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愁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杯消愁愁更愁

—浅议李清照的愁情

摘要:李清照以女子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感悟着岁月的流逝,体味着人间的离愁,抒发着壮志的国愁,愁绪在延伸,在发展。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创作出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词。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其作品中所蕴涵的愁情,探索作者创作的心理历程,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关键词:李清照愁因愁绪表达愁情发展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①写的是一种难分难舍的离愁;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②写的又是一种壮志难酬的国愁。不难看出,“愁”字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是常见的。那究竟何谓“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忧也.从心,秋声。”③由此可见,“愁”是一种心理活动。当人们忧虑、压抑,却又无法诉说时,便常以诗词的形式发诸于笔端。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里,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李清照的若干首词,据统计,现存李清照的词有五十多阙,直接写到“愁”字的有十多阙,另外提到“泪、怨、恨、凄、惨”等字的也屡见不鲜;由此我们可看出“愁”字贯穿她生命的始终。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我让学生回去收集李清照的相关资料和诗词,然后组织一节探讨课,下面就是我们的探讨结果。

一愁因探析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极具文化氛围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母亲也知书达礼,擅长诗文,而且由于她父亲的特殊地位,她有机会频频与当时文人骚客接触,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有机会接触更宽广的领域,从而形成了她温婉中又带男子气的性格特点。如“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清代沈曾植在《菌阁琐谈》中评:“又且谓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苏辛,非秦柳也。”④十八岁时,嫁于赵明诚,二人意趣相投,感情深厚。

从以上的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物质生活是优越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那怎么会有那么的“愁”,会不会是无病呻吟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究竟是哪些原因令她们“断肠”?

(一)闲愁

李清照,朱淑真的家庭环境比较好,她们从小饱读诗书,才情具备,又因为她们对生活具有特殊的敏感,从而造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因此,花落花开,春去秋来,阴晴圆缺都给她们带来无限的愁绪,然而这种愁淡而不伤,忧而不痛,婉转缠绵。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愁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她早期的一首惜春之情。词人用简短的几句话,由花联想到人,感叹自己的青春易逝,从而产生无限的惜春之情。全词字面虽无一“愁”字,而深沉离愁别恨却渗透在整个艺术形象中。

同时,这种愁也体现在闺阁生活中。如李清照的《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就是少女在春光淡荡的时刻,幽闺独处,甚感无聊,女伴在这大好时光走出闺门,去玩斗草的游戏,而自己却足不出户,默默看着细雨打湿秋千。我们可以通过整首词看出天气由晴转雨,而作者的心情也由娇慵转入凄清。以上作品虽都含有一丝清愁,但李清照的词更加婉转、深沉、大气,尤其是“绿肥红瘦”四字历代文人对其评价颇高。

(二)离愁

“多情自古伤离别”李清照的婚姻虽然比较美满,但赵明诚经常外出,两人聚少离多,即使时间比较短暂,也常常会牵动她的离情别绪,所以她会“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愁绪绵绵,此起彼伏;当她寂寞,思念远方的伊人,便会“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尤其是逢节日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比如在《醉花阴》中“薄雾浓雰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时节又重阳,宝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阙从白天写到晚上,具体刻画了深闺独处的她,怅然若失的精神状态。下阙才转入写她在重阳节的活动,本欲借以遣愁,可是一阵暗香袭击,顿生清冷之感。最后又通过“人比黄花瘦”形象的描绘出她的凄凉寂寞的相思愁苦。由此可见,她的离愁大多是与思念联系在一起的。

另外,她除了写与恋人的离愁,还写了与亲人的离别。宣和三年,李清照由青州到莱州,途中住在昌乐驿馆,想到了与姊妹临别时的难舍难分情景,写下了这首《蝶恋花》:“泪揾征夫脂粉暖。四叠阳关,唱了千千遍。人到山长水又断,萧

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的上阙用了极其夸张笔法,写”四叠阳关”不是唱了三四遍,而是”唱到千千遍”,然后笔锋一转,又通过连绵不断的山峰,写依依不舍,频频回首的情景,并借冷雨敲窗的环境,衬托出一个离人深夜无眠的心境,下阙进一步写临别时的心情凌乱及盼望姐妹来信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她与姐妹的深厚友情。(三)国愁

她虽为女子,但依然心系国家,为天下而愁。由于发生靖康之变,李清照因国破而逃亡,后丈夫去世,她虽只身漂泊异乡,但是时刻怀念故乡,感叹“物时人非事事休”(《武陵春》),尤其是那首《声声慢》,把她的家国之愁抒发的淋漓尽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力。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开端,用了七个叠词,揭示了心中的凄惨、忧虑与哀愁,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结语,体现出她的无助与愁苦的心情。全词通过描写秋景,抒发了她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苦痛。另外在《永遇乐》中:“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此词更抒发作者的忧患苦闷的心情,通过今昔不同的情景构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作者的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感,以个人经历折射出当时社会现实,联想到国家兴亡。

“巾帼不让须眉”,她的忧愁已经不再局限抒发个人生活、感情,而是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个人虽不幸,但没有完全沉浸个人不幸中,而是关注到国家,从而也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涵,她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的诗思走出了闺阁,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历史。

二愁绪表达方式

以上主要是分析了愁绪产生的原因,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词人是如何以其特有的细腻婉转,缠绵悱恻来表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词人虽在创作中多次提到“愁”字,但并不是简单堆砌叠加,而是采用多种手法,对愁的描写达到了游刃有余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