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见几种贫血的骨髓象及血象变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上常见几种贫血的骨髓象及血象变化特点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减少甚至耗尽时所发生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慢性失血及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
(一)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以后者的减少更为严重。贫血轻微时红细胞形态变化不大。重者则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MCV<82fl、MCH<27pg、MCHC<320g/L、RDW>l5%。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3.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4.网织红细胞常轻度增高。
(二)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总百分率常>30%,其中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胞体常较小,胞质量少,边缘不整齐,嗜喊性色调较强,细胞核小而致密。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因红系增生而相对减低,各阶段百分率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粒、红比值减低。
5.巨核细胞系常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嗜多色性红细胞较易见到。
(三)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均减少,幼红细胞中铁小粒减少且着色浅淡。
(四)其他检查
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系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叶酸,Vit.B12缺乏,或机体对叶酸、Vit B12,需求过盛或吸收障碍,最终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的特殊类型的增生性贫血。常发生于偏食、营养不足、妊娠妇女、婴幼儿、慢性胃肠疾患等。
(一)血象
1.红细跑、血红蛋白均减少而以红细胞减少更为严重,
MCV>92fl,MCH>31pg、MCHC多正常,RDW>15%。
2.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重者可见减低,成熟粒细胞可见分叶过多现象,并可出现少量幼稚粒细胞。
3.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为多见,由于细胞厚度加大或饱含血红蛋白其生理性中心淡染区缩小甚至消失,并可见Howell-Jolly's body、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少数幼红细胞。
4.网织红细跑轻度增高。
(二)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跑总百分率常>40%,以旱、中幼红细胞增高为主.并出现巨幼红细胞常>10%,其细胞形态学特点为①细胞胞体增大,②细胞核染色质疏松呈颗粒状,似海绵或有蚕蚀感而着色较浅淡,晚巨幼红细胞核型多不规则可呈花瓣乃至分叶状;⑧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行,表现为胞核的发育明显落后于胞质。于中、晚巨幼红细胞中易见Howell-Jolly's body。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相对减低,并可见巨晚、巨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现象。
4.粒、红比值明显减低。
5.巨核细胞数量大多正常,部分巨核细胞也可发生巨型变如胞体增大,核染色质疏松、核形不规则甚至分叶等。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
(三)其他检查
血清Vit B12含量减低常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指由于某些原因使体内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并超过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尽管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其学改变有以下共同之处。 (一)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二者多呈平行性下降,MCV可见增高。 2.白细胞计数常增高,可见核象左移现象。 3.血小板可呈反应性增高。 4.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并可见Howell-Jolly's boby、Cabot's ring 及出现幼红细胞。 5.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常>10%。 (二)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增生显著,幼红细魍总百分率常>40%,原始及早幼红细胞增多,但仍以中、晚幼红细胞增高为主,细胞形态染色无明显异常。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可相对减低,但其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粒、红比值明显减低甚至倒置。 5.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同外周血. (三)其他检查 1.红细胞寿命缩短。 2.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3.尿中尿胆原、尿胆素含量增高。 4.尿含铁血黄素可阳性(血管内溶血如PNH时)。 5.血清肝珠蛋白降低。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为一组因物理、化学、生物及某些不明的原因使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机体缺陷与紊乱而导致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占多数。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病变的不同其临床过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 (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多严重减低,二者呈平行性下降,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2)白细胞严重减少,常 (3)血小板严重减少,常<3×109/L。 (4)网织红细胞严重减少,多<0.5%,其绝对值亦减少常<15×109/L。 2.骨髓象 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髓病变广泛并代之以脂肪组织,穿刺时不易获得骨髓成分,涂片上脂肪滴明显增多,故常需多次、多部位穿刺方可诊断。 (1)骨髓增生多为重度减低。 (2)粒、红两系均严重减少。粒细胞系以成熟粒细胞为主,红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