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外动力(海洋地质作用)——【地质学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蚀崖的后退限度:海浪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海蚀平台上。
青岛石老人
3、浊流和洋流在海底的剥蚀作用
浊流——流速高,动能大,侵蚀力极强——“V”形峡谷; 洋流——动能很小,极弱冲刷。
(三)海洋的搬运作用
——海水在搬运过程中把携带的物质搬到其它地方的作用。
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
1、海浪和潮流的搬运作用
宽数十至数百公里,水层厚度达几百米,流程长可达数千 公里以上,流速较慢,一般1-3海里/小时。 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定向风和海水温差的影响。
暖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洋流主要在深海区
(4)浊流——清澈水体中沿底部运动的一股被泥沙搅和的水团。
(二)海洋的剥蚀作用——海蚀作用
——由海水的运动、溶解、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
海浪是海水搬运的主要动力,其机械搬运力、搬运量、搬运方式与 海浪的动能有关。 海浪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滚动、跃移和悬移。
海水的搬运:
• 海浪的搬运力强,在浅水海域中,海浪的搬运分为: • 垂直海岸搬运——拍岸浪、底流 • 平行海岸搬运——沿岸流
在海浪搬运过程中,所搬运的岩石碎块不断变小、变细、磨圆,同时在 重力作用下,搬运物发生分选——结果是颗粒大、比重大的颗粒留在海岸附 近,颗粒小、比重小的搬运距离远,可搬运至深海。
海浪向下传播
波浪向下传播需要克服水中的内摩擦力,水质点的圆周运动半径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当到达一定深度后水质点即处于静止状态。水质点开始处于静止状态的临界面叫波基 面。波基面深度约1/2波长,依次水域分浅水区和深水区。
海水的动能随深度减少 深水区——水深大于1/2波长的区域。水质点呈圆周运动,海浪不影响海底。
海浪、潮汐、洋流、浊流
(1)海浪——指海水波状起伏形成的波浪 ,主要由风引起。
波浪的大小与风力、风的持久性和海面的开阔程度有关。 一般的海浪,波长数十米,波高2-5米。 三大洋汇合处:海面开阔,受季风影响,波长400米,
波高达13-14米。
风与海面接触时,风对海面的摩擦 和推挤引起海水表面支点依次在平 衡位置沿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形 成象麦浪以样的沿风的流动方向传 播的波浪。
2、洋流和浊流的搬运作用
洋流:动能小,搬运细小泥沙,搬运距离远。 浊流:动能大,搬运物大小混杂、搬运距离较远。
但时空局限。
(四)海洋的沉积作用
——海洋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动能减少、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引起搬运物沉 积的作用。
大部分水体(除海岸附近和表层海水)相对较安静,因此沉积作用是海 洋地质作用中最主要的作用。
海洋的沉积作用包括:
机械沉积 化学沉积 生物沉积 由于海洋中不同水于海水的运动特征、生物特征以及海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因此其沉积作用也不同。
A、海岸砂丘——海滩砂被风改造的产物
沉 积 物:中细砂 结 构:分选、磨圆好 构 造: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细层倾角陡 生 物:大量生物介壳碎片
B、后滨 (潮上带)——平均高潮线至海岸砂丘。
潮流的搬运力随潮高增加,随水深增加而减少。特别是狭窄的海湾河口处,由于海 岸的约束,搬运力和速度大增,将河口处的大量泥沙搬运到较深海,使河口无法形成 三角洲,而形成喇叭状河口即三角港,如钱塘江。苏轼诗中所说“八月十八潮,壮观 天下无”
2003年9月29日下午,钱塘江大潮突然掀起4米 高的巨浪,冲向正在观光的游客。
沉积物:中粗砂 结 构:分选、磨圆较好 构 造:平行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C、前滨 (潮间带)——平均高潮线至平均低潮线。
