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词和语气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3) 助词(
• 第一,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续) • 2,“的”还能够组成“的”字短语。 例如: 先进的 || 帮助 | 落后的。(“先进的”、“落后的”都是“的” 字短语, 前者为主语,后者为宾语) 这种玩具 || 塑料的。(”塑料的“为”的“字短语,充当谓语) • 第二,动态助词的语法功能 • 动态助词表示动态。所谓动态,指动作或状态在某一个过程中所处的 情况,与特定的时间不存在固定的联系或关系。 现代汉语的动态助词主 要有“着”、“了”、“过”三个,其具体功能分别是: • 1,“着”,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变化的 持续。例如: 天 || 下着雨呢。 着 苦日子 || 还长着呢。 着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之 助词(7) 助词(
• 助词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一,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在运用中,主要是要明确“的”、“地”、“得”的分工, 否则 就很容易生成病句。(详见教材第54页) • 第二,动态助词 动态助词在运用中主要是要防止以下两种毛病: 1,语义相悖,例如: 目前,我国 || 正在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 了 2,语义重复,例如: 她 || 正穿着一身新衣服呢。 着 • 第三,比况助词 比况助词在运用中,主要是要明确“似的”和“似地”的分工。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2) 助词(
• 第一,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 • 1,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 结构助词有“的”、“地”和“得”三个,都念轻声de,但所构成 附加成 分和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不同,所能组织起来的附加成分 和中心语的 性质也不同。其分工如下: “的”为定语的标志,“地”为状语的标志,“得”为补语的标志。 例如: 科学 的 春天 || 到来了。(“的”连接定语和主语中心) ( ) === 游击队员 || 悄悄 地 进了 | 村。(“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 [ ] — 妈妈 || 高兴 得 说不出话来。(“得”连接谓语中心和补语) —— 〈 〉
这种“了”实际上是动态助词 语气词。 了 动态助词兼 动态助词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小
• •

汉语语法现行的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征, 汉语语法现行的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征,主要 是根据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及其句法功能区分出来的。 是根据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及其句法功能区分出来的。
但是,由于汉语词语的多功能性,以致十三类词之间是 有交叉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兼类词 兼类词的概念。 兼类词 • 与“兼类词”相关的,就有一个同音词和“词的活用” 的概念
这双鞋太小了。→ 这双鞋太小。(“了”为语气词) 我去图书馆借了两本书。(“书”已经借出来) 了 我去图书馆借两本书。 (“书”尚未借出来)


这句话中的“了”就是动态助词。 了 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
→ → 这本书我读过了。(“了”在句末,又可以去掉,显然是语气词) 这本书我读过。 这本书我读了。 这本书我读,······ (显然是半句话,且完成态失去了)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6) 助词(
• 第四,其它助词的语法功能 • 1,“所” “所”这个助词,前附在其它词语前构成“所”字短语,才入句充 当句法成分。例如: 他 || 被迫交出了 | 所抄录的黑名单。(充当定语) ( ) ~~~~~ 所知 || 不多。(充当主语) 这样的战果 || 是 | 前所未有。(充当宾语) • 2,“给” “给”这个助词,口语色彩较浓,主要用来加强语气。(详见教 材 第44页) • 3,“连” 详见教材第44至45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5) 助词(
• 第三,比况助词的语法功能 • 现代汉语的比况助词,常用的有:一样、一般、似的、似地等。它经 常置于其它词语后,组成“比况短语”,才入句充当句法成分。例如: 他 || 发冷发热似地 发抖着。(充当状语) [ ]—— 那金黄一般的菜花 || 真惹人喜爱。(充当定语) 金黄 ( )=== 他 || 落汤鸡似的。(充当谓语) 一个个 || 害怕得什么似的。(充当补语) —— 〈 〉 • 比况短语还经常前附“象(像)”、“跟”等词语,如:“象箭一 样”、“跟老虎似的”等; • 由“似的”、“似地”构成的比况短语,充当状语时用“似地”构成 的。
• 兼类词与同音词的区别
• • • 兼类词之间有一定的意义联系。 兼类词 同音词之间没有意义的联系。 “词的活用”则是词的一种临时用法。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定义


语气词( 语气词(1)
语气词是置于句末或句中停顿处,以表示种种语气的一类词。
• 分类
陈述语气词,如:的、了、吧、呢等; 疑问语气词,如:吗、吧、呢、啊等; 祈使语气词,如:吧、了、啊等; 感叹语气词,如:啊、哪、哇等;
• 语法特征与功能
• 详见教材第45至47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气词的鉴别

语气词( 语气词(2)
• 第一,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鉴别。 语气词“ 和结构助词“ 的鉴别。 语气词 • 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主要是在下列情况下容易发生混淆: 的 他会来的。(“的”为语气词) 他学中文的。(“的”为结构助词) 的 的
• 鉴别的方法
• 语气词“的”一定置于句末,而且去掉后不会改变句子的原义,例如: 他是会来的。→ 他会来。 • 结构助词“的”,既可以置于句末,也可以置于句中,但是,都不能 的 去掉,否则,要么改变句子的原义,要么产生歧义,有时甚至导致句子不 能成立 。例如: • 他学中文的。→ 他学中文。 的 由说明句变为叙述句,句意当然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4) 助词(
• 第二,动态助词的语法功能(续) • 2,“了”,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变化的 实现或完成。例如: 我 || 整理了行装。 了 天 || 突然黑了下来。 了 • 3,“过”,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曾经发生某种动作、行为或 曾经具有某种状态,有的兼有表示具有某种经验阅历。例如: 他父亲 || 去过西藏。 过 春节前,广州 || 冷过一阵子。 过 周总理 || 在学生时代当过学生会干部。 过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定义
之 助词(1) ຫໍສະໝຸດ Baidu词(
动态助词,如:着、了、过; 比况助词,如:似的、似地、一般、一样等; 其它助词,如:所、给、连等。
• 语法特征与功能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具有较强的附着性,一般发轻 声。 • 助词的语法功能,因不同的小类而有许多差异。 鉴于此,我们以其小类来阐释其语法功能如下: •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鉴别的方法


语气词( 语气词(3)
• •
• •
结构助词“的”,既可以置于句末,也可以置于句中,但是,都不能 的 去掉,否则,要么改变句子的原义,要么发生歧义,有时甚至导致句子不 能成立 。又如: 学习的文件 (供学习用的文件) 的 → 学习文件 (供学习用的文件/学文件) 他是班主任的老师。(意为:班主任老师的老师) 的 → 他是班主任老师。 (意为:班主任老师本人) 再如: 这样的同学,难道不该表扬吗? → *这样同学,难道不该表扬吗? 我的钢笔忘记带了,借你的用一用,好吗? → *我的钢笔忘记带了,借你用一用,好吗?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气词的鉴别

语气词( 语气词(4)
• 第二,语气词“了”和动态助词“了”的鉴别。 语气词“ 和动态助词“ 的鉴别。 语气词 • 语气词“了”,一定置于句末,表示陈述(已然)的语气,去掉后不 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动态助词“了”,既可置于句末,又可以置于句中, 了 一般不能去掉,否则,要么句意有变化,要么句子不能成立。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