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测溶液浊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浊度 (turbidity)

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水体混浊现象是由水中存在的悬浮物质如泥砂、胶体物(colloid matter)、有机物、

浮游生物(plankton organism)、微生物(microorganism)等所造成。浊度的大小不仅

与水体中的颗粒物有关,而且与其颗粒大小、形状和表面积有关。天然水经过混凝、

沉淀和过滤等处理,使水变得清澈。

常用的测量浊度的方法有:

1、分光光度法

2、目视比浊法

3、浊度计测定法

1、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选用1厘米比色皿(cuvette),在波长660纳米处,

测定标准浊度液吸光度值。绘制吸光度—浊度标准曲线,然后测定水样的吸光度值,并从

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浊度。当浊度超过100度时需稀释后测定,计算时应乘上相应的稀

释倍数。将一定量硫酸肼与6-次甲基四胺聚合,生成白色高分子聚合物,作为浊度标准溶

液,在一定条件下与水样浊度比较。

该法适用于天然水、饮用水及高浊度水的测定,最低检测浊度为3度。

2、目视比浊法(visual turbidity):将水样与用硅藻土(或白陶土)配制的标准浊度

溶液进行比较,以确定水样的浊度。

适用于饮用水、水源水等低浊度水的测定,最低检测浊度为1度。

3、浊度计测定法:利用各种类型的浊度测量仪进行测定。

常用浊度单位:FTU 和 NTU ,二者分别以不同人的名字命名,但数值相等。

主要参考文献

??1、环境工程监测,蒋展鹏、祝万鹏着,清华大学出版社,90年5月第1版.

2、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帮灿、费龙编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99年8月第1版.

3、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奚旦立等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章亚麟等着,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5、环境污染物分析监测,何燧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6、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7、空气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5.

8、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9、中国生态监测网络规划,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10、环境监测,陆雍森等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11、环境监测技术,吴帮灿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1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魏复盛等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13、环境监测资料汇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5、环境污染物监测,陈尚芹编着,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16、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王正萍,周雯编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7、环境监测技术姚运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8、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监测仪器设备,鹿政理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9、环境监测实用工作手册,王晓利,唐晓青主编,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0、环境监测技术实习,吴同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1、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聂麦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2、环境分析与监测,李鹏,冯治宇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2.

23、环境监测技术,李弘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4、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王正萍,周雯编着,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5、环境监测管理和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实务全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26、环境分析与监测,邓桂春,臧树良编着,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

27、农业环境监测实用手册,刘凤枝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28、水环境监测实用手册,李青山,李怡庭编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29、环境监测仪器使用与维护,易洪佑,梁泽斌编着,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

30、世界环境与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曹月华,赵士洞主编,科学出版社, 1997.

31、环境污染与监测(2版),李绍英等编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995.

32、环境污染监测实用手册,刘书田等编着,原子能出版社, 1997.

33、环境监测、信息、指标体系述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34、大气环境监测,曾凡刚编着,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5、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编写组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

36、土壤污染及其鉴别监测方法,史崇文,王久志主编,农业出版社, 1994.

37、污染源监测,唐森本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

38、环境监测综合技术概论,吴忠勇等编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

39、环境监测系统及原理,张大年等编着,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92.

40、化工环境监测实用手册,张振中等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41、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研究,万本太等编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42、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

43、GEMS: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球环境污染评价,关于环境监测与人体健康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编 ; 于正然,李嵋译,

44、环境生物监测,张志杰编着,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0.

45、环境污染物监测,陈尚芹编着,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8.

46、环境监测中的电化学分析法,杜宝中编着,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7、Analytical instruments i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equipment in China : a strategic entry report, 1997 / Icon Group International, Inc. Brea, Calif. : Avery Dennison, 2000.

48、Rapid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s in the environment / edited by Peter J. Stopa and Michael A. Bartoszcze. Dordrecht ; Boston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c2000.

49、Health-based monitoring of recreational waters :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approach (the 'Annapolis Protocol') : outcome of an expert consultation, Annapolis, USA co-sponsored by USEPA. Geneva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ealthy Environments, 1999.

50、NATO Advanced Research Workshop on Biosensors for Direct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 Field (1997 : Smolenice, Slovakia): Dordrecht ; Boston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c1997.

51、Urban air pollution :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trategies. Berlin : Springer-Verlag, c1996.

52、Monitoring industrial emissions and wastes,Vienna, Austria :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Vienna International Centre ; Paris, France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 [Office], 1996.

53、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the environment : a manual of methods. Wallingford, Oxon : CAB International, 1994.

54、Gosovic, Branislav. .: The quest for world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 the case of the UN Glob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 Branislav ; New York : Routledge, 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