沉积物:中砂 结 构:成熟度较高, 构 造:冲洗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波痕、冲刷痕 生 物:介壳凸面朝上
冲浪带
波浪作用形成的砂砾质海岸
深水区
浅水区:海浪底部受到摩擦,波速减小,前面水质点比后面的慢,于是
波浪涌到一起,波长迅速缩短,波高增大,又由于下层海水所受阻力大于 上层,因此波浪的波峰前倾。
水深小于波高时,水质点不能及时补充波峰,于是波浪破碎形成碎浪, 同时能量释放猛烈拍击海岸形成拍岸浪。当拍岸浪能量释放后,涌向海岸 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底流沿斜坡流回海洋。若拍岸浪拍打海岸时不是垂 直海岸,则同时产生沿海岸方向流动的沿岸流。 拍岸浪、沿岸流以及底流同时改造着海岸的地形。
1、海蚀作用方式及盛行区
海蚀作用的方式:机械剥蚀和化学溶蚀作用。 机械剥蚀:包括海水的冲蚀作用、砂砾的磨蚀作用。
主要发生区域:海岸带以及海水运动所能影响到的海底 部分
化学溶蚀:
主要发生区域:易溶岩石组成的海岸区
2、海岸带的海蚀作用:以海浪为主,潮汐作用为辅
陡峭地区: 海浪和潮汐破坏——海蚀凹槽——扩大、加深——海蚀崖 海蚀崖后退——波切台(海蚀平台)、波筑台、海蚀柱。
浅水区
(2)潮汐:海水的周期性涨落。包括:潮汐(海面的升降运动)和潮
流(水平流动)。
潮汐:源于月球引力及月地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潮流:源于地球自转和地月的相对运动。具较大动能。
盛行Leabharlann Baidu区:
靠近大陆海岸处的海湾和 河口区,潮流具较大的动 能。 钱塘江大潮:
潮高达12米
(3)洋流——海洋中较大范围内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水。
第三节 外动力地质作用
四、 海洋的地质作用
(一)概述:
1、水体划分:
滨海——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水域; 浅海——平均低潮线以下至水深200米之间的水域; 半深海——水深200米至2000米之间的水域; 深海——水深2000米以下的水域;
2、海水的运动
影响海洋地质作用的因素:海水的运动方式、海水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和海洋生物 。 海水的运动受风力、日月引力以及地震、火山爆发和海水物理性质的影响,其运 动方式表现为:
青岛石老人
3、浊流和洋流在海底的剥蚀作用
浊流——流速高,动能大,侵蚀力极强——“V”形峡谷; 洋流——动能很小,极弱冲刷。
(三)海洋的搬运作用
——海水在搬运过程中把携带的物质搬到其它地方的作用。
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
1、海浪和潮流的搬运作用
宽数十至数百公里,水层厚度达几百米,流程长可达数千 公里以上,流速较慢,一般1-3海里/小时。 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定向风和海水温差的影响。
暖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洋流主要在深海区
(4)浊流——清澈水体中沿底部运动的一股被泥沙搅和的水团。
(二)海洋的剥蚀作用——海蚀作用
——由海水的运动、溶解、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
海浪是海水搬运的主要动力,其机械搬运力、搬运量、搬运方式与 海浪的动能有关。 海浪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滚动、跃移和悬移。
海水的搬运:
• 海浪的搬运力强,在浅水海域中,海浪的搬运分为: • 垂直海岸搬运——拍岸浪、底流 • 平行海岸搬运——沿岸流
在海浪搬运过程中,所搬运的岩石碎块不断变小、变细、磨圆,同时在 重力作用下,搬运物发生分选——结果是颗粒大、比重大的颗粒留在海岸附 近,颗粒小、比重小的搬运距离远,可搬运至深海。
海浪向下传播
波浪向下传播需要克服水中的内摩擦力,水质点的圆周运动半径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当到达一定深度后水质点即处于静止状态。水质点开始处于静止状态的临界面叫波基 面。波基面深度约1/2波长,依次水域分浅水区和深水区。
海水的动能随深度减少 深水区——水深大于1/2波长的区域。水质点呈圆周运动,海浪不影响海底。
海浪、潮汐、洋流、浊流
(1)海浪——指海水波状起伏形成的波浪 ,主要由风引起。
