般尽量避免纵向挡板。横向折流板的板间距合理缩小后可使流速和流程加大,流动方向不断变更,使层流附面层减薄,从而增大膜系数,容易造成湍流。因此,常使流率低、粘度大的流体通过壳程,如常减压蒸馏装置中渣油与其他油品换热时,渣油一般走壳程。
6.2.6换热器管束的排列方式
管束中管子有四种排列形式:a表示等边三角形;b表示正方形;c表示正方形错列(转角45°);d表示园形排列。此外还有转角三角形等。
常减压蒸馏装置中一般采用正方形错列(转角45°)方式较多。但无论那种排列法,最外圈管子的管壁与壳内壁的间距不应小于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