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课件 (共25张PPT)PPT语文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 居,意在表现他不是君主的奴仆, 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 坚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 着独立的人格。
屈原一生“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却为什么“謇謇之为患”?有哪几个原因?
①佞臣谗害——反信谗而齑怒 ②君王不察——荃不察 ③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余固知— 忍而不能舍也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 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 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 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 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 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 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 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 372 句, 93 节, 2464 字,课文是节选。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 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 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 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 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 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 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 文志》所记25篇,具体篇目,据王 逸《楚辞章句》为: 《离骚》 《 九歌》(11篇) 《九章》 (9篇) 《天问》 《远游》《卜居》《渔父 》等。其中,晚年创作的《离骚》 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 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抒情诗。
流域楚地的歌谣。但歌谣是用来唱的,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 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在于 篇幅较长,如《离骚》、《招魂》、《天问》,另一方面, 它是“不歌而诵”的,但又不像散文那样的读法,而是用一 种“吟唱”式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②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楚国巫 风盛行,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这使得屈原在创作时大量 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屈原
离骚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 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学习本文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4.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 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他名平, 字原,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 者和代表作者。我们对他评价很高:他开创了 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还 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我国有记载 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
从3-6节中找出有内在含义的物象,说说诗人用 他们分别比喻什么。
用各种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不是直抒情感想法,而用诗化的物象去表现内在的 美,这是今后鉴赏的重要思路。
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 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
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 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 / 以 / 掩涕兮,——哀 / 民生/之/多艰。余 / 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 朝谇/而/夕替。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离骚》诗章。
作者在《离骚》的开篇都突出了什么内容?这样写
7-12节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 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 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 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 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 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③《诗经》的影响,如比兴手法的运用。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 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 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 “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 “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 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楚辞》Fra Baidu bibliotek绍
1)“楚辞”的定义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
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体。 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 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 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了。
《楚辞》介绍
2)“楚辞”的来源﹙如时间紧迫,此部分内容不讲﹚ ①楚辞的形式,从直接的因素来说,它渊源于中国江淮
“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罹”,遭受,遭遇)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离骚赞序》(班固)
“离,别也;骚,愁也。”(意为“离别之愁”) ——《楚辞章句》(王逸)
“‘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骚’” ——《楚辞论文集》(游国恩)
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修 姱 :修洁而美好。 羁: 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怨: 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 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 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 “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 忳:忧闷。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 险。) 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陆离”形容色彩繁 杂。)
有什么作用? ①高贵的出身,是楚王同姓之臣,与楚王是同根,楚 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 容辞的责任。 ②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意在标 明降生在这一时刻,“生的伟大”,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 来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 ③被赐以美好的名字——无论从哪方面讲,他都应该 成就一番大业,都应该是楚国政治舞台上极其重要的人物。
屈原一生“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却为什么“謇謇之为患”?有哪几个原因?
①佞臣谗害——反信谗而齑怒 ②君王不察——荃不察 ③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余固知— 忍而不能舍也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 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 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 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 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 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 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 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 372 句, 93 节, 2464 字,课文是节选。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 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 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 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 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 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 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 文志》所记25篇,具体篇目,据王 逸《楚辞章句》为: 《离骚》 《 九歌》(11篇) 《九章》 (9篇) 《天问》 《远游》《卜居》《渔父 》等。其中,晚年创作的《离骚》 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 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抒情诗。
流域楚地的歌谣。但歌谣是用来唱的,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 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在于 篇幅较长,如《离骚》、《招魂》、《天问》,另一方面, 它是“不歌而诵”的,但又不像散文那样的读法,而是用一 种“吟唱”式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②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楚国巫 风盛行,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这使得屈原在创作时大量 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屈原
离骚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 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学习本文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4.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 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他名平, 字原,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 者和代表作者。我们对他评价很高:他开创了 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还 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我国有记载 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
从3-6节中找出有内在含义的物象,说说诗人用 他们分别比喻什么。
用各种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不是直抒情感想法,而用诗化的物象去表现内在的 美,这是今后鉴赏的重要思路。
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 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
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 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 / 以 / 掩涕兮,——哀 / 民生/之/多艰。余 / 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 朝谇/而/夕替。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离骚》诗章。
作者在《离骚》的开篇都突出了什么内容?这样写
7-12节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 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 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 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 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 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③《诗经》的影响,如比兴手法的运用。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 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 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 “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 “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 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楚辞》Fra Baidu bibliotek绍
1)“楚辞”的定义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
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体。 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 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 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了。
《楚辞》介绍
2)“楚辞”的来源﹙如时间紧迫,此部分内容不讲﹚ ①楚辞的形式,从直接的因素来说,它渊源于中国江淮
“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罹”,遭受,遭遇)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离骚赞序》(班固)
“离,别也;骚,愁也。”(意为“离别之愁”) ——《楚辞章句》(王逸)
“‘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骚’” ——《楚辞论文集》(游国恩)
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修 姱 :修洁而美好。 羁: 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怨: 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 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 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 “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 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 忳:忧闷。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 险。) 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陆离”形容色彩繁 杂。)
有什么作用? ①高贵的出身,是楚王同姓之臣,与楚王是同根,楚 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 容辞的责任。 ②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意在标 明降生在这一时刻,“生的伟大”,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 来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 ③被赐以美好的名字——无论从哪方面讲,他都应该 成就一番大业,都应该是楚国政治舞台上极其重要的人物。