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异常结果处理] • ⒈常需结合MCV结果综合分析,以确定贫 血的形态学分类,指导正确纠正贫血。 • ⒉常需同时检测血常规、血小板、网织红 细胞等项目。
六、血小板计数(PLT,PT,BPC)
• PLT来自骨髓巨核细胞系,在血液循环中, 血小板不与其他细胞发生作用,而是沿着 毛细血管内壁排列,维持其完整性,它具 有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和血块收缩 功能。当血管局部受到损伤时,血小板的 止血兼不机械性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的黏 附,聚集作用。
• ⑴血小板增多: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可发生血栓或血栓性并发症;②骨髓增生 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等;③争性大出血、 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④脾切除手 术后。
• ⑵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骨髓造 血功能受损而致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 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和放射治疗、化 疗后,骨髓纤维化等;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 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 统性红斑狼疮(SL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体外 体循环手术等;③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血小板减少: 如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磺胺类药、阿司匹 林、氯丙嗪、抗甲状腺药物等。
⒈生理性变化
• ⑴增多:①剧烈的体力劳动,由于劳动强度大, 氧需要量增加和大量出汗而致血液浓缩,导致红 细胞增多;②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 缺氧,红细胞代偿性增高;③刚出生的幼畜,由 于处在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显增高;④ 精神因素,如感情冲动、兴奋、恐惧、等均使肾 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增加。 • ⑵减少:①幼畜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 料相对不足;②妊娠中后期由于孕畜血容量增加, 使血液稀释而致;③老畜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明显 减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三)嗜碱粒细胞(B)
• B数量很少,在正常动物外周血中,用一般 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很难见到,占白 细胞0~0.01(0~1%)。目前常用直接计 数的方法有两种;甲苯胺蓝法和中性红法。 这两种方法操作完全一致,将血液稀释成 一定倍数,用显微镜进行计数,即可直接 求得每升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数。
[结果判断] 根据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 体积分布宽度(RDW)两项指标的变化,可将贫血 的分类更加完善。
•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地中 海性贫血。 •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 ,RDW增大,如缺铁性 贫血。 • 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正常,如再生障碍 性贫血、急性失血。 • 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 铁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等。 •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慢性再生 障碍性贫血。 • 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增大,如巨幼细 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计数(RBC)
• 红细胞(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 成分,在正常情况下成熟红细胞的寿命平 均约为120天,每天约有1/120衰亡,同时 又有1/120产生,使红细胞数的增加与减少 保持动态平衡,无论是生成减少或破坏增 多,即可造成各种贫血,通过对红细胞数 量的检查,可对贫血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 红细胞计数,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① 显微镜目视计数法;②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法。
• [结果分析] • ⒈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 呕吐、腹泻和大面积烧伤时。临床上常测 定红细胞比积,其目的是了解血液浓缩程 度,作为补液量的计算依据。 • ⒉减低 常见于各种贫血。
• [异常结果处理] • 在治疗贫血过程中,HCT可作为监测疗效 的重要指标,如治疗过程中逐渐提高,表 示治疗有效,若变化不大,应考虑改变治 疗方案。
• 血红蛋白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由珠 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是红细胞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细胞赖以携带氧气 和二氧化碳的物质。血红蛋白测定目前采 用的方法有两种:①氰化高铁法:取未梢 血压20μl;②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取静脉 血1~2ml,EDTA-K2抗凝。
• [结果判断] 在生理状态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红 蛋白的增减与红细胞数值变化近乎一致。但在某 些贫血,如缺缺性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减少多于 红细胞的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数减 少多于血红蛋白的减少。 • [异常结果处理] • 大部分Hb降低者伴有RBC减少,为贫血的重要指 征,常结合RBC、HCT、Ret综合分析。
(二)嗜酸性粒粒细胞(E)
• 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少见,仅 为0.005~0.05(0.5%~5%)。 • [结果判断] • ⒈生理性变化 ①时间:嗜酸性粒细胞白天 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比较 稳定;②在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 等情况下,可使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⒉病理性变化 • ⑴增多:①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食物过敏、变应性肺炎、血管神经性水肿;②某 些皮肤病:湿疹、疱疹样皮炎等;③寄生虫病: 如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囊虫 病等;④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等;⑤血液病: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 ⑵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手术 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异常结果处理]
• ⒈红细胞增多常提示缺氧或血液浓缩,应 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适当补液,并 可作进一步检查,如血液黏度、尿常规等。 • ⒉红细胞减少常提示贫血,应结合hb、 HCT和Ret综合分析,计算MCV、MCH、 MCHC以区分贫血的表态学分类,必要时 可做骨髓象检查。
二、血红蛋白(HGB,Hb)
• [异常结果处理] • ⒈若WBC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有炎症存 在,应进一步查明感染存在的部位,及时 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 ⒉若WBC异常增高,应注意白细胞分类计 数及形态学改变,及时请专科医师诊治。 详见白血病相关内容。 • ⒊若WBC显著减少,应作骨髓检查,以明 确减少的原因。
