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法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一个国家很重要的事情,改变一项制度是要很谨慎的,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还要考虑到不利的一面,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一旦决策有一点不成熟,危害会被放大很多。就像开汽车要比骑自行车更谨慎一样。所以不要认为中国不想不改变现状,只是时机还不成熟。
这是几十年积攒下来的问题,改是一定要改的,不过这需要在上层建筑做出一些改变的基础上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开展改革。
席酉民:中国的应试教育可能再过几十年也无法改变
搜狐教育2015-05-26 09:50:06 教育活动阅读(2735) 评论(0)
编者按:为了总结教育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任务,探讨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办法,进一步创新教育思维,激发教育活力,办更好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将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5月25、26日联合举办纪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三十周年大型论坛。以下为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的发言:
本文由论坛主办方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刚才看了一下参会嘉宾的名单,我发现我是一个教育的外行,但是教育的实践者,所以会从教育实践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教育的探索和改革。我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和老师。
大家现在生存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当我们要讨论教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必须要知道未来人的需求才能做好教育,应该说是站在全球背景下骑在牛背上的人,一个是全球化的背景,一个是非常不稳定的环境。大家知道这头牛是一头疯牛,如果能够在上面坚持几分钟就很不容易,什么样的人才能在上面坚持几分钟?一定是一个Global Player,但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素养才能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下、非常难以驾驭的疯牛背上坚持八秒钟?如果我们认真思考Globalized World,我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描写:首先是不确定性,然后是模糊性、复杂性和快速变化。谁也无法逃脱这样四个变量的影响,也就是说未来世界是生存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我经常用UACC描写我们生存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和未来的人怎样在这样的时空里面去生存、去竞争?这是我们搞教
育的基础,如果搞教育的人对这个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可能就会走偏方向。
这个时代告诉了我们什么?首先是链接革命,会改变很多行为,包括学习的行为。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以教知识为主,现在一个可穿戴设备或者智能手机,所有的知识可以全装在身上,为什么还要记忆这些知识?如果大学还是以教知识为主,这样的大学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会形成一种新的生存状态,叫做共生,还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在不断颠覆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组织、我们的教育。我们需要一种全球的竞合,教育是从过去的惧怕无知到UACC,这是当下教育的一个挑战。
为了这样的教育挑战,我们要培养国际玩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理解我们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我们知道国际玩家必须面对的挑战是来自本土化的影响,中国教育对于本土文化、对于中国学术的影响太深刻了。学生的课堂永远是Silent,永远不愿意去挑战已有的知识和老师。中国的应试教育可能再过几十年也无法改变,原因是非常深层的基础结构,我们选的不是市场,如果离不开相关制度,应试教育就无法改变,大学就沦为一个考证机关,太悲哀了。还有一个是外部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生存在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比如现在我工作的大学,学生和老师来自五十多个国家,我必须天天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的行为特征和文化,来自于不同的教育体系训练出来的人,还有全球文化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这个Global Player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才能?就是跨文化领导力,这是这个时代我们要培养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不管你是学哪个专业的,学理科、工科还是管理,如果缺乏这个Cross-Country Leadership是很难做到的。
什么是跨文化领导力?十几年前我就提出了UACC,美国西点军校提出了一个观点,也更加复杂,至少有四点是教育必须关注的:首先是跨文化的想象力,然后是复杂脑袋,西点军校已经做了一定的描写,还有整体思维和变革管理,就是要学会变化管理。不管学什么专业,这些方面是我们必须加强的,但在学校里面没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些,这是我们教育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大学教育,我们来看德鲁克先生讲的一句话:任何公益事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结构变革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内部,而是来自于外部。比如洪堡大学,世界大学发展史上洪堡是对大学加深研究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不是来自于大学教授,而是来自于一个外交官。五六十年代大学的迅速变革不是来自于内部,而是来自于对于大学的不满。社会迫切需要大学变革,家长和孩子都不满意,还有一系列的颠覆性技术会改变中国大学的生态。更有名的是这位哈佛的教授Clayton,去年有两篇文章很有意思:一篇是未来的大学,另一篇就是他的观点。他的话让我们很多人震惊,包括中国教育部,我们的大学模式基本上是北美模式,我们的很多家长向往着把孩子送到北美教育,但是他讲到未来十五年之内美国的大学会破产一半。连我们很向往的大学都可能会破产一半,我们不向往的大学不知道会破产多少?但是请大家放心,大学没有组织法,想破产都不知道怎么破产。很遗憾的是,这样的大学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大学。
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行动还是观望?我可以告诉大家,去年我参加了教育部的咨询工作会议,包括北大的改革方案、清华的改革方案,还有教育部的领导、咨询委员会的报告,听了以后我非常失望。这些国家级下一步全面综合改革的方案里面很少涉及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内部管理琐碎的事情,两天的讨论我觉得非常的遗憾和失望。现在我们还在当下的小问题当中不能自拔,没有办法前瞻教育面临的大挑战,这些就是我们要看的。
大学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发展?刚才提到2014年6月28号的一篇文章,里面讲到一个问题大家可以认真思考一下。传统的教育是害怕无知,让人们防止无知,所以教学生知识,现在的技术可以让人们很容易获得知识和知识的宽度。在台湾的时候我问一个大教育学家,实际上他是美国的,现在的人缺乏Interlectural Breadth,其实现在很难解决的是Interlectural Depth,更难解决的是Altitude。现在很多工具是把传统教育计算机化,并没有改变教育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