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与变迁》
费正清
第一章中国概况
1.中国是人口大国,其文化与西方迥然不同,生活方式也千差万别。
而且,她正经历着一场迅猛的发展与变革。
2.中西方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以互相谅解为基础。
要做到谅解,远观式的了解是不够的,日渐频繁的接触则有助弥合这一差距。
但某些因素反而会扩大这一分歧,一是中国人高涨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二是中西方物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三是中西对于战争的不同体验。
3.了解中国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和平,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展现出另外一套价值和信仰体系、不同的审美传统及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
4.通过中国历史就可以最好地了解中国,因为相对于其他民族,中国人更爱从历史角度观察自身,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存在。
只有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背景下,我们才会发现其运动的轨迹和未来的动向。
5.当代中国变革转型的根本原因,主要源于西方的新兴力量与本土传统习惯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互动。
6.本书分为两大部分:(1)3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明在相对隔绝的状况下的衍变
(2)近代以来作为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回应,所经历的变故和转型一、东亚的土地、民族与语言
1.“东亚”的三种含义:(1)地理上指亚洲被高山大漠一分为二的东部地区
(2)人种学上指蒙古人种的栖居区
(3)文化上指深受中国古代文明影响的地区(中、日、朝、越)二、中国的地理环境
1.山系交错形成若干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经济和政治的统一造成了不少麻烦,并且对军事战略也有决定性影响。
2.河流:中国的江河为人烟稠密的山村提供了水源。
3.气候:大陆性气候明显,降水不均。
北方降水少,易干旱,南方降水多,水土流失。
三、中国的传统经济与社会
1.农田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自然资源,因此,气候与地势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形成具有很大作用。
2.典型中国百姓生活的几点特征:
(1)依靠“夜土”给庄稼施肥
(2)中国的经济生活属于严重依赖人力的劳动密集型
3.中国农业自古就在每小块土地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水。
4.对外国观察者来说,古老而多样化的中国社会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
(1)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政府或教会。
(伦理道德体系的中心)中国的亲属关系涉及上下五代,庞杂无比。
而且在在家庭中,上下尊卑有着严格的区分。
父亲是一家之主,至少在理论上控制着家里的财产并决定子孙们的终身大事。
所谓“百姓以孝为先”就说明了这种个人对家庭的服从关系。
家庭包办婚姻则正是这一点的象征。
婚姻不是个人的结合,而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结合(门当户对)。
传统上妇女嫁前从夫、嫁后从夫、夫死从子。
而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如教会与国家、资本与劳动力、政府与企业,都通过法制以获得有机的平衡。
而在中国,社会行为规范却来自家庭制度本身所蕴含的忠贞诚善等个人品德:法律是进行管理的必需工具:而个人道德却是社会的基础。
中国社会远未因为法律观念薄弱而导致无政府状态,恰恰相反,它靠儒家思想紧紧地结成一体。
可以说,这种伟大的伦理制度比法律和宗教在西方所起的作用还要巨大。
正如所有的大型农业社会,中国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权力和荣誉鸿沟。
第二章古代中国:文明的诞生
一、考古发现(彩陶与黑陶文化、青铜)
1.中国农业大约是在黄河转弯的地带发展起来的。
2.东亚的农业与上古文化是独立发展起来的。
中国西北黄河转弯地区的文化亦胎始于东亚文化,但似乎同时也受到西方的影响。
3.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相继发现了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黑陶文化是在彩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广泛分布于山东以外的华北地区,而在甘肃持续时间最久。
其最重要的遗址位于西安(古代长安)附近的半坡村。
5.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代表的黑陶文化,与彩陶文化覆盖的地区相同,另外还延伸到山东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6.早期青铜器:河南;中期青铜器:郑州;晚期青铜器:安阳。
二、上古中国传统
1.通过上古文献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隐约看出中国从母系社会逐渐向由众多氏族(或类似的集团)组成德父系社会进行转化。
(“姓”)
2.祖先崇拜:当时的宗教思想集中在氏族及其神格话的祖先上。
3.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政治大一统的理念。
(“四夷”、“中央国家”、“天下”)4.文化英雄:“三皇”“五帝”“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