波浪的大小与风力、风的持久性和海面的开阔程度有关。 一般的海浪,波长数十米,波高2-5米。 三大洋汇合处:海面开阔,受季风影响,波长400米,
波高达13-14米。
风与海面接触时,风对海面的摩擦 和推挤引起海水表面支点依次在平 衡位置沿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形 成象麦浪以样的沿风的流动方向传 播的波浪。
2、洋流和浊流的搬运作用
洋流:动能小,搬运细小泥沙,搬运距离远。 浊流:动能大,搬运物大小混杂、搬运距离较远。
但时空局限。
(四)海洋的沉积作用
——海洋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动能减少、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引起搬运物沉 积的作用。
大部分水体(除海岸附近和表层海水)相对较安静,因此沉积作用是海 洋地质作用中最主要的作用。
海洋的沉积作用包括:
机械沉积 化学沉积 生物沉积 由于海洋中不同水于海水的运动特征、生物特征以及海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因此其沉积作用也不同。
A、海岸砂丘——海滩砂被风改造的产物
沉 积 物:中细砂 结 构:分选、磨圆好 构 造: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细层倾角陡 生 物:大量生物介壳碎片
B、后滨 (潮上带)——平均高潮线至海岸砂丘。
潮流的搬运力随潮高增加,随水深增加而减少。特别是狭窄的海湾河口处,由于海 岸的约束,搬运力和速度大增,将河口处的大量泥沙搬运到较深海,使河口无法形成 三角洲,而形成喇叭状河口即三角港,如钱塘江。苏轼诗中所说“八月十八潮,壮观 天下无”
2003年9月29日下午,钱塘江大潮突然掀起4米 高的巨浪,冲向正在观光的游客。
沉积物:中粗砂 结 构:分选、磨圆较好 构 造:平行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C、前滨 (潮间带)——平均高潮线至平均低潮线。
沉积物:中砂 结 构:成熟度较高, 构 造:冲洗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波痕、冲刷痕 生 物:介壳凸面朝上
冲浪带
波浪作用形成的砂砾质海岸
深水区
浅水区:海浪底部受到摩擦,波速减小,前面水质点比后面的慢,于是
波浪涌到一起,波长迅速缩短,波高增大,又由于下层海水所受阻力大于 上层,因此波浪的波峰前倾。
水深小于波高时,水质点不能及时补充波峰,于是波浪破碎形成碎浪, 同时能量释放猛烈拍击海岸形成拍岸浪。当拍岸浪能量释放后,涌向海岸 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底流沿斜坡流回海洋。若拍岸浪拍打海岸时不是垂 直海岸,则同时产生沿海岸方向流动的沿岸流。 拍岸浪、沿岸流以及底流同时改造着海岸的地形。
1、海蚀作用方式及盛行区
海蚀作用的方式:机械剥蚀和化学溶蚀作用。 机械剥蚀:包括海水的冲蚀作用、砂砾的磨蚀作用。
主要发生区域:海岸带以及海水运动所能影响到的海底 部分
化学溶蚀:
主要发生区域:易溶岩石组成的海岸区
2、海岸带的海蚀作用:以海浪为主,潮汐作用为辅
陡峭地区: 海浪和潮汐破坏——海蚀凹槽——扩大、加深——海蚀崖 海蚀崖后退——波切台(海蚀平台)、波筑台、海蚀柱。
浅水区
(2)潮汐:海水的周期性涨落。包括:潮汐(海面的升降运动)和潮
流(水平流动)。
潮汐:源于月球引力及月地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潮流:源于地球自转和地月的相对运动。具较大动能。
盛行Leabharlann Baidu区:
靠近大陆海岸处的海湾和 河口区,潮流具较大的动 能。 钱塘江大潮:
潮高达12米
(3)洋流——海洋中较大范围内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水。
第三节 外动力地质作用
四、 海洋的地质作用
(一)概述:
1、水体划分:
滨海——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水域; 浅海——平均低潮线以下至水深200米之间的水域; 半深海——水深200米至2000米之间的水域; 深海——水深2000米以下的水域;
2、海水的运动
影响海洋地质作用的因素:海水的运动方式、海水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和海洋生物 。 海水的运动受风力、日月引力以及地震、火山爆发和海水物理性质的影响,其运 动方式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