八、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减少: • ⑴感染性疾病:某些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流感、肺 结核、脓毒血症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伤寒 杆菌感染时,也可使白细胞数降低; • ⑵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 细胞病等; • ⑶慢性理化损伤:如长期接触放射线和应用某些化学药物, 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 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的增加和减少与疾病的关系是很密切 的。
• [异常结果处理] • ⒈PLT显著增多,必须警惕发生血栓,应在 医师指导下降低血液黏度。 • ⒉PLT显著减少,必须防止出血,应在医师 指导下输血或输注血小板,尽可能避免手 术治疗。
七、白细胞计数(WBC)
• 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 单核细胞,均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它们通 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 过敏原和参加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从而保证了人体的健康。白细胞计数方法 目前使用的有两种:①显微镜目视计数法: 取未梢血20μl,于定量白细胞稀释液中。②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取静脉血1~2ml, EDTA-K2抗凝。
⒉病理性变化
• ⑴增多:①相对性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 中红细胞相对地有所增加,多见于连续呕吐、严 重腹泻、多尿、大面积烧伤等;②绝对性增多: 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③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⑵减少:①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 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② 急慢性失血:如产后、手术后、消化道溃疡引起 的大量出血,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③慢性 肾炎;④恶性肿瘤。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
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 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 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 白浓度(MCHC)是在同一标本中同时测 定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和血红蛋白三个 数据后,通过间接的计算得出的。然后根 据这三个平均值,对病人的红细胞形态特 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贫血的鉴别。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⒉病理性变化 • 增高: • ⑴急性感染或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 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常见疾病有中耳炎、脓 肿、疖痈、阑尾炎、肺炎、扁桃体炎等; • ⑵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 手术创伤等; • ⑶急性大出血:常见于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等; • ⑷急性中毒:常见于化学药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时,如安眠 药、有机磷中毒、昆虫及蛇毒素等;代谢性酸中毒,如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 ⑸恶性肿瘤:如某些肝癌、胃癌等。
小细胞低 <82 色素性贫 血
<27
<320
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 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 [异常结果处理] 由于三种红细胞参数平均 值是计算得出的,故与RBC、HB、HCT的 变化相关,主要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反映血液 中红细胞体积变异的参数,常以所测得红 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CV%)来表示。 它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 更加客观、准确。
• [结果判断] MCV、MCH、CMHC数值的变 化,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红细胞的病理改变, 根据它们的变化情况,可将贫血分为大细 胞性贫血、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正常 细胞性贫血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其诊断 标准及导致该类贫血的病因见下表。
贫血形态 MCV 学分类 (fl ) 正常细胞 82~ 95 性贫血
三、红细胞比积(HCT)
• 红细胞比积又称红细胞压积(PCV),也 称血细胞比容(HCT),就是红细胞在血 液中所占的体积(L/L)。红细胞比积与红 细胞数量和大小有关,临床上常用于诊断 贫血的严重程度及鉴别贫血的原因,对相 对性或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论断及疗效 观察也有重要价值。红细胞比积测定的方 法主要有两种:①温氏法:静脉采血1~ 2ml,双草酸盐抗凝。②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法:静脉采血1~2ml,EDTA-K2抗凝。
• ⒈生理性变化 • 增多:①日间变化: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 后较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恐惧、冷 水浴后,白细胞总数可显著增高;②年龄: 幼龄白细胞数高;③妊娠末期、分娩期、 月经期、白细胞总数增加。
• ⒉病理性变化 • 增多:①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 急性失血、手术创伤后、尿毒症、血液病、 中毒、严重烧伤等。②减少:多见于病毒 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自 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 贫血、粒细胞减少症、X线照射、长期服用 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 目前在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 的分类结果,只能起到筛选作用,不能完 全代替将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于显微镜 下,按白细胞形态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 出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的目视计数法。 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可间接求出每 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
(一)中性粒细胞(N)
•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0.50~0.70(50%~ 70%)。 • [结果判断] • ⒈生理性变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 白细胞数量一日之内也有波动,下午比早 晨高;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 或严寒状态下,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 月以上及分娩时都可见白细胞增高。
大细胞性 >95 贫血 单纯小细 <82 胞性贫血
MCH (pg) 27~ 31
>31 <27
MCHC 常见病因 (g/l) 320~ 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 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 360 性贫血、白血病等
320~ 360 320~ 360
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 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恶性贫血等 慢性感染、炎症、尿毒 症、恶性肿瘤、风湿性 疾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