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知识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性知识教案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存在问题:
基本概念不清楚,相似概念混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分不清。查找原因学生受前生物学概念的影响,如学习糖的概念时,学生潜意思认为糖都是甜的,只要是甜的物质均为糖。有些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混淆,如呼吸日常生活中指吸气和呼气。
2.解决策略:
①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分析概念。概念内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应的总和。
②不同的概念可采取不同的教案方法:
直接讲述,有些概念就按实际特有的含义来命名的。如质壁分离,“质”为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二者分离的原因细胞失水,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才发生质壁分离。分解概念的构成要素解剖概念。如群落的构成要素;同一地区,全部生物种群,这些概念中的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
运用生活中实例构建生物学概念,可以分析生物科学发展史,再现概念形成过程。如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展开对比,区分混淆的概念。如比较生长素和生物激素,原生质、原生质层、原生质体。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可将零散和知识系统化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案,能较好的组织和呈现教案内容。
二、实验教案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存在问题:
实验内容增加,课时不够,有时将几个实验集中在一节,这样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时间短,造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充分探索和讨论。
学生对实验兴趣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只是机械模仿教师,缺乏主动对观察的对象进行分析。自身对实验教案研究较少,特别是探究性实验,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指导能力和实验技能,显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
班级人数多,实验教案难以开展,由于人多教师不可能关注每个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多重在验证生物知识和巩固生物知识的手段,对提升学生在实验中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做得不够。一些探究性实验改为验证性实验。
.解决策略:
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更新教案观念。明确实验教案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物概念和巩固生物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实验教案设施。一方面学校加大投入,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和样品。另一方面教师仔细研习教材,仔细梳理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利用现有的条件尽可能的完成实验教案。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必须向学生强调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要养成有组、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勇于创新,因地制宜。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对实验进行改进。
三、高三复习教案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存在问题:
过渡依赖教辅材料,学生在复习时看的用的就是教辅材料,完全丢弃课本
盲目陷入题海,作业量过大又没有达到复习效果,对材料没有取舍。
课堂教案中明显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烙印,体现在课堂灌输多而互动少,预设多而生成少,练习多而探究少。导致学生各方面能力难以培养和体现。
不了解考纲,或是不能有效利用考纲。
.解决策略:
仔细研习考纲,尽可能的按照考点来复习,从而保证不漏点。研究各考点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整合教材,如何加强各考点之间的联系。
复习中都不能离开教材,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泛读,精读,做到精读教材时要注意看章首语,正文,章小结,看旁栏,看插图,看章末的“科学、技术、社会”,在高考的命题中“章首语,正文,章小结”往往成为解答非选择题的答案,而旁栏,插图,章末的科学、技术、社会常作为命题的原始素材。
在集体备课时讨论要大讲,特讲的内容以及学生自行完成的内容,压缩讲的时间,多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同时精选试卷,避免重复作业。
注重实验,关注现实。注重课本上的经典实验,把握设计实验时所遵循的科学性,可行性,对照性,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以不变应万变,解决问题。关注现实要求将教材中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与当前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