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谈“现实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谈“现实的人”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了“现实的人”思想,并将这一思想作为他们研究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思想在马恩著作和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地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指出,“个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个人是指“现实的个人”。一、马恩对“现实的人”的思想的批判与继承“现实的人”的思想是马恩对黑格尔理性主义的人和费尔巴哈自然主义的人的批判与继承。二、马恩对“现实的人”的规定“现实的人”是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着的“现实的历史的人”,而不是单纯的人自身,“现实的人”的发展是在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下才能完成,它丝毫不抹杀人的主动性,它在一种更高层面上突显了人的主体性,因为整个历史都来源于人类主动的创造。“现实的人”的活动包括物质生活条件、政治生活、文化活动等,但其中最根本的内容就是物质生产活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现实的人”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人是劳动实践的人,社会关系中的人,具体历史的人。以物质生产以及在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为前提的“现实的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现实的人”的发展极其有限和狭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通过对社会分工在生产力和交往之间中介作用的分析,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现实的人”是片面发展的人。马恩从“现实的人”出发,把历史理解为个人发展的历史,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现实的人”不是纯粹物质的概念,在马克思的哲学新视界中,“只有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三、“现实的人”在中国《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关键字: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人,实践,社会关系,历史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力创作的一部经典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们以“现实的人”为研究的基础,从不同视角第一次系统全面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的基本完成,标志着马克主义哲学的成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了“现实的人”思想,并将这一思想作为他们研究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思想在马恩著作和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地位。

个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个人丰富多彩的活动构

成了五彩斑斓的人类历史画卷。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人学的空场”,马克思主义从其产生的时候起,就表现出了对人的问题特别是个人问题的深刻关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指出,“个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个人是指“现实的个人”。

一、马恩对“现实的人”的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现实的人”的思想是马恩对黑格尔理性主义的人和费尔巴哈自然主义的人的批判与继承。作为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的黑格尔,他认为精神或精神的运动是绝对精神自我创造的过程,它自身为自身又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是历史的真正主体。人只不过是理性、绝对精神的外化和体现,是世界精神的实体性事业活动的工具。对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人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存在,而人的创造最终变成了绝对精神的自我创造,人类的历史最终被演绎成了理性的、精神的历史。虽然黑格尔也把人看作劳动的人,但劳动在他那里,只不过是抽象的精神活动。马克思与此不同,则把劳动归纳为有意识、自由自觉改造世界的活动,并将这种活动称为人的本质。马克思说:“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内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我生成。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劳动。”黑格尔本末倒置,用范畴和精神来演绎现实的人的存在和生活。马恩认为,“整个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费尔巴哈把感性作为人的本质和本质表现,证明人的产生和存在一刻也离不开感性,人在世界上的最初出现也要归功于感性的自然界,不应归功于神或抽象本质。尽管费尔巴哈也试图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寻找人的本质,但他认识不到人与人的关系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产。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在形式上是现实的,把人作为出发点,但关于个人生活其中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由此这个人终究还是相当于宗教哲学中抽象的人,马恩区别于费尔巴哈的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人,还把人看作劳动实践。

二、马恩对“现实的人”的规定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首先批判了唯心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抽象的个人,”无论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鲍威尔的“自我意识”,施蒂纳的“唯一者”,还是费尔巴哈的“以自然为基础的可现实的个人”,都是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有生命的个人。马恩为了与“德国的批判”划清界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个人”。这个新出发点的发现,是马恩创立科学的历史观的关键所在。这里“现实的人”不是指单纯的人,不是与世隔绝的人,而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现

实的人”是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着的“现实的历史的人”,而不是单纯的人自身,“现实的人”的发展是在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下才能完成,它丝毫不抹杀人的主动性,它在一种更高层面上突显了人的主体性,因为整个历史都来源于人类主动的创造。这样的人既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也是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承担者,“是处于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展过程中的人。”

“现实的人”这一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包含着三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人的活动”。马恩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是现实的人形成的自然基础,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的必要条件。”“现实的人”的活动包括物质生活条件、政治生活、文化活动等,但其中最根本的内容就是物质生产活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现实的人”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人是劳动实践的人,社会关系中的人,具体历史的人。

(一)人是劳动实践的人

马恩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者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的生产相一致,也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物质生产的条件。”

人正是在劳动实践中,提高了生产力,从而促进了人的发展,其实人的发展同生产力的发展是一致的。以物质生产以及在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为前提的“现实的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原始社会的人来说,自然界起初作为一种完全利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他们对立,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产活动只限于用简单的工具从大自然直接摄取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现实的人”的发展极其有限和狭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既表现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通过对社会分工在生产力和交往之间中介作用的分析,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现实的人”是片面发展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对抗形式对人们奴役的分工发展到极端,把每个人固定在狭小而固定的范围内活动,终身执行着一种局部职能,成为机器的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