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巨亏事件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根大通巨亏事件解析

一、事件概述

由于一项对冲投资策略出现失误,摩根大通设在伦敦的首席投资办公室6周内出现了20亿美元的交易损失,摩根大通巨亏事件浮出水面。亏损源于该办公室一名绰号“伦敦鲸”的交易员在信用衍生品CDS1(信用违约互换)市场重仓建立的大笔头寸。并受到众多对冲基金围剿,其天量头寸遭受重大损失。他认为,在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过程中,部分相关公司的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将持续下降。因此,他在CDS市场上大量抛售了与一篮子美国公司债券挂钩的指数2CDS合约,企图从这些CDS合约的贬值过程中获益。但是,由于“伦敦鲸”的仓位过大,导致市场波动异常,其交易对手———对冲基金持续亏损,这引起了对冲基金的强烈关注。对冲基金将衍生品敞口问题曝光给媒体,引发了众多对冲基金合力围剿“伦敦鲸”的局面。与此同时,市场也出现了反弹。因此,“伦敦鲸”所持有的这些敞口需要出售大量的远期CDS才来维持对冲策略。而由于摩根大通的对冲头寸巨大,一旦对冲失误,其敞口风险将奇大无比且极具波动性。摩根大通突然意识到自己承担的风险超过了此前的预计,于是首席投资办公室及“伦敦鲸”停止了对冲。然而,停止对冲,放弃管理对冲的比例又意味着摩根大通的敞口变为了单向的看空或看多,违背了对冲的初衷,使其敞口暴露于市场风险之下。不幸的是,随后出现了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和美国宏观经济形势下滑,欧美债市和股市大幅波动,摩根大通持有的CDX指数也随之剧烈波动,“伦敦鲸”的天量敞口便在市场波动中遭受了巨量损失。虽然,摩根大通也曾决定减少在CDS指数上的对冲敞口,对之前的对冲敞口进行了“再对冲”,但效果不佳;而随后“伦敦鲸”尝试关闭更多敞口的补救措施也未能奏效。至此,“伦敦鲸”搁浅,摩根大通宣布巨亏。

二、风险概况

摩根大通巨亏反映出来的风险管理问题包括操作风险,交易员的判断失误和错误的交易为导火索。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监管机构的规定,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别,并由此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实物资产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实践等。与市场分析主要存在于交易账户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账户不同,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性和非营利性,不能给企业带来盈利。针对此事件看来,由于交易员操作错误属于人员因素,公司披露逾20亿美元交易损失。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股市下跌,摩根大通股价下挫超过10%,市值缩水超过150亿美元,之后的10天时间内,摩根大通的市值类继承法约313亿美元,评级机构惠誉、标普纷纷下调其评级。所以损失的不只是20亿美元包括各个方面的损失不计其数,对信用也产生了影响。

三、产生风险的原因

衍生品交易投机策略失误尽管摩根大通尚未披露有关此次巨亏有关交易的详情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与该行的高风险市场投机行为相关。

由于在次贷危机中的稳健表现,摩根大通声誉鹊起,引来越来越多的客户选

择将资金存入该行。CIO的投资活动已逐渐偏离了对冲风险的本职,而是越来越多地涉足衍生产品投机交易。

摩根大通风险管理的失效也是此次交易巨亏发生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摩根大通严格的风险管理一直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创立的VaR模型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主流风险管理工具之一,但它不能准确反映该行经营中面临的市场风险。风险管理模型的失灵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CIO交易中的潜在风险,导致在市场环境逆转之初,摩根大通决策层未能对风险作出及时反应。

华尔街“重利润、轻风险”的激励机制和决策导向上述两方面是此次交易巨亏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华尔街流行的“重利润、轻风险”的激励机制和经营导向。长期以来,华尔街金融机构普遍实行与当年业绩紧密挂钩的薪酬激励政策。特别是在投行和交易部门,员工每年给公司创造的利润越高,年末奖金也越多,而当员工给公司带来损失时,即使原因可以追溯到既往年度,员工也无需退回已得奖金。在这种短期、非对称性的考核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公司高管层更倾向于激进的经营策略,以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部门和一线员工也倾向于在业务和交易中追求即期的高回报。由此,金融机构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偏好,结果往往使整体经营风险超出最优水平。此外,风险的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风险的最终爆发也通常取决于一些偶然因素,因此风险对金融机构的业绩影响一般表现出明显的脉冲式特征,时间上存在高度非均衡性。尽管华尔街金融机构都拥有发达的风险管理模型和制度,但在风险积累初期,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当期收益,往会忽视甚至故意掩盖风险预警信号,从而延误风险处置的最佳时机。这种扭曲的风险收益偏好使华尔街在次贷危机中付出了惨痛代价,但相关机构并未很好地吸取教训。过去几年中,摩根大通内部一些人士曾对CIO的高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出质疑,但均未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四、弥补损失,改进风险管理的措施

针对摩根大通,其相对已经有了相对的机制。

1、建立了监控管理体制

对内部薄弱环节制定了一个“控制方案”,这个方案中的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推行一个操作控制自我评估程序。

2.自我风险评估体制

按照巴塞尔协议要求,自我风险评估是操作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程序,各

银行应根据业务状况实行自我评估,并着重根据业务特点分析主要风险及管理办法。

3、风险警报系统

摩根大通银行在业务处理环节设立风险点,内部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

并与可收集到的外部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及时发现风险点,避免因为不完善或失效的程序或系统、人为因素及外部原因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4.遵循银行内部审计体制

摩根大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注重制度执行者及业务操作者的自

我评估、系统风险预警等方面,还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制,定期不定期地由稽核监督部门对业务部门操作风险控制情况,制度执行情况,自我评估